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巅峰与谷底之间--诺贝尔奖得主慕拉德的曲折事业

 小关 2021-05-17
巅峰与谷底之间 --诺贝尔奖得主慕拉德的曲折事业 饶毅 有时一些人容易认为,成功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大概总是从成功到成功。或者,至少在一个人作出了可以得奖的工作后,应该一帆风顺了。 实际生活中,却常常有比这更麻烦的经历。往以前可以回溯到居里夫人的例子,今年10月12日刚宣布的诺贝尔奖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中,我们又可以看到慕拉德 (Ferid Murad)的例子。 慕拉德于1936年9月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 (Indiana) 的一个小城。1958 至1965 年在俄亥俄州(Ohio)的西储大学医学院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读医学院和研究生院,跟随1971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萨哲兰 (Earl W. Sutherland, Jr.),于1965 年获医学博士和药理学哲学博士双学位。1971年起,慕拉德到弗吉尼亚大学(U. Virginia)医学院药理学系任助理教授,开始了独立科学生涯,1977年升任正教授。这期间,他领导的实验室研究了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为什么能够治疗心绞痛,他们发现,硝酸甘油可以释放一种气体:一氧化氮(英文为 nitric oxide,缩写为NO),他们也设想体内也许用一氧化氮这种气体作信号分子,他们的主要论文发表于1977 年。用气体作信号分子这种想法在当时是不易接受的,今年另外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Robert F. Furchgott, 和 Louis J. Ignarro )的工作到八十年代才证明体内用气体做信号。以后 有更多研究证明它对心血管、神经、生育行为有关的多个方面起重要作用。 慕拉德有了早期的重要发现后,可以说是达到了他一生科学事业的巅峰。但他 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少数同行欣赏,连生命科学界的大多数也对他不熟悉。1981 年他要离开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药理系时,只有系主任大力挽留,而医学院和学校挽留不力,同年他和另外一个1994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Alfred Gilman) 等五人带着各自的实验室离开弗吉尼亚大学。慕拉德到加州的一所退伍军人医院做内科主任,而在附近的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兼教授。斯坦福是世界名校,精英荟萃,慕拉德并没有被重视。随着八十年代NO重要性的证明,药物工业界对其大大重视。1990年,芝加哥郊外的有规模的药厂阿玻特(Abbott Laboratories)聘慕拉德为副总裁。1992年,慕拉德被阿玻特药厂扫地出门,原因说是他向报界批评自己的药厂对基础研究没有兴趣,没有长远规划的眼光和计划。药厂赶走慕拉德的那天真使他狼狈,药厂只再发两个星期工资,而他本人要在保安人员目光下当场离开。慕拉德不甘失败,自己在1993年开了一个小的生物技术公司“分子老年病学公司”,据说就是靠NO为基础。可是不到两年,因为筹集不足经费,公司垮了,慕拉德这样一个作出了诺贝尔奖工作的科学家有近一年时间失业在家,那大概是他事业的谷底了。比较相应时期,大药厂辉瑞(Pfizer)于1989年得专利的一个药,九十年代证明是通过影响NO而对男性生殖行为(penile erection) 有非常好的效果,1993年辉瑞药厂再得此药在这一用途的专利,1998年推上市场商品名为“伟哥”(Viagra)大获利润。这 样,大药厂全力推动有关药物之际,却有一段科学家慕拉德失业之时。 慕拉德一生不在美国科学界最有权威的圈里,到他1995年再找到工作时,也仅在休士顿的德州大学。他的文章大多数发表在 一般的杂志上,而少见于生命科学界的《细胞》(Cell)、《自然》 (Nature)和《科学》(Science)三大杂志。但是他的贡献终究被认可,他 的生活也在近年大变:1995年进谷底后,1996年获拉斯卡奖 (Albert Lasker Award),1997年在61岁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士,今年再得诺贝尔奖,人生如此,不可不谓戏剧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