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道密码阴符经(四)

 新用户8198Y95Q 2021-05-17

密码四:食其时,百骸理

经说: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养生,是古今中外共有的话题,道文化更是如此。《经》本身就被很多人看作的修行养生圣典而颂读、感悟,其中“食其时”、“动其机”就是最具体的修行法则:饮食依其时节,身躯百骸就通泰健康行动符合天机,则世上万物都得以安宁。“执天之行”,就这么简单。

一年有四季,一日有十二时,不同时间对人身体的影响不同,人体在不同时间汲取的需求也不同,可见,食其时,对康养而言还是很重要的。

古时可是没有反季节果蔬一说,所以,“食其时”,一定不是叫你别吃反季节果蔬。

那么,古人说的“时”,指的是什么?应是五味“甜酸苦辛咸”,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调和之术,《抱朴子》: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味克五藏,乃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伤者,当时特未遽觉耳。不同的味入经五脏不同,在不同季节,养育五藏的重点也不同,因此,礼记·内则》提出: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但是,大医孙思邈说法却有所不同:春少酸增甘,夏少苦增辛,秋少辛增酸,冬少咸增苦。应该说,两者各有其理,《内则》意在乘旺。孙氏意在扶衰。  

那么,我们怎样理解本经的“食其时”呢?经说:“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后两句话很有意思:在大众眼里,神奇的东西和其他平凡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的,一看就有神秘感、高品质高档次感,其实,大众有所不知,一些看上去平凡的东西,却蕴含着神奇、神秘的内涵。这种“不神而所以神”是最高深的“神”。所以,真正的养生之术往往是无术之术,如果过份强调四季吃什么、怎么吃,后果不见得好。毕竟,每个个本不同,身体需要也不同。而且,《经》的总要求还是取盈补损,在盗与被盗中求得平衡,所以四季多味的饮食养生方法,强调的还是摄取平衡的饮食,使人的身体处于动态平衡。从这个角度看,还是孙思“四少四增”说得更在理。

曾在台湾参观过一个药企,其主持人很强调他们以五行调理五藏六腑的理念,何时以什么(五行)补什么(五藏)效果最好等等,听得我们这些医盲云里雾里。后来,和一从中医朋友论起此事,他老人家说得更玄:你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病、同样的药,用于不同的人效果不同吗?他们五行不同!所以我对用药效果不明显的病人,通常要问他的生辰八字,看他先天五行缺什么,这样,我在中药配伍中调整药的份量,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你缺水,我在给你的药中属水的药份中增加点量,从属火的药份中作相应减少。

不太懂,还是“无术之术”更适合我。而且,尽管不同的季节主不同味道,但 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短时间内不要吃得太多,否则也将影响身体健康,“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咸食、甜食不宜过多,以免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糖尿病

“食其时,百骸理”除了养生话题外,让我想得更多的是与养生无关的孩子教育问题。“食其时”,养生角度强调的是不同季节突出吃不同的味,从孩子教育角度看,什么样的年龄学什么样的东西,除非,你家孩子异于常人。

“起跑线”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从何时起,这话流行起来,于是,家长和孩子的恶梦开始了。为了争个些微优势,高价买“起跑装备”;为了得个先手,请名师,聘高人;为了早早地让孩子登台亮相,扬名立万,更是不惜一掷千金,身心俱疲;一个45岁孩子,懂多少首唐诗、多少国语言、多少种乐器、琴棋书画到了几级等等,成了标配。孩子家长挣扎于起跑线时,忘了两个问题:其一,人生是长跑,起跑速度、动作其实没那么重要,用不着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其二,先开的花总是先谢的。

孩子的天性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孩子天性的教育?这才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否则,即使培养出一个“天才”儿童,最终还是一出《伤仲永》,是不可持续的,孩子最终还得复归平庸——可能,由于成长“落差”太大,对孩子的刺激也大,本可以有所成就的孩子,反而变得消极无用了。

挖掘孩子的兴趣特长,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孩子打开一扇门,很有必要。但对于孩子来说,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操守,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才是可持续的,受益终生的。一位中学校长说,好的教育就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这话值得挣扎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品味。

坊间有有个秘而不宣的传闻,孩子学习的好坏,还真的怪不得孩子不努力,是天生的。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哈弗大学柯西教授有一项研究,他让一群孩子分别阅读一些没看过的书,并要求他们思考具体问题,整个过程用红外测温仪跟踪,结果发现,一些孩子最多半小时,脑部温度就急剧上升,这部分孩子很快就出现疲惫、分心现象,无法安心读书思考;一些人经过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脑温没出现大变化,这部分人一直都能专注于学习和思考。而脑温度的变化快慢,所对应的群体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是说,家长、老师、乃至孩子自己都无法左右脑温度的变化——在相同外部因素的前提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决定因素是孩子脑温度变化的快慢,而不是孩子是否努力。这个结论多少让人有点沮丧:自己孩子的成绩就无法提高了吗?据说,由于他的后续研究涉及到种族等敏感问题,被政府强制终止。

我不知道这个研究是否有依据,也无意推广其科研成果,我想说的是,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如果孩子真的很努力了,我们还是坦然接受为好。这不是孩子傻、笨,也不是孩子懒、散,要怪就怪那该死的温度。

芸芸世界,由各式各样的人构成,哪一样的人,都是世界的需要,所以,学会用心接受世界赋予自己的角色,自觉自愿接受孩子学习不如意的现实,少做成龙成凤、人上人的梦,这样自己会活得自在一些,孩子也活得幸福一些。况且瞽者善听,聋者善视。”,上帝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门,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其望子成龙,不如望子成人。做一个合格的人、有用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