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函  前不久应邀参加附中唐俊老师新书发布会,并得到了唐老师所著的《萧云从传》签名收藏版。现场诸位芜湖文化界名人专家阐释了《萧云从传》的价值和意义,让人受益匪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本《萧云从传》填补了本土作家研究萧云从的空白,会让更多家乡父老深入了解萧云从对芜湖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和所作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唐老师就是鲁迅先生说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勇气令人肃然起敬。韩水柱我认识唐俊那会儿他还是小青年,当然那时我也是。当年晚报每到高考季会做一些专版,策划语文专版的时候,我多次求助过他,他是安师大附中语文组的骨干。没想到多年不见,他早已著书立说成了作家。大凡爱好写作的文人都有当作家出书的梦想,但在这个看手机远远多过看纸质书的年代,出书并不容易。很多出版社举步维艰,如果你的书稿不能迎合市场,人家是不会为你出书主动投钱的,除非你肯自费出书。于是有些文人为了“圆梦”,就自己花钱买书号,然后自己去卖书。如果书店不好卖,你就得放下文人的身价去四处“求爹爹告奶奶”。当然,如果你是那位写《平安经》的副厅长,可能情况大不一样,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我还没有读过《萧云从传》,但作为芜湖人很想读一读。芜湖人对本土的历史和乡贤知之甚少,绝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我或多或少对这类地域性较强的出版物的销路捏一把汗。现在大多数所谓的畅销书大都属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题材,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作家出书更是要使劲淡化作品的地域特征,否则你的书要想跻身全国的书店并热卖可谓难上加难。但本地历史文化需要挖掘、传播、继承和弘扬。从这个意义上说,像《萧云从传》这样的作品需要家乡父老的大力支持。为此,我打算去书店买一本《萧云从传》。萧云从简历: 萧云从(1596~1673) ,字尺木。 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 是以太平府署所在地姑孰(今当涂)为名的“姑孰画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有以人物为主的《离骚图》64幅; 以山水为主的《太平山水图》43幅。 18世纪,云从画作大量流传日本,其中《太平山水图》为大阪兼葭堂收藏,《离骚图》为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收入《图本丛书》刊行。《秋山游图卷》,为东京帝室博物馆所藏,对日本南画勃兴起着促进作用。 云从晚年结识铁匠汤天池,指导天池创制铁画。 1673年云从病逝,享年七十八岁,葬于芜湖城西严家山。 流传于国内的画作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馆。 1986年,芜湖市人民政府在镜湖之畔筑“尺木亭”,并以紫铜铸其全身坐像于亭畔,供人瞻仰(如下图)。 
评天下事 写身边人 看名人景 抒凡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