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高考考前预测题——选择题精挑细选48题(自然地理)

 hjh2004 2021-05-18

2021年高考考前预测题——选择题精挑细选(自然地理)

获取本资料word版本方法:

关注下列公众号——高中地理素养,并在高中地理素养后台回复“自然地理”直接百度网盘下载地址。

近年选择题命题特点:

(1)(课标卷)主题+共用材料+题组;新高考趋于多元化,部分省区主题+共用材料+题组或主题+单个小题并用。

(2)(课标卷)四个主题,3道3问+1道2问;新高考形式多样,主题较多,考查面更广更细致。

(3)(课标卷)知识抽样,题组内考点分散,选项设置角度多元化,思维跨度大;新高考题组内考点既分散,同时题组内考点的相关性较大,多呈递进式。

(4)设问与选项完整对接,流畅性好

(5)“新知识”“新名词”多,信息量大,突出对考生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6)关注长效热点的考查,如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转移、新能源开发、气候变化、新交通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1.地球运动

预测  由于新高考的稳步推进,地球运动有恢复考查的趋势,除部分省区外,一般难度都不是很大,同时地球运动中地球的公转运动考查比例较大,考生在复习时应有所侧重。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下图为我国成都市(104°E)某商业街景观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1月18日,日落时小明到该商业街购物,看到影子在自己的正前方,小明此时面向(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如果该城市路灯为光控型,某日路灯亮起的时间为北京时间18:00,此日前后当地(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正午影长逐渐变短       D.正午影长逐渐变长

【答案】1.A   2.B

【解析】1.1月18日,处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昼夜更替的地区均日落西南方向,日落时日影应朝向东北方向,此日日落时小明到该商业街购物,看到影子在自己的正前方,小明此时面向东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如果成都市(104°E)的路灯为光控型,某日路灯亮起的时间为北京时间18:00,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经计算,此时成都市(104°E)的地方时约为17:00,光控型路灯一般在日落时刻左右亮起来,表明此日成都市在17:00左右日落,由此推算此日成都市昼长仅约10小时,显然昼短夜长,B正确,A错误;位于北半球的成都市昼短夜长,表明直射点在南半球,但不能确定直射点移动方向,因此不能确定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趋势,也就不能确定正午影长变化趋势, C、D错误。故选B。

    “玉鼠欢舞辞旧岁,金牛奋蹄迎新春”。如今,在举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家人一起观看春晚,已经成了中国人过年的一种新民俗。2021年2月12日0:00,中央电视台新年的钟声传到千家万户,全球华人迎来了农历辛丑年的春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刻,地球上“除夕”与“春节”的范围比约是(   )

A.5:1       B.6:1       C.4:3       D.1:3

4.中国驻厄瓜多尔使馆位于其首都基多(79°W,0°),“春节”这天,当地华人华侨观测到的使馆中国国旗旗杆的影子指向,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图片

【答案】3.A   4.C

【解析】3.日期分界线为180°和24点所在的经线,24点就是北京时间,因此春节的范围是120°E向东到180°,总共60°,除夕就是360减去60等于300°,除夕与春节的范围比就是300:60,等于5:1,故本题选A。

4.2月1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因此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基多在赤道,因此正午太阳在正南。影子的指向与太阳方向相反,6点太阳日出东南,影子朝向西北;12点太阳在正南,影子朝向正北;18点太阳日落西南,影子朝向东北,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选C。

    图1为某城市一年中昼长最长的一天正午太阳光线与南坡不同角度的坡面所成的夹角,其中θ=1°52',图2为该城市某小区楼间距3D模拟示意图,研究发现一年内楼甲落在楼乙的影高不超过h时达到预期最佳效益。该城居民常年不见北极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图片

5.该市所在地的纬度约为(   )

A.21°34'N       B.21°34'S       C.25°18'N       D.25°18'S

6.若要达到预期最佳效益,楼甲的高度应不超过(   )

A.图片L+h       B.图片L-h       C.L+h       D.L-h

【答案】5.B   6.C

【解析】5.由该城市常年不见北极星可知,其位于南半球;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由图1可知此时太阳在其南侧,且坡面角为1°5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故该地纬度为23°26′S-1°52'=21°34'S,B对。故选B。

