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清纯的眼神 | 郑信平

 sswy66 2021-05-17

                       文|郑信平

有两张照片,是时代楷模张桂梅的,从外表上看,对比过于鲜明,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感觉诧异,印象十分深刻。
一张是她17岁时,穿着花衣裳,戴个时代特色的塑料黑框眼镜,长发扎在脑后,额前细碎的刘海,整齐洁白的上牙轻咬着下嘴唇,害羞式的微笑。像是稍侧身的半身像,应该是证件照。明亮的双眼虽然因了微笑而稍稍眯着,但看得出,很大,犹如天空的繁星,闪烁着清水般的光芒,又像秋日的天空,明澈见底。那微笑也是淡淡的,让你能感觉得到她的诚实和天真。眼神清纯,透露出姑娘对眼前一切的无私和不设防。
另一张是现在的,穿着圆领口的藏灰衣服,胸前别着党徽,还是戴着塑料黑框眼镜,头发变短了,改为老妈式的短头发,应该是为了方便之故。抿着嘴,专注地注视着前方,这一双眼睛虽然还是一样的炯炯有神,但打上了时间的戳记,眼角密而深的鱼尾纹诉说着它们的饱经风霜,岁月的沧桑已然在脸上刻画出明显的痕迹。唯有眼神不变,仍是一如既往的清纯和无私,更蕴含了母爱的慈祥和老师的坚毅。
张桂梅的事迹,想必大家都已是很熟悉,我没必要啰嗦和重复。我这里想说的就是,从17岁到现在,她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挺过了多少的不可能,只因她有个坚强的内心在支撑着,这表现在眼神的坚毅上。几十年的时光于历史长河来讲不长,但对于人生短暂的生命周期来说,占比是绝对的大了,一个人能干可干之时是十分宝贵的。


可以说,美好的青春、健壮的身体是每一个人都拥有且希望长久拥有的。防患于未病时,医生不是这么告诉我们的么?但若是像张桂梅样的已病之后,该怎么办呢?谁不心慌意乱,看病(保命)要紧,因为再多的金钱,再高的职位,买(换)不来逝去的光阴,也买不来身体的健康。病了,表现在生理上就是蔫不拉几,表现在心理上就是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自然眼神里是没有任何积极的像一汪清水的明亮清澈了,而是哀求和祈盼,这是人之常情,不能说不对。但就有张桂梅,丧夫之后,选择用到偏远落后地方当老师来医治创伤,病了之后,咬牙坚持,照常上课,这时她的眼神,应该是坚毅的,和她的内心一样,是刚强的。
前后几十年,任它风吹雨打,仍是心地清纯勇敢坚毅地朝既定的方向努力着,这样的人不是很多。除非这个人内心里有个崇高的目标,其为了目标的实现,而进入了舍生的境界,张桂梅就是这样的人。微笑的表情,清纯的眼神,坚毅的目光,是她后一张照片给人的印象。
我们浏览网页,阅读书籍,知道世界上拍的最好的照片,最难拍的照片,就是拍摄眼睛的,能抓住眼神闪光点的照片。为什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体现一个人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的晴雨表,它能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人们的眼神能无意识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透过眼神,我们能够发现眼睛后面的心理秘密。拍摄者正是抓住了恐惧、胆怯、心伤、忧郁、茫然、满足或者幸福等等心理活动的眼神表现,展示出照片外的社会万象、人情冷暖等,将不可捉摸以图片形式定格化。

人类的眼睛,是一双双能洞穿世界,显现人间万象的显示屏。电源是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图像就是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画面清晰与否,音质的好坏,电压能否稳定,由心之官总协调。
17岁的眼眸,如黑宝石般晶莹,深邃透明,像两颗神秘的晨星,如清澈的湖水般纯净,弥漫着从心灵里荡漾出来的亮晶晶的光彩,闪动着青春、热情的光芒,肯定也充满了众多的新奇和幻想。这是多么可爱,多么迷人的心灵之窗。这一双偶尔还会因了或悲或喜而沾着晶莹泪珠的眼睛,好似经过春雨洗刷的一对新叶,清新、翠绿,闪着新生的光彩,萌发着勃勃的生机。这是青春美少女的明眸,它似早晨的太阳般可爱,充满了希望。
还有孩童们的眼睛,是清澈、透明且又充满希望的,它们这样子看自己,看别人,也看这个世界。它们俨如天鹅般的眼眸,偶一流盼,很是甜美,那柔丝般的,弓样的细细眉睫,荫掩着盈盈的双瞳,这是希望。
它们是天真、纯洁的代名词,面对这个世界,哪怕有什么肮脏的东西,有什么潜在的危险,它们一定也不曾看见。它们是闪烁不定的,就象挂在苍穹的一颗颗繁星,遥远不可触摸,它们折射着一种纯净的光辉。它们能直接地表露出一种渴望,一种需求,找不到丁点做作的痕迹,因为孩童还不懂人间的忧郁,世上的沧桑。我们能够窥见他们的灵魂在纯净心灵中舞蹈,虽然有时泪痕斑斑,却是明朗的,不带丝毫的瑕疵。孩童的眼睛,是世界上最圣洁,最美丽的眼睛。

但总有那怯怯的眼光,像饱受了惊吓的小老鼠那样,大大的眼睛里,我们观察到的是躲闪的眼神,茫然失措,无神也无助。那大眼睛里的一对眸子,里面没有一般小姑娘小男孩在这个年纪所应有的那种天真和活泼,有的只是过早的成熟和忧郁,显露的不仅仅是淡淡的忧伤。
为什么?这里面有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家庭环境的因素,更有受普遍观念大影响的因素。要改变它,并非一朝一夕能成,需要长期的努力。这就是张桂梅们所追求的,要解决的,她们确实做了很多,也做到了很多。
在放下背篓重进校园的学生们眼中,张老师浓眉下面深藏着的那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饱含着无边的慈爱,它们是柔和而又温暖的。它们也始终微笑着,给她们以坚定的信心,让她们不再孤独和害怕。这坚毅的眼神告诉她们要改变贫困的人生轨迹,必须逆境求生,这就是人生真理。
老师的眼睛是明媚的阳光,是春天的雨露,是催人奋进的号角。随时都在关注着她们的成长,给她们信心,给她们力量,告诉她们需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永不停歇。

我想,在她们眼中,张教师的眼睛,应该是没有贪婪,没有凶残,没有阴冷的,是充满镇定,充满安慰,有天使般慈爱的眼睛。张教师的眼睛,燃烧着热情,融汇着睿智,流淌着真诚。一闪,一闪,吐露着火一样的热情,把她们从无知中唤醒,帮助她们战胜困难,永攀高峰!
我想,孩子们最难忘的,应该还是张老师那一个是鼓励、是严厉、是温和、是严师、是母爱的眼神。多年之后,她们肯定会由衷地说,或许,一滴水一生期盼只为了瞬间辉煌,而张老师张妈妈您的眼神,却牵动着我的一生,让我记忆犹新。至今,我从未忘记那鞭策的眼神,那让我警醒、让我顿悟、让我斗志昂扬的眼神。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感动中国》这么说。
(2020年5月14日)

作者简介: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