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草海是一个完整、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高原特有鹤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列为一级重要湿地,被誉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明珠。草海独特的气候,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鸟类区系,被国内外誉为“世界最佳湿地观鸟区之一”。草海是贵州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是维持和调节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 草海保护区总面积9600.0hm2,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流域。林业用地面积1929.59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0.10%;非林业用地面积7670.41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9.90%。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962.90hm2;灌木林地面积538.17hm2;无林地面积428.52hm2。保护区森林(含灌木林)覆盖率15.64%,是典型的湿地类型保护区。在非林业用地中,农地面积4200.00hm2,水域及沼泽地面积2547.41hm2,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923.00hm2。 长期以来,草海遭受着严重的人为活动的困扰,污水、垃圾成了草海的严重威胁,农民向草海伸手要地,城市向草海要地又要景。一些规模宏大的房开项目、综合学校、医院、宾馆、饭店建到了草海保护区里面,甚至连殡仪馆都建到了保护区。城市给草海的压力是彻底的、巨大的和灭绝性的。那结本该是越冬鸟类的栖息地,变成了市民的住宅,变成了房地产商的开发小区。严重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在草海越来越显现。在多名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敦促下,启动了草海综合治理。 为了落实草海的综合治理,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为活动严重的问题,草海实施了农用地退耕还湿项目。从2016年开始实施,到目前已经退出了近4万多公顷农业用地,即区内的农用地基本上退出了耕地,将恢复为湿地和林业用地。这本来是一个解决草海多年来的人与鸟争取地、保护区人地矛盾突出的有效策略和重要途径,但随着近期的多次调研,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使草海这一以黑颈鹤为代表的鸟类重要越冬地丧失它应有的功能,让黑颈鹤不再大量到草海越冬栖息,失去“黑颈鹤东部种群最大的越冬地”这一金字招牌。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可以预测的事实,而且已经开始发生。 我们知道,每年从十月份开始,各种越冬鸟类陆续到达草海,一般黑颈鹤也在十一月初开始到达草海,最大量时草海的鸟类可达十余万只,是真正的鸟类的天堂,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直到第二年的三月,这些越冬鸟类才逐渐离去。在草海停留的时间大约有五个月,这么大的群体,首先,食物就是重大问题。这些年来,越冬的鸟儿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农民的农地里觅食,要么是群众收割和采挖后遗留在农地里的土豆、玉米、胡萝卜、蔬菜,要么是那些生长在玉米桔梗基部的昆虫幼虫或虫蛹。曾经常见农民在前耕地,黑颈鹤、灰鹤、斑头雁等鸟儿跟在后面觅食。鸟儿们的活动范围一般也就在草海的周边,最多不超过二三十公里。 但是近年的退耕地上都长遍了芦苇,芦苇那高高的茎杆就像一条条旗杆,密密麻麻地挺立在地里,黑颈鹤等大型水鸟想钻都钻不进去,更何况芦苇丛虽然茂密,却没有可供取食的东西。坚韧的芦苇鞭占满了整个地面,哪还容得下其它植物在那里生存? 鸟儿们不得不压缩它们的觅食空间,更加高密度地集中在尚有耕种的农地里。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仅仅是食物短缺,疫病防治也是一个大问题。 在浅岸的水莎草块根取食完了,周边可怜的农地里的残存作物取食完了,不得不飞到更远的地方去觅食,甚至飞到距离夜栖地6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去觅食。将原来紧邻草海周边的人鸟争食上演到更加广阔的地方,造成更难的管理。 每天鹤儿们从夜栖地出发,去向四处去觅食,来回的长距离飞行,也是一种能量的耗费。一些鸟儿实在难以忍受觅食的艰辛,开始选择逃避,拖家带口,飞离它们热爱的土地。就在2017年,就已经发生了200多只黑颈鹤飞临草海后,又不得不举家搬迁,去了云南的大山包等地。当然迁走的不光是黑颈鹤,还包括灰鹤、斑头雁等。如果不采取及时措施,真不敢想象,再过两年会是怎么样一幅景象。 草海保护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冬季的给鸟儿补食。玉米、土豆等植物性食料补充到夜栖地,并没有减少鸟儿们的外出觅食。其实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外出觅食的黑颈鹤首选的觅食地是种植过的农地,包括玉米地、菜地。它们并没有在那里找到玉米,也不见太多的啄食蔬菜,而主要是在地里啄食那些蝼蛄、蜻蜓、螺丝、蚯蚓之类的东西。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实际的观察和调查,我们不得不相信一个铁的事实:草海的生态保护,恰恰离不开传统的农业。 本来退耕环湿是一个极好的政策,解决了长期以来群众的水淹地问题。但对于那些非水淹地的管理,应该建立一种机制,保持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采用奖补的方式,引导群众种植,既控制了芦苇疯长,又为鸟儿们提供了粮食。充分调动周边的群众,培训他们的生态保护知识,强调传统耕作方式,不再使用农膜大棚,不再种植烤烟,保住鸟儿们的觅食地和食源。 现在已经征收了的土地该如何管理?是公司的规模化种植还是利用安全区群众化整为零的种植方式?我想,后者更能够有益于草海的生态维持。如果没有了周边的农民,也许众多的鸟儿反而不会安全。为什么不在这里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用生态旅游等带动社区发展,让社区的利益与保护区建设挂起钩来,让社区与鸟儿们一起成为草海的主人。禁止核心区和绶冲区的游船等旅游项目,而在实验区发展更加规范的观鸟旅游。真正实现人们欢笑、鸟儿欢鸣的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