6.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楼甲影子最长,此时其正午太阳高度角H=90°-(23°26′+21°34'),即45°,故楼甲高度与其影长相等,即L+h,C对。故选C。

2.天气与气候

预测  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考查,近几年比重比较大,因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天气、气候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关于天气与气候可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20年浙江卷第10-11题;2020年天津卷第13题;2020年全国卷Ⅱ第6-7题均考查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2020年山东卷第17题;2020年天津卷第12题;2020年江苏卷的第5-6题对常见天气系统、锋面气旋都有考查。因此考生在最后复习时一定要牢固掌握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如大气的受热过程、常见的热力环流、影响降水和气温的因素、气候类型图、气旋与反气旋的原理、锋面气旋的判断等,以达到灵活运用。

高黎贡山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下图为高黎贡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怒江河谷形成稀树灌木草原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B.地处闭塞山谷,水汽不易扩散

C.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较少       D.位于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2.高黎贡山灌丛草甸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

A.干湿度地带分异       B.纬度地带分异

C.垂直地带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1.C   2.C

【解析】1.据图可知,垅川江河谷的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而同样为河谷,怒江河谷却形成稀树灌木草原,表明怒江河谷的水分条件比垅川江河谷差。图中显示,高黎贡山海拔较高,阻挡了水汽,怒江河谷位于高黎贡山的背风坡一侧,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导致河谷水分条件差,未形成季风常绿阔叶林,而是形成稀树灌木草原,C正确。怒江河谷海拔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但这不是怒江河谷形成稀树灌木草原的主要原因,A错误。水汽不易扩散会导致区域内湿度高,水分条件较好,与题意不符,B错误。据图可知,受高黎贡山影响,怒江河谷位于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D错误。故选C。

2.据图可知,灌丛草甸分布在高黎贡山的山顶部位,这是因为山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带分异,C正确。干湿度地带分异和纬度地带分异都属于水平地带分异规律,与题意不符,A、B错误。该地的植被分布,符合垂直地带分异,不是地方性分异,D错误。故选C。

    温带气旋具有发展迅速,影响范围广等特点,24小时内海平面气压下降24hPa以上的温带气旋定义为爆发性气旋,又称“气象炸弹”。2016年5月2日~4日爆发了一次“气象炸弹”,从5月1日20点开始,气象观测站每隔6小时记录一次该温带气旋的位置和中心气压,绘制出移动轨迹示意图(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3.此次爆发性气旋形成的时段是(   )

A.1日20点~2日20点       B.2日8点~3日8点

C.2日14点~3日14点       D.3日2点~4日2点

4.5月2日~4日,各地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   )

A.陕西省出现暴雪天气       B.山东省由东南风转为西南风

C.朝鲜北部爆发沙尘暴       D.黄海北部出现狂风暴雨天气

【答案】3.C   4.D

【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根据材料“24小时内海平面气压下降24hPa以上的温带气旋定义为爆发性气旋”,结合图示信息可知,2日14点~3日14点海平面气压下降26.8hPa。其他时间段下降较少,不符合材料信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5月2日至4日,根据温带气旋移动路径及时间点可知,5月2日,陕西省基本不受此气旋控制,不会出现暴雪天气,故A错误;B.根据图示材料,气旋经过山东省的轨迹为:西北进入南部,再转向东北,则山东省大部分地区风向为:偏东风转为偏北风,再转向为偏西风,故B错误;C.根据图示温带气旋移动路径可知,朝鲜北部吹偏南风,不大可能出现沙尘暴,故C错误;D.根据图示温带气旋移动路径可知,黄海北部中心气压低,可能出现狂风暴雨天气,故D正确。

    门源气象站(约90°E)位于祁连山东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6日门源气象站所在山谷一次由山谷风环流影响下形成的降水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5.图示时段,门源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主要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6.与此次降水形成时的气流运动、气温、气压状况相符的示意图是(   )

