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蕃古道——广东省博物馆回顾(四)

 三远堂 2021-05-17


//张越

2020年12月我在广东省博物馆参观了“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

展览文物很多,但我只匆匆拍摄了几张展品。后续整理图片时发现这些物品精美且很有代表,它们本身承载的意义或许还有更多,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文字更多的了解唐蕃古道的繁荣盛况及其对沿线地区的重要意义。

▲门口是展厅布置海报

由广东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主办的“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在广州开幕,展期至2021年2月28日。

展览分为“古道缘起”、“互通互鉴之路”、“朝贡贸易之路”、“文明交融之路”、“古道延续”共五个部分,再现了唐蕃古道发轫、发展和繁荣的过程,见证着古道沿线不同民族的交往与融合。

《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聚焦于古道文化的宣传,集古道沿途各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举办此展,期待为合力打造西北地区古道文化走廊而达成共识。

【唐蕃古道】一位唐朝公主的和蕃生涯

▲羌人之路

▲狩猎图画像砖

▲南北朝画像砖

▲贵霜金币

◆互通互鉴之路

“唐蕃古道”也是丝绸之路南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厅正中有一个和亲剪影的幕墙,很醒目。

 

▲唐蕃会盟

▲唐蕃会盟表

◆经贸往来之路

展览第二部分“经贸往来之路”中,唐蕃双方的贡赐贸易是这一时期经贸关系中的一大特色。

吐蕃迎亲使团携来的丰厚聘礼中,最惹人瞩目的是那些金器,不仅有黄金千斤,还包括打制的金盏、金盘、金瓶等器具,以及嵌着吐蕃人钟爱的绿松石、瑟瑟珠的花状金饰。

吐蕃作为金器大国,多次向唐朝赠送金器。金城公主曾听宫人说,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赠送了一件高达七尺的鹅形金酒壶。

联珠飞马纹包金饰片 唐 青海省湟源县古道博物馆藏

◆民间贸易

展览文物中有不少可爱的人俑形象,尤其出现了很多胡人的形象。

▲彩绘陶男俑头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丝织品的文化密码

接下来,欣赏几张丝织品,它们是古代吐蕃的丝绸代表。而且古代吐蕃的丝织品来源是什么呢?

根据文献史料判断,吐蕃是不可能自己生产丝绸的。从历史记载看,唐朝时吐蕃人始终没有学会种桑、养蚕以及缫丝。

有专家说它们或者来自于馈赠以及贸易,或者通过战争手段去掠夺。

展品锦料呈长方形,应为服饰上的局部残存,虽是残片,但其反映了唐代丝织的高超技术,以及纹样艺术在当时的代表性。

▲晋-唐,黄地联珠团窠梅花鹿纹图,青海省湟源县古道博物馆藏

联珠团窠纹

纹样基本骨骼为平排连续的圆形组成作用性骨骼,圆周饰联珠作边饰,圆心饰鸟或兽纹,圆外的空间饰四向放射的宝相纹。这种形式受波斯萨珊王朝(公元226年至640年)的影响。也可能是当时出口贸易适销的花样。盛行于北朝至唐代中期。

▲唐,对鸟纹锦,甘肃省博物馆藏

▲唐,黄地宝花锦,海西自治州民族博物馆藏

 交错着狮子和鹿的图案

◆文明交融之路

佛教的传播

麦积山石窟

炳灵寺石窟

大慈恩寺

▲唐,吐蕃文大般若经,甘肃省博物馆藏

吐蕃文抄经原件

玉树是青海吐蕃佛教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区

▲唐,吐蕃文大乘无量寿经,甘肃省博物馆藏

▲藏文木简 吐蕃文木简

千年来,藏传佛教的信仰者都以能到西藏礼拜为心愿。无论是僧侣还是牧民百姓,到寺院进行朝拜和观想也成为生活中必做的事。

▲清布画祖孙三代法王像唐卡

祖孙三法王是指西藏历史上吐蕃时期三位著名的藏王,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坚。三位藏王执政时期是吐蕃的鼎盛时期,在他们的大力扶持下,佛教才得以传入吐蕃,繁荣发展。

唐王朝和吐蕃王朝,虽然早已消失在亘远的烟云中,但它们在中国西部演绎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幕,依然回响千年,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编辑|整理:三远堂

三远堂原创精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