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心血管疾病,可伴有心、脑、肾、眼等器官的结构或功能损害。随生活节奏加快,长期精神紧张,不规律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导致罹患高血压人群逐年增多,作为“无声的杀手”,该病可无任何不适,或见头部胀痛,阵发眩晕,四肢麻木,头重脚轻,胸闷不舒,耳鸣心悸等,治疗周期较长,一经确诊,需终生服用降压药,从小剂量到大剂量,从单一到联合用药,日复一日,血压却很难控制至理想水平。 该病属于中医“头痛”“眩晕”“风眩”等范畴。病因责之情志不舒、劳逸过度、饮食不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等 ,多由风、火、痰、瘀、虚 作祟,“平肝”为其治疗大法,重视阴平阳秘。 2020年高血压诊断标准
注意:1-4周内进行2-3次诊室测量血压,≧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瘦人因体内有形精血不足,无形元气不载,血脉失去充养,血行失去鼓舞而致血管弹性下降、血脉拥堵。“瘦人多虚火”,临床可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以头痛、眩晕、神疲乏力、耳鸣心悸、舌红苔白或黄、脉细或数等阴血亏虚之症为主。治以益气养血,滋阴泻火为法,选用八味降压汤,药用如下: 制何首乌10g 白芍10g 当归10g 川芎6g 盐杜仲10g 黄芪20g 黄柏10g 钩藤30g 本病基本病机是精气血亏损,血行不畅。制何首乌、白芍、当归养精血,川芎、当归行血滞,补而不滞,养有形之阴血以充脉体;黄芪益无形之气力以助血行,合当归益气生血;盐杜仲入肾经温肾络,配阳以助阴;“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以和之”,黄柏、钩藤清泻沉降上越之虚火,且黄柏能坚阴;诸药合用,使血有所养,精有所滋,气有所益,阳有所制,阴平阳秘,血压得降。 失眠、烦躁者,加栀子9g、炒酸枣仁、夜交藤各30g; 四肢肿胀、便稀苔腻者,加泽泻30g、半夏9g,白术12g; 上热下寒、舌红口干、面热、足冷者加肉桂、黄连各6g。 便秘者加生地30克、肉苁蓉10g。 胖人体内水分过多滞留,运化不及而为痰饮、湿浊,水不利则血瘀,有形之邪阻碍无形之气的宣发肃降,脉管瘀滞压力增大,湿易化热,随肝阳上亢,血压升高。临床可见于脑血管硬化、肾性水肿伴高血压等,以眩晕、手麻、身体肿胀、舌胖偏暗,苔腻,脉沉弦等水饮内留之症为主。治以健脾利水,化瘀通络为法,选用黄精四草汤。药用如下: 黄精20g 夏枯草10g 益母草15g 车前草15g 豨莶草各15g 本病基本病机是痰瘀内停,精亏络阻。黄精补益精气,且健脾以运化水湿,润肺以通调水道,益肾化气行水,使水精四布;益母草活血,车前草利水,豨莶草通络,以导邪外出;夏枯草清上亢之肝火;诸药相配,痰湿除、瘀血化、肝火清,脉管润,血压降。 头痛面赤者加钩藤、菊花、桑叶; 眩晕者加半夏、生牡蛎、石决明; 痰多黄稠者加胆南星、竹茹、栀子、黄芩; 气虚心悸加党参、生黄芪。 1.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合理搭配,多吃蔬果,少腌制;
5.充足睡眠:建议每天睡够8小时; 6.坚持用药。 温馨提示 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需遵医嘱合理用药, 勿自行断药、换药或减药, 每天监测血压! 原创作者 | 赵玉玲 编辑排版 | 小九 |
|
来自: 青山绿水tkw5da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