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读《篆刻学》:篆刻用到的那些石头

 三个小布丁 2021-05-17
接着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说说“印材”的事儿。
古时印材多用铜,尤精者则用玉,或有用金银者,以区别品级贵贱耳。及元代王冕元章始以花乳石作印,一时文人以其易受刀,竞相采用,于是石印始大昌于世。兹先言石选,而以其杂材附述于后:
熟悉篆刻史之后,我们知道,最早的印章用什么印材制作,是不分印材的,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玉成了皇帝(皇后)的专用印材,到了汉代,玉、金、银、铜各种印材在官印领域更是规定严格。至宋代米芾,文人开始进入印章创作,文人艺术家腕力工具受限,于是着手寻找更易于镌刻的印材。

(文彭)
依明代刘绩《霏雪录》记载,王冕是第一位用花乳石入印的文人艺术家,但王冕推广力有限,真正将石质印章推广至更宽阔的范围的是文彭。文彭的优势在于他的身份,他不仅本人是篆刻艺术家,而且,他是文徵明的儿子,影响力大,推广力强,自此而后,石质印材广泛进入文人篆刻。
对于石材,下面逐类详说:

一、青田石

青田石产浙江处州青田县,在县治东南,山口、图书山、方山岩垄、白垟、风门山等,多夹顽石而生,难得大块,石理细腻,温润易刻,有黄白青绿等色,皆以冻为贵(所谓的冻,谓其石质细腻透明)。其类别如下:

(青田石的类别)
青田石的分类在不同的石商处有不同的划分,甚至还有更多的名称门类,这里所列,只是邓先生原书所列(下同),其中“风门青”,就是现在篆刻界经常说的“封门青”。

(青田灯光冻石)

二、寿山石

寿山石,一名塔石,出自福建闽侯县东北寿山及月溪二乡。石质较青田坚緻(读zhì,即致),有田坑、水坑、山坑之分。田坑产山田,无根而璞,为寿山第一品。水坑产涧曲崖窦,为第二品。山坑为第三品。石坑有寿山、角山、九茶山、月尾溪、都灵坑、坑头洞,水晶洞等处。今分述如下:

(寿山石的类别)
田黄石贵过黄金,因为它稀少,不易得。其他石料也各有特征,有的依石料特征得名,有的依具体产处得名,邓先生描述较为全面,但辨别石料,非上手不可明辨,因此,我们不必一样一样列出来,只留作资料,以备后查罢了。

(寿山田黄石石材)

三、昌化石

昌化石产浙江昌化县十二都之康山玉石矿,其地介里板桥头二庄之间,有水坑旱坑之别,水坑质理细腻,旱坑枯燥坚顽且多砂钉,钉坚逾铁,不能受刀,故昌化以水坑为贵。至其品之高下则在地在血,地以羊脂冻为上,白如玉半透明;乌冻次之,深灰色半透明,乌冻之血多赭黯,以鲜红为贵;黄冻又次之,褐黄色微透明;灰冻又次之,作淡灰色,微透明或不透明,俗称牛角冻;蓝地绿地为最下。
血以全为上,四面红次之,对面红又次之,单面红顶脚红、局部红为下。其羊脂地而全面红四面红者,价过田黄,余以次递杀。鸡血有未成熟者,石贾每炸以油使其血为露,购者每受其欺,石贾又知其弊已为世人所知,或留刻面不炸,或覆厚蜡其上,则购者虽用刀刓试亦不易察,更有以白毛土和洋灰杂洋红为之者,则更坚不受刃矣。
昌化石中最贵者是血石,如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韩天衡先生给马云制印,即以昌化鸡血石为印材。据说两方印石,每方价值50万人民币呢。

(韩天衡给马云所刻印章)

四、杂石

此外,现下流行的名石,还有巴林石,它与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并称中国“四大名石”。巴林石属于叶腊石的一种,其产地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因此得名。巴林石的硬度为摩氏2—4度,不仅透明度较高,而且质地细腻,软硬适中,适宜篆刻。

(巴林石)
另外,邓先生还列举有一系列杂石,如图:
(杂石的类别)
石不论何产,皆以老坑为佳。以石中含有水份,出土既久,水份渐去,石之坚度亦随之增强,故篆刻家多爱重之;即光泽亦以老坑为佳,则以入世久,经无数人之摩挲把玩,精气内敛,斯英华外发也。新坑则其质软嫩,易于腐蚀,刻成用不多年即多损泐,朱文则细者转粗,白文则粗者转细,刀法、笔法两失其真。老坑虽亦易于损蚀,然较可持久矣。至若新坑之后而用油浸蜡泽,以求其美,不特矫揉造作,贻笑识者,且故意窒其水份,不令宣泄,抑更有损于石之本质矣。
老坑好于新坑。原理简单,邓先生解释得相当清楚。
关于石章的印纽,邓先生的观点是:
石印不宜有纽,纽之佳者易损,劣者可厌,可厌则不如无,易损则可取,故印纽之佳者,只可作为收藏玩好之物,不宜镌刻。诚以良工制纽,亦必惨淡经营,或蹊径天然,巧不可阶,或鬼斧神工,毫发毕现,一纽之成,煞费苦心,刻拓时偶一不慎,或损或折,未免可惜也。
简单,真正的篆刻家,最好用素章(即无纽章),因为“纽佳则易损,纽劣者可厌”。

(赵之谦的青田石印)
对于初学者,练习篆刻,则尽可能多加练习,在不同石料上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用刀习惯的石料,比如,齐白石入门以楚石入门,最终印风却最契合青田石。赵之谦则终生嗜好青田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