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721年,70岁的姚崇病重,临死前再...

 齐吕斋 2021-05-17
公元721年,70岁的姚崇病重,临死前再三叮嘱儿子:“等我死后,把家里所有的珠宝古玩放我棺前,不然姚家会有灭顶的灾祸!”果然,姚崇死前这“一计”,保全了子孙后代,堪称神机妙算……

姚崇被称为“救时宰相”。史书评价很高:“姚崇善应变以成务,他人奠得比焉。”

姚崇一生都在高位,朝堂之上难免会有政敌,与我们职场类似,职位越高的人,越容易被人针对。临死之前,姚崇最担心的就是政敌,在他死后会针对姚家,招来灭顶之祸。

姚崇为官数十年,最大的对手就是张说,可谓一时之瑜亮,两位都是文武全才,是大唐政坛两颗耀眼的巨星,但一山难容二虎,两人明里暗里都有不少争斗。

俗话说:“最了解的人不是爱人,而是敌人。”姚崇知道张说为人贪财,爱好古玩珠宝。

《智囊全集》记载:姚崇与张说同为相,而相衔颇深。崇病,戒诸子曰:“张丞相与吾不协,然其人素侈,尤好服玩。

姚崇死,张说不来吊唁,人们就认为他心胸狭窄。所以,姚崇断定他必来。

因此,在临死前,让儿子把家里的珠宝古玩放在棺前,以此来“贿赂”他。并且还叮嘱儿子,要是张说看中了就赠送给他,做个人情,让张说为自己写墓志铭。

还特意嘱咐儿子先准备好石碑,一旦得到碑文,就立马雕刻,雕刻完送到宫里给皇帝过目才算完成这件事情。

姚崇的两个儿子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是还算听话,姚崇死后,就把家里的财宝全部放在父亲棺前,非常地显眼。

果然,姚崇死后,张说处于朝廷礼仪前来吊唁,第一眼他就看到了灵堂上的珠宝古玩,眼睛都发亮了!

忍不住地说了句:“这么好的东西,实在可惜了,令尊再也无福享用......”

姚崇的儿子听出了张说的意思,就顺水推舟说了句:“大人妙笔生花,若是能为家父撰写碑文,父亲荣幸之至,便把珠宝赠送给大人当作感谢。”

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张说心里嘀咕:“这老头是真聪明,儿子是真傻,这么多的珠宝居然要送给我,写一篇碑文又如何?”

这时的张说正是兴头上,碑文写起来也是顺畅得很,所谓墓志铭就是怀念逝者的,张说写得都是夸赞姚崇政绩的好话,单看这篇墓志铭, 会让人觉得两人并未政敌而是“好友”。

写完碑文,张说就高高兴兴地把珠宝古玩搬回了家,而姚崇的儿子便按照父亲的嘱咐,立马把碑文刻上,且送到宫里给唐玄宗过目。

唐玄宗(李隆基)看到碑文,便说:“传闻都说他两有仇,原来都是误会,两人是惺惺相惜的。”

这边,张说却后知后觉,猛然发现自己中了计,便命人去要回碑文,姚家人说:“碑文已送给皇帝过目,甚是满意,夸大人写得好。”

生米煮成熟饭,两人斗了一生,张说怎么也没想到,姚崇临死前还在算计自己,发出感慨:“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

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死姚崇算计活张说”的典故,至今还在传颂。

姚崇为官四朝,三任宰相,历经风雨不倒,位及人臣,其智慧谋虑十分了得。

张说之所以被算计,是因为姚崇抓住了他的弱点。姚崇安排灵堂摆放金银珠宝当诱饵,张说贪财好物上钩,当说出风凉话时,已经中了圈套。

姚崇拜利用张说贪诱使他写下神道碑,碑文中的“赞美之词”,就是后代子孙的“护身符。”

另外,姚崇还利用了唐玄宗,他知道他死后张说唯一惧怕的人就是唐玄宗,所以这是借皇帝势力打压张说,墓志铭的好话都是你写的,你要是敢在我死后害我家人,那么就是同流合污。

这个故事被记录在《智囊全集》当中,不看《智囊全集》怎么能悟透?

姚崇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政治漩涡中,从未遭到大的打击伤害,他总是在该进的时候积极进取,该退的时候不恋名利。有分寸,知进退,这才是人生大智慧。

姚崇以'善应变成天下务',勇于直言、秉公执法、改革朝政,深受百姓爱戴,这些都让他区别于其他官员,也是他能善终的根本原因。更称得起“救时宰相”的美称。姚崇的思想与智慧,更是现如今人们学习的典范。

其实读历史远比读小说有趣,可以说一部《智囊全集》写透了人生百态,写尽了帝王将相,权术谋略。

《智囊全集》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了历代智慧故事共1238则,不仅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谋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机智。

几百年来,无论显贵还是商贾,无不将《智囊》奉为必读经典,人称“小资治通鉴”。看过此书的人说,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趋吉避凶。

清代康熙和乾隆,将《智囊》作为治国御下案头锦囊。曾国藩也对《智囊》爱不释手,一边打仗一边研读。大才子纪晓岚,更将《智囊》倒背如流。

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必然涉及为人处世,竞争博弈,沟通劝谏,自保防身,这些你都能从此书中找到灵感和方法。

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都要读读《智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