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最高舞台 演台州大戏 丨专访台州乱弹剧团团长、《我的大陈岛》导演尚文波

 窗前有树905 2021-05-17

2021/5/16 23:19:24   来源:台州新闻APP   作者:台州新闻客户端记者 郭天宇/文 李洲洋/摄

浩瀚的戏曲海洋,

有这么一支发端于东海之滨,

沉浮于乱世之间,

几经辉煌死寂,

依然凤凰涅槃重振旗鼓的古老剧种——

台州乱弹。

5月15日、16日,台州乱弹剧团携大型现代戏《我的大陈岛》登上国家大剧院,向全国观众展示台州风采,演出受到多方好评。

为此,记者专访台州乱弹剧团团长、《我的大陈岛》导演尚文波,探寻此次献演国家大剧院背后的故事。

周折一年多再度受邀

接到邀请函的那一刻,全团瞬间被点燃一般欢欣鼓舞。

台州乱弹剧团团长尚文波说,该剧最早接到国家大剧院的邀请函是要在2020年2月26—27日献演,但当时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进京的脚步。

“原本是作为国家大剧院非遗周的典型剧目献演,经重新调排,周折了一年多,如今再次能收到邀请,全团都铆足了劲。”

2019年5月,《我的大陈岛》在省人民大会堂的演出,恰巧让到场的国家大剧院戏剧专家,发现了这颗东海明珠。

“到北京演出不稀奇,但到国家大剧院演出是对《我的大陈岛》最大的认可。”尚文波告诉记者,国家大剧院是业内公认的中国表演艺术最高殿堂。全国有348个地方戏曲剧种,几千个专业剧团,但每年能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地方小剧种不超过30台。

近年来,台州乱弹远赴德国、美国、新西兰、韩国、荷兰等多个国家献演,但此次亮相国家大剧院却意义非凡。

“此行不止向全国人民展示台州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大陈岛垦荒精神,更是向远在他乡的台州人带去家乡的问候,唤起他们对乡音、乡情、乡貌的记忆。”尚文波说。

做舞台的垦荒人

台州乱弹剧种具有大锣大鼓、高亢激昂的鲜明特色,风格中饱含着“台州式硬气”的文化风骨。

“《我的大陈岛》这个伟大的题材真是上天恩赐的。”尚文波说,一批又一批垦荒队员用青春和汗水,用奉献和牺牲,让荒芜的海岛重现勃勃生机。孕育出台州特有的大陈岛垦荒精神,与台州乱弹碰撞,本土传统戏曲反映本土精神题材,一切都相得益彰。

现代戏与古装剧最大的不同,就是现代戏反映的是现实题材,其中对于演员来说最大的难点就是体验,如何沉浸入剧中角色去表达情绪,是演员要反复练习的必修课。

“现在的台州乱弹剧团是个年轻的剧团,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新台州乱弹人’。他们与当年登岛的年轻垦荒队员岁数相仿,从某种意义上,孩子们在演自己的戏。”尚文波告诉记者。

据了解,由于各方面原因,台州乱弹曾停息了近30年,还经历过几乎摧毁剧团的惨烈车祸,车上41位乘客,19人受重伤,其他人也有不同程度的轻伤。“当所有人都觉得台州乱弹要消失时,正是有了大陈岛垦荒精神,才使我们咬牙坚持下来,才有了今天的《我的大陈岛》献演国家大剧院。”

传统文化需精心雕琢

《我的大陈岛》自2018年首演,至今原班人马除了主要演员外已更换了一大半,这给剧目的完整呈现增添了不小难度。

“戏剧是一台人的戏,少一个人都不行。”尚文波说,每换一个演员,就要从头复戏,差一句台词、一个音都不行。再次收到国家大剧院邀请函,整个剧团更是没日没夜加紧排练,连节假日也不休息。

现实题材和传统曲艺的结合固然精彩,但演绎诠释起来却不容易。“传统曲艺讲究一招一式,现代剧则要自然的肢体表现。改掉老演员童子功的肌肉记忆,需要大量的练习。”尚文波说。

“这段不能太用力,手提得太猛了,这其中的情绪是内敛的而不是爆发式的。”平日里,尚文波总是逐字逐句地纠正演绎的每一个细节。 

“未来的台州乱弹,不仅要成为台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更要成为激发多元台州文化的先锋力量,新一代台州乱弹人一定要勠力同心、镂刻不止,使台州乱弹这朵傲立在海岳滨城的绝世幽兰,盛开得更加绚丽!”尚文波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