A.图片       B.图片

C.图片       D.图片

【答案】5.A   6.A

【解析】5.由图可知,谷风最快的风向大致在15时到17时,此时以偏东风为主,包括东南风和东风,且在17时到次日1时间,17时到18时是偏东风,21时,次日2时也为偏东风,故A正确,15时到16时,18时到19时为偏南风,不是主要的谷风风向,故B错,偏西风出现在20时、22时、24时,不是主要风向,故C错,偏北风出现在21时到23时到次日2时,但风向所占比较小,风速较小,不为主要风向,故D错。

6.在A图中,白天与山坡等高的谷地上空气温低于山坡,谷地上空气流下沉,山谷底部气压高,谷底的风吹向山坡,形成谷风,由图可知,谷风出现在白天,15时到16时,符合此次降水的成因,故A正确,在B图中,谷风示意图风向画法错误,故B错,在C图中山风示意图风向画法错误,故C错,在D图中夜晚与山坡等高的谷地上空气温高于山坡,谷地近地面空气上升,山坡上气压高,山坡上的风吹向谷底形成山风,但不符合降水的时间,山风发生在夜间,故D错。

    下图为某年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7.与③地相比,图中②地的天气特点是(   )

A.低温少雨       B.云雾弥漫       C.风力较大       D.凉爽干燥

8.图中极有可能出现狂风暴雨天气的地点是(   )

A.④       B.⑤       C.⑥       D.⑦

9.下列表述最可信的是(   )

A.①处分布大片阔叶林       B.③处城市密集港口繁忙

C.⑤处有大量黄麻种植       D.⑦处为地表崎岖的高原

【答案】7.D   8.C   9.C

【解析】7.②③均位于高压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为晴朗天气,A、B错误。据图可知,②③两地的等压线分布密度相差不大,风力大小相差不多,C错误。②地比③地纬度高,所以气温更低,因此更加凉爽干燥,D正确。故选D。

8.低压中心易出现狂风暴雨天气。据图可知,④地、⑤地、⑥地均为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但⑥地等压线分布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A、B错误,C正确。⑦地为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不会出现狂风暴雨,D错误。故选C。

9.①处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不适合阔叶林生长,A错误。③处为海洋,没有城市,B错误。⑤处位于印度恒河平原,水热充足,为黄麻产地,C正确。 ⑦处为中南半岛,没有地表崎岖的高原,D错误。故选C。

    在气象学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下图为浙江省2010-2019年出入梅日期及梅雨期间雨量图(横条的左端表示入梅日,右端表示出梅日,长度表示梅雨持续的时长)。浙江省平均每年6月10日入梅,7月10日出梅,年均梅雨量为301m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0.由图可知,浙江省(   )

A.梅雨持续时长呈增加趋势       B.梅雨期间的日降水强度都不大

C.出入梅日期年际变化大       D.梅雨量与入梅早晚呈正相关

11.通常情况下(   )

A.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南,入梅偏晚      

B.雨带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入梅偏早

C.出梅偏晚时,雨带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      

D.出梅偏早时,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南

【答案】10.C   11.A

【解析】10.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2019年期间入梅和出梅的日期有很大的差别,说明出入梅的年际变化大,C正确。梅雨并不会出现持续加的趋势,A错误。2011年持续时可较短,但是降水总量较大,说明降水强度较大,B错误。梅雨量与入梅早晚没有多大的关系,降水量主要取决与夏季风从海洋来的水汽含量,D错误。故选C。

11.由所学知识可知,入梅偏晚,说明来自海洋的湿气流弱,此时副热高压的位置偏南,A正确。入梅较早,说明在雨带南侧的副热帝高压势力较强,B错误。出梅偏晚,说明来自海洋的湿气流的势力较弱,此时副热高压势力较弱,雨停留时较长,C错误。出梅偏早,说明副热高压势力较强,此时副热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北,D错误。故选A。

3.水循环

预测  近年水循环的考查比重较大,水循环(河流属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这一部分涉及因素多,变化多,利于高考命制有一定难度的试题,河流考查最多,其次是湖泊、沼泽,主要涉及陆地上各种水体的补给关系,下渗、蒸发也会成为考查的对象。如2020年山东卷第9-10题主要考查了湖泊的补给及湖泊的生态价值;2020年天津卷第2题考查了湖泊对水循环的影响等。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仅40~80mm,沙漠东南部腹地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其高度常年稳定,最大高差达500m以上。下图示意该地某沙山顶部沙层温度、水分随深度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该沙山的水分主要来源于(   )

