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鲜历史:庚寅之乱,武臣发动的叛乱

 昵称55301288 2021-05-17

前因

妙清之乱

后果

武臣政权建立:庚寅之乱后,高丽王朝建立起武臣政权,李义法、郑仲夫、庆大升等武臣轮流专权,国王沦为武臣政权下的傀儡。

庚寅之乱

过程始末

1135年,西京僧人妙清与朝臣郑知常等人联手,起兵造反,在大将金富轼的进攻下,叛乱以失败告终。

1170年,武臣郑仲夫李义方等假传命令调动军队,虐杀随行文臣,郑仲夫等人随即废毅宗,立明宗为王,武臣掌握政治实权。

高丽仁宗王楷剧照(1109年—1146年)

高丽王朝一向重文轻武,常常以文官挂帅来钳制武将,武将心中的积怨已久。1146年,高丽仁宗去世后,嫡长子毅宗继承王位。

毅宗毫不掩饰对文臣的偏爱,每每外出游玩时,毅宗都会与文官泛舟湖上,饮酒作诗,挥洒笔墨。毅宗非常享受这种氛围,文臣和文学侍从也依仗毅宗的偏爱卖弄权势,对武臣动辄取笑打骂。

▲高丽毅宗王晛剧照(1127年—1173年)

毅宗酷爱游山玩水,舞文弄墨,为了方便自己出行,他修建了许多离宫别苑,劳民伤财。毅宗还非常迷信,时常举行各种盛大的宗教仪式,祈求自己延年益寿,国运兴隆。每当毅宗与文官大快朵颐之际,他们却只能饥肠辘辘地站在门外,为国王站岗。

于是,武臣中兴起了一派反对势力,以李义方、郑仲夫为首的武将们走到了一起。郑仲夫在仁宗在位是就受到重用,一次宴会上,宰相金富轼的儿子只是一个宫廷侍官,竟然拿蜡烛烧郑仲夫的胡子取乐,郑仲夫打了这小子一顿,惹得宰相大怒,仁宗也没有办法,只能让郑仲夫出去躲避一阵。

▲韩剧《武人时代》

可以看出来,不仅是文臣压制武臣,京城豪强和国王夺权时也处于上风,文臣还在对外策略上,也占了上风。当时,高丽王朝向金朝称臣纳贡,极力避免战争,武臣也就没有掌握政治筹码的途径。

屈从于金朝这样一个野蛮的王国之下,已经让武将们很不痛快了。他们不能靠军功上升,如今竟沦为保镖和看门人,更是意难平。

偏偏毅宗还不知好歹,频繁外出,有时一年竟能出宫30余次。李义方等人只得随行,看他们做空口文章,于国事没有一点用处。

▲毅宗画像

1170年4月,毅宗又一次与群臣在和平斋宴游,武将们照例侍奉在旁。期间,李义方偷偷向郑仲夫表达了了自己的不满,谈到文臣得势,武臣受冷落的形势已经让他无法忍受。

郑仲夫也正有此想法,双方一拍即合,开始密谋举事,但是郑仲夫又有些犹豫。四个月后,毅宗的一次出行让郑仲夫下定决心。

8月时,毅宗到王兴寺游玩,李义方准备行动,但郑仲夫有些担心,劝阻下来。

两人便商定,如果第二天毅宗就回宫,那么他们就继续隐忍。但若毅宗仍继续出游,那么他们就起兵造反。

没想到,第二天毅宗仍然前往普贤寺游玩,武将们的情绪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毅宗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酒宴之间,他提议要演习兵法,希望可以以此来安慰一下受冷落的武臣们。

在徒手搏斗的过程中,大将李绍膺因为年老体衰,在搏斗中败给了年轻的对手。结果毅宗的宠臣韩赖竟然直接上前给了李将军一记耳光。其他的宠臣也趁机辱骂李绍膺,毅宗还跟着哈哈大笑。

▲李义方剧照(?-1174年)

这件事就像火上浇油一般,彻底激怒了郑仲夫。他厉声喝道,李将军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毕竟是朝廷三品官员,怎么能这样侮辱他。毅宗见势不妙,亲自安慰郑仲夫,但这于事无补。当晚,郑仲夫和李义方等人在普贤院发起兵变。

他们事先约定,所有戴着幞头者一律格杀勿论。于是不仅随从的文臣宦官被尽数杀死,连一些带着幞头的武官也没能幸免。

韩赖见势不妙,跑进毅宗的住所中求救,毅宗将他藏在了床底下。然而武将来到后,将韩赖从床下拖了出来,不顾毅宗的求情,手起刀落,就是一颗人头地上滚。

▲郑仲夫(1106年-1179年)

文臣也被杀的尸横满地,尸体都被丢到附近的湖中。郑仲夫等人原本无意弑君,次日,把毅宗带回宫里。

然而毅宗却搞不清局势,还暗中聚集宦官,企图除掉郑仲夫等人。消息走漏后,郑仲夫等人将毅宗迁出宫殿,后来又将他流放到巨济岛。令立毅宗的弟弟王皓为新国王,这就是明宗。

明宗只是名义上的国王,高丽王朝真正的主人已经不再是高丽皇室,而是一位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武将了。

高丽明宗王晧剧照(1131年—1202年)

结论

庚寅之乱标志着朝鲜进入武臣政权时代,此后,高丽历代国王都只是武臣扶植下的傀儡。在武臣的统治下,朝鲜政治动荡,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的生活也更加艰难。

【参考文献】《庚寅之乱》《国别史》 

【作者】史杂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