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人品与学问——读听傅雷讲艺术有感》读后感
2021-05-17 | 阅:  转:  |  分享 
  
人品与学问

——读《听傅雷讲艺术》有感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

我读《听傅雷讲艺术》感受到很多:人品与学问;育子与爱国;作品如友;精神导师。感受最多的是:傅雷先生的多才多艺(美术、音乐、文学)与高洁如兰的人品。如兰人品,傅雷先生安息……

一、人品与学问。

艺术家是贫困的。艺术家达芬奇不得不面对具体生活的困境,可达芬奇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事业。达芬奇对自己的评价是谦虚的。在晚年他曾经辛酸地写道:“我从未完成一项工作。”

傅雷先生的评价:“在文艺复兴时期,身心和谐,各种管能达到均衡发展的人群中,莱奥纳多是一个惊人的代表。”从傅雷先生的评价可见付磊先生的人品的高贵。

二、育子与爱国。

1、育子。

“傅雷是傅聪的爸爸,傅聪是傅雷的儿子。”刘抗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他说:“没有傅雷,自然没有傅聪,这不只是生物学上的理由,也是精神教育的问题,傅聪会有今日的造诣,一部分是他本身刻苦自励的成果,一部分是受傅雷人格的感化和学养的灌输,傅雷引领他进入音乐的世界,也教导他东西方的知识,开启了他关切人文艺术方面的智慧……”在这段文字中,刘抗先生很精辟地写出了傅雷、傅聪父子二人在精神上的关系,以及傅雷对傅聪的教育、培养很对他的影响。

在傅聪眼中,傅雷先生是他的“一面镜子”,他认为傅雷先生是个很矛盾的人,愤世嫉俗而又有赤子之心,热情洋溢而又长于冷静的分析,“一方面他认为这世界既可怕又肮脏,另一方面,他对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又是如此的关怀,如此的痛心疾首。”

2、爱国。

傅聪出走后,当时曾向记者公开自己制定的“三原则”:第一、不入英国籍;第二、不去台湾;第三、不说不利祖国的话,不做不利祖国的事。

叶永烈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详尽地总结了《傅雷家书》所谈艺术道德的主要内容:第一、淡于名利;第二、真诚;第三、自我批评;第四、谦逊;第五、融会贯通;第六、认真;第七、要有耐心;第八、要有赤子之心……

四、作品如友

傅雷对翻译对象的选择为什么是巴尔扎克的作品?金圣华女士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是两人“性情相近,对文学的看法一致”才使得傅雷选择巴尔扎克作为终身研究的对象。她说:“抛开巴尔扎克表面的浪漫与不羁,正是文学巨人无比的意志、毅力、自律与执着;而透过傅雷表面的冷静与含蓄,却满是艺术家的激情与狂热。傅雷个性外冷内热,正适合翻译巴尔扎克这位写实派大师气势磅礴,但又细致入微的作品。”这说明了两人虽然在表面上禀性相异,但在内在气质上,却是相通的。

五、精神导师

对于傅雷来说,贝多芬的意义超越了音乐的,而在人生的意义上富于启示,使他的精神精神经历了磨砺而得到鼓舞。可以说,在音乐上,傅雷更欣赏的是莫扎特与舒伯特这两位天才,他们的作品如鬼斧神工,毫无痕迹,流畅自然而优美动听,而在精神的意义上,傅雷则更欣赏贝多芬!

如兰人品,傅雷先生安息……













1







献花(0)
+1
(本文系绘诗意人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