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夫做广播】年味真的淡了吗?到底你想有多“浓”?

 昵称54242610 2021-05-17

前面的话

“凡夫看法”
联手FM96.3广播频率
评点近期热点话题
本文是根据直播整理的文字
若听音频
可点开文后链接


到过年前后,总会有人感慨“年味淡了”。有经历才会有比较,感慨现在年味淡,自然是经历过不淡的旧时光。
在老一代人的记忆里,过了腊八,年味就开始渐渐浓了,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过年了。就像童谣里唱的:“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眼下离春节没几天了,早些年到了这个时候,咱们这儿家家户户会灌香肠、炸圆子、煎蛋饺、做熏鱼,晚上每个居民区的上空几乎都飘着起油锅的香味。可现在这种香味在住宅小区里不大闻得到了。
而且,城市里鞭炮也不给放了,春联也不用自己写了, 满桌大鱼大肉的年夜饭感觉也太油腻了,孩子们过年穿新衣也不像大人们小时候那样欣喜若狂了!
那么,拿现在被认为淡了的年味,换过去那种浓浓的年味,你真的愿意吗?
觉得过去年味浓,是因为平常的日子太寡淡。平日肚子里没什么油水,才会对过年时的各种吃充满了期待;那时的孩子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方特迪士尼,用长辈给的几块钱压岁钱买来一串鞭炮,还会拆开来一根根地省着放,依然能带来无穷的乐趣。
过去过年,是用浓浓年味去冲淡和中和平日的“水深火热”和“苦大仇深”,过年时那种近乎狂欢式的吃喝玩乐在平日是一种稀罕和奢侈。
今天的中国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去只在过年才能享受的稀罕和奢侈如今早就稀松平常。过去必须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年货,如今除夕前一两天去一趟超市就能一网打尽;很多人甚至连超市也懒得去,拿起手机网购,各种年货很快送货上门。这种淡定过年的背后,是翻天覆地的时代进步。就像爷爷奶奶们常常念叨的:“现在天天像过年。”
更重要的是,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带来了过年方式的多元化和民俗民风的与时俱进。
为什么大年初一你不再希望一大早被拜年的敲门声打扰?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过年不放鞭炮?
为什么央视春晚不再是除夕夜的必看节目?
过去受物质条件和观念的局限,人们选择过年的方式有限;现在过年的方式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某种过去热门的过年方式受到冷落,是因为有更多的方式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过年需求。
年味不是淡了,是由单一变得多元了,由低端变得高端了,由注重物质满足变得更加注重精神享受了。
人们开始发现,生活中最健康最值得追求的,往往不是浓的东西,而是淡的东西。
最健康的饮品是白开水不是浓茶和烈酒;
最健康的食物是粗茶淡饭不是大鱼大肉;
最美丽的妆容是略施粉黛不是浓妆艳抹;
最舒服的天气是天高云淡不是浓雾弥漫;
最健康的心态是宠辱不惊不是一惊一乍……
过去人们过年,要的是喧闹、喜庆、浓烈、铺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是岁月静好的简约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过年的时候,相爱的人相守相伴,不需要大鱼大肉,更不必鞭炮齐鸣,一起看庭前花开花落,一起望天上云卷云舒,未尝不是更值得拥有和享受的过年方式。
当然,今年的年味很特别。防疫形势依然严峻,一些远走他乡的游子不能返乡过年。貌似冲淡了年味,其实只是冲淡了人员聚集的喧闹。
过年扎堆聚集并不等于欢乐祥和;过年丢掉了文明安全,欢乐祥和也就无从谈起。
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的疫情拉开了人们的物理距离,但往往距离产生美,相亲相爱的人们彼此的思念和好感可能更加浓烈。
向远方的亲人发起一个语言通话,说上一句拜年祝福,上传一段抖音视频,送去一份微信红包……亲人们虽然相隔两地,过年虽不能阖家团圆,但彼此的情更浓了,心更近了。
就像秦少游说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难道这不也是“非典型性”的浓浓年味吗?
音频链接:

《凡夫看法》
希望带给您
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法律顾问:安徽银佳律师事务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