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权谋家,必须深谙斗争的四大原则,否则,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莫为天下先 2021-05-17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十六 · 汉纪八》

【原文】亚夫乘六乘传,将会兵荥阳。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亚夫曰:“吴王素富,怀辑死士久矣。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人于、渑厄狭之间;且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洛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洛阳,喜曰:“七国反,吾乘传至此,不自意全。今吾据荥阳,荥阳以东,无足优者。”使吏搜、渑间,果得吴伏兵。乃请赵涉为护军。

【译文】周亚夫乘坐着六辆驿站的马车,将去荥阳与大军会合。走到霸上,赵涉拦住去路,劝说周亚夫:“吴王一直很富有,早就收买了一批甘愿为他献身的刺客,现在得知将军将去前线,必定会在崤山、渑池之间的险要地段安排刺客对付您;况且军事行动最讲究秘密,将军为什么不改变路线,从此处向右走,经过蓝田,出武关,抵达洛阳!这样绕着走,不过差一两天,却可以直接进入洛阳武库,擂响战鼓。参与叛乱的诸侯王听到了,会认为将军是自天而降呢!”太尉按照他的计策行事,到达洛阳,高兴地说:“七国共同叛乱,我乘坐驿车平安到达此处,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现在我已驻守荥阳,荥阳以东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周亚夫派官吏搜索崤山、渑池之间,果然抓住了吴国的伏兵。周亚夫就向景帝奏请,让赵涉担任护军。

分析斗争,无处不在,大至国与国之间的斗争,直接诉诸武力;小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为利益而争夺。现通过赵涉对周亚夫的一段劝说中,提取出四大斗争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知彼知己

《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败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在不知彼不知己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是盲动!赵涉在对周亚夫的劝说中,何以就断定吴王豢养了大批死士?何以就断定刺客就一定会埋伏在崤山、绳池之间的险要地段来刺杀周亚夫?其准确的断定必然是前期基于对吴王的大量了解,做足了“知彼”的工作,只有在充分“知彼”的情况下,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谨记。

第二,晦迹藏形

在《孙子·形篇》中,杜牧对“形篇”的注解是:因形见情。无形者情密,有形者情疏;密则胜,疏则败也。更有张预的言论:两军攻守之形也。隐于中,则人不可得而知;见于外,则敌乘隙而至。这一番番言论足以见在对敌斗争中,“闭迹藏形”的重要性。所以,案例中,赵涉特意对周亚夫强调:军事行动最重要的是保密。进而建议周亚夫更改行军路线,其用意当然是出于“晦迹藏形”的考虑,不被敌人洞悉行军路线,防止中埋伏。

第三,以迂为直

《孙子·军争篇》: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致,此知迂直之计者也。以迂为直,字面意思是用迂回曲折的途径达到近直的目的。这其中,看似是多走了路,实则是很好地保证了实力,避免了在走直路过程中遭到敌人的伏击,精力、时间被无谓地消耗掉。案例中,周亚夫一开始的打算直至荥阳,但赵涉的建议是应当绕着走,经蓝田出武关,虽说此举在时间上多用了一两天,但可以直接到洛阳的武库中,直接投入战斗,保证了战斗力!

第四,出其不意

《孙子·计篇》: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意思是说,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赵涉在案例中说到达目的地后,可以直接擂响战鼓,制造一种让参与反叛的诸侯王听到后,会以为军队是从天降临的效果。进而敌军来不及应付而匆忙应战,给予其极大的震慑效果!

综上所述,经过教主的分析,《孙子兵法》通篇闪耀着斗争的智慧,作为权谋家,必须深研之。研究它,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实中的行动。“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只有先掌握高超的斗争智慧,方能在斗争过程中不落下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