分享

洋海遗址发现“谜”样的箜篌,音乐家对其复原,它弹奏出这种声音

 历史解密坊 2021-05-17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自古以来,箜篌作为一种音色清新的拨弦乐器,受到了很多文人雅士的青睐。宫中也常有乐师用箜篌弹奏乐曲,舞者和曲翩翩起舞。可在新疆洋海墓地出土的一个箜篌,却被证实不是一件乐器,而是一件“法器”,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原本只是新疆的一个普通的县城,但在1981年一切发生了改变,在鄯善县的吐峪沟中,发现了大量的墓地,根据后来专家的统计,洋海古墓群是吐鲁番地区最大的墓葬群,其墓葬多达2000余座,被誉为“地下博物馆”。洋海古墓群大致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侧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其年代更为久远,大都属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的古墓,西侧墓群则规模较大,墓穴主要是晋唐时代的墓葬,左右两侧墓葬群都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2003年的春天,考古人员对洋海古墓群进行了抢救式挖掘,毫无疑问收获是巨大的,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木器和毛织品,当他们继续在东侧墓群挖掘时,忽然有了全新的发现:这是一个大型的台墓墓穴,分为上下两层,比其他的墓穴大一倍还多。显然,这座墓穴中必然是一个地位较高的人,在初步打开墓室之后,专家们稍作部署,继续开始工作。

当专家们终于揭开棺椁上的芦苇和木棍条,露出墓室主人的骸骨时,大家都有些失望,因为死者只剩下了一个头骨,其余骨骼已无踪迹,棺椁十分凌乱,显然墓室早已被盗过,不过细心的考古专家们还是有一个新发现:在尸体的右侧,有一件木制品,它十分完整,由两根连接在一起的木杆组成,其夹角约为90度,一根木杆长而粗,木杆的一端为连接处,另一端连接了由整块胡杨木刻挖而成的小木箱,木箱上还蒙有羊皮。另一根木杆上有五条勒痕,其中还有一根羊肠衣做的细线,与小木箱相连。

专家们使用碳十四追踪技术,确定这件木制品为2800年前的古文物,又经过查阅大量资料,确定了它的身份——箜篌。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箜篌出土于伊拉克,因此大多数音乐史学家都认为,箜篌起源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当演奏者使用手指弹动“琴弦”时,木箱上的皮质琴面就会发生震动,此时就会发出声响,琴弦震动的位置不同,声音自然也就不同,如此就可发出不同美丽的声音了。

可是当专家们把这件箜篌拿回研究所,小心翼翼地制作出仿制复原品时,却发现这件新出土的箜篌只能发出一个音节,根本无法演奏曲调,更别提演奏什么动人的音乐了。这是什么情况?专家们一时间陷入了思维困境。

所幸的是,专家们并没有一直沉浸在困境中,他们果断地跳脱出来,开始继续挖掘这座墓穴,很快他们就有了新的发现,因为在墓主的尸骨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奇怪的雕刻,上面多是些奇怪的图案以及莫名其妙的符号,专家们通过比对,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座墓穴里的墓主身份果然不一般,他居然是一个巫师,正因如此,他才可以雕刻符号。

那么这个箜篌也就不再是一件乐器了,根据关于箜篌的古籍记载,箜篌发出的声音清新干脆,所以古人认为箜篌发出的单音可以直达天庭,因此弹奏它的人是可以与神沟通的,因此这件箜篌只是一件道具,而非乐器,难怪它只能发出一个音节呢!

今天的箜篌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西方欧洲,它化身成为了优美的竖琴,而在我国,箜篌还演变出了卧箜篌和凤首箜篌的变种,它们都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同源不同流,如此有趣的现象,也彰显了我们华夏特有的智慧呀!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资料来源:1、《西方音乐史》朱秋华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2、《西域文明史概论》羽田亨著;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