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战争中,守城士兵箭支射完了该怎么办?专家:古人满满的套路|草人|弓箭|古人

 昵称19961031 2021-05-17

  在中国有一句流传了很久的话叫做:“武艺一十八般,唯有弓矢第一”,意思是说射击是最重要的一项功夫,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理由很简单,如今不也有一句话说:“功夫再高,一枪撂倒”吗?弓箭虽然没有枪那样的破坏力,但却足够杀人于百米开外,让人还未近身就倒下了。

  

  可以说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最为致命的一种武器,这种武器的出现可以追索到上古神话时代,后羿射九曜的传说。虽然只是一个神话,但是却能看出弓箭在民间百姓心中威力之大。而最早发现弓箭的出现是在3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最早期的弓箭很简单,是用一个树棍或者是竹竿,然后做成一定长度的箭杆,尖端削尖,就做成了最原始的箭,一直到原始社会石器时代,人们才学会把骨或贝壳磨制成尖利,作为箭尖,这样的箭杀伤力自然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要制作一杆能在古代战场上能发挥作用的箭就要更复杂的多了,首先箭的杀伤力一定要足,否则根本不可能穿透铠甲。要制作这样一杆箭,要求是相当高的。不仅要在长度上适中,大小比例上是也要精确。

  在古代一只合格的箭杆要售50文左右,十几根就差不多买头羊了。所以在古代打一场战下来是要倾尽举国之力的,而在古代战争守城之时,箭支是使用最多的。射会去就没有办法再收回来。那么如果他们的箭都射完了怎么办?

  

  战场是一个变化莫测的地方,所以最要紧的是懂得用计谋,正所谓“上兵伐谋”一场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和统帅是否足智多谋有很大的关系。所谓的兵法多时计谋之法。

  《孙子兵法》有言:“取用于国,因粮于敌”,什么意思呢?就是缺乏什么物资,那就从敌人那里去获取。同样的,如果在守城的时候,自家的弓箭都用完了那么就要学会从敌人那里去获得。这时候就很考验“计谋”的运用了。

  

  唐朝时期有一位叫“张巡”的名将,在防守雍丘的时候就面临了这样的一次困境,他在防守城池的时候,为了抵御凶猛的敌军将城内的弓箭全都射光了,虽然暂时让敌军败退,然而下一次攻城的时,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于是他心生一计,命人扎了数千个草人。在夜间将草人吊在城楼,命士兵击鼓如雷。敌军以为张巡准备偷袭,大惊失色,于是便立刻放箭抵御,没想到一会儿功夫,这些草人便帮张巡赚了数十万支箭回来。

  

  这样“借箭”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说诸葛亮著名的草船借箭,虽然只是演义中的情节,但能够看出,在战场之上用草人“借箭”还是比较常见的,毕竟敌人不知道究竟是不是草人,只管一股脑的射箭。当然如果没有机会扎草人,古人也有办法,他们会将箭杆分为两截,在发射的时候用上专门的箭筒,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不得不让人佩服古人的智慧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