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基建的钱究竟从哪里来?

 我爱你文摘 2021-05-17

近期,新基建被高层会议屡次提及,社会各界期待新基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各省已公布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亦涉及新基建项目,但资金从何而来仍是市场关注的话题。

新基建专项债调研

日前多地已开始谋划通过专项债的方式为新基建项目融资,其中一些专项债已处于待发行状态。新基建内涵丰富,但能使用专项债的项目并不多。在实际运作中,一要防止专项债用于市场化的新基建项目,增加财政负担;二要关注新基建专项债项目收益能否覆盖融资。

新基建的钱究竟从哪里来?

国商信联的专家表示,新基建项目大多适合交给市场主体运作。国家发改委界定的新基建三方面内容中,从定义上看只有“创新基础设施”类项目适合申请专项债券进行投资,但这类项目需要能形成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实现融资、收益平衡。

“最近新基建成为社会'热词’,不少地方将新基建项目提上日程,不排除部分项目有'蹭热点’的嫌疑。”国商信联的专家表示,“新基建专项债发行落地后,大多最终还是地方城投参与。但城投擅长传统基建,对新基建并不熟悉,项目运作经验匮乏。若不考虑实际情况,加快上马新基建项目,容易造成能力与项目要求不匹配,反而拖累地方、企业发展。”

有咨询专家参与了多个省份的新基建专项债券项目的谋划与申报工作,目前专项债项目尚待发行。他介绍主要有两个谋划思路:一是以省、市云平台资源为基础平台,构建县区级数字信息化应用平台;二是以数字、智慧为主题,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化和提升。

国商信联的专家表示,新基建具有鲜明的技术更迭快、市场竞争激烈的特征,要实现项目的财务平衡并非易事,尤其对通过发行专项债等方式建设的项目。因此要加强成本收益评估,择优支持,确保投资风险和成本可控。

东部省份某区县投融资中心负责人表示,新基建投资更多的应该还是让市场来承担。地方政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应该是想办法给企业降低成本、优化营商环境,而不是亲自上马运作新基建项目。

新基建风口下智慧金融怎么走

在新基建浪潮涌动下,智慧金融的走向颇受关注。

新基建的核心是数字基建,在新基建的支持下,各行各业将能够有效获得关键的数字化框架、资源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便利开展各种数字化应用创新。作为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的智慧金融,亦将受益于新基建的发展。同时智慧金融的发展需求也会进一步推动新基建的建设。

国商信联的专家提出,智慧金融应该“以网络为基础,数据为核心,人工智能为引导”。对于开展“金融新基建”的重要意义,他认为,“金融新基建”是保障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压舱石”、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是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的“助推器” 、是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隔离墙”。而在当前,他认为“金融新基建”还面临着自主可控和开放共赢、政府主导与市场治理、行政与市场垄断与市场竞争、多头建设与统筹安排四对矛盾。在数字化时代,“金融新基建”应重点关注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金融标准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十一个方面,并认为这些方面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将引领资源的有效配置。

基建投资增量更要重质

基建投资发力正成为稳增长重要抓手,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扩大投资规模之外,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率更为重要。

更重要的是,投资应着眼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发展的转型方向,即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重大项目,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从融资方式来看,一方面,财政资金要对应到项目上,对于在建项目、已经批准开工的项目,应当加快复工建设,避免资金“趴账”;另一方面,未来扩大投资不能全部依靠财政资金,一定要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具体而言,可考虑利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在建设和经营环节让民营主体共同参与,并提高地方政府履约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