A.大气降水       B.湖泊水       C.河流水       D.地下水

2.推测该沙山内热量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3.该沙山常年稳定、高大的原因是(   )

A.终年风力较弱       B.沙山湿度大       C.大气降水少       D.植被覆盖率高

【答案】1.D   2.B   3.B

【解析】1.巴丹吉林沙漠深居内陆,降水少,河流欠发育,湖泊稀少,因此大气降水和和河流水补给少,因此水分来源于地下水,ABC错误,D正确。

2.图示温度变化随着深度加深而温度不断升高,所以A错B对,地面辐射是地面向外释放热量,不会导致沙山内部温度随深度而升高,C错,大气对沙山内部温度影响不大,D错。

3.该地位于西北内陆冬季西北季风强且植被覆盖率低,AD错;大气降水少气候干旱,加上季风影响沙山会更不稳定,C错;沙山顶部含水率高,粘度大,抗风力侵蚀,抗搬运能力强,B对。

    雨洪式河流是指由于雨季暴雨引发流域型洪水的河流。下图分为“雨洪式河流四种类型流域形态及对应的流域出口处洪水过程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4.上图中的洪水过程流量变化与下图中流域形态相对应的一组是(   )

A.甲—②       B.乙—④       C.丙—③       D.丁—①

5.与图丙所示流域形态最接近的河流是(   )

A.长江       B.澜沧江       C.塔里木河       D.海河

【答案】4.D   5.B

【解析】4.流域出口处流量变化受水系汇水速度影响,甲多数支流距出口处近,洪峰来的早,对应④;乙多数支流距出口处远,洪峰来的晚,对应③;丙支流分散分布在上中下游,洪峰不明显,对应②;丁众多支流同时汇入干流,洪峰明显,对应①。D正确,故选D。

5.由所学知识可知,澜沧江由青藏高原发源后,流经横断山区,受地形约束,水系狭长,B正确。长江水系宽广,塔里木河为半环状水系,海河水系为扇形,ACD错误。故选B。

    我国某淡水湖湖区内洲滩广泛发育,植物面积季节变化明显。下图示意该湖区各月的多年平均植物面积和水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6.影响该湖区植物面积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湖区光照和湖区降水量       B.湖区湿度和流域面积

C.湖区气温和流域降水量       D.湖区风力和植物类型

7.近年来该湖区上游修建了大型水库,导致该湖区(   )

A.夏季泥沙淤积量减少,植物面积缩小       B.夏季来水量减少,植物面积扩大

C.冬季泥沙淤积量减少,植物面积缩小       D.冬季来水量减少,植物面积扩大

【答案】6.C   7.B

【解析】6.据图可知,湖区植物面积与季节、水位变化密切相关,而湖泊水位变化与流域降水量密切相关,与光照关系不大,由此排除A。流域面积是河流的集水区域,没有季节变化,排除B。一般,植物类型不会影响植物面积随月份逐月变化,排除D。春季(3-5月),前期水位上涨较慢,出露洲滩较多,加之气温升高,利于植物萌发,导致植物面积最大;夏季(6-8月),气温高,适宜草类生长,但水位高,淹没洲滩最多,导致植物面积最小;秋季(9-11月),水位迅速下降,出露洲滩迅速增多,加之气温仍较高,利于植物生长,导致植物面积较大;冬季(12-2月)水位最低,虽然出露湖滩最多,但气温低,大部分植物枯亡或休眠,导致植物面积较小。故选C。

7.植物面积变化幅度(近800k㎡),结合水位变化,可知该淡水湖泊面积大、蓄水量多,水位季节变化大,并且冬季洲滩上仍有植被正常生长,应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上游大型水库可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使湖区丰水期来水量减少,植物面积扩大,而枯水期来水量增多,植物面积缩小,B对、D错;大型水库有拦沙拦水功能,故冬夏季节来沙都会有所减少,使湖区沙洲面积增加减慢,故水位变化对其面积影响更大,故由于水库对河流水位的调节作用,使植物面积出现夏季增大,冬季减小的现象,排除AC。故选B。

4.地质地貌

预测  自然地理有着内在的演变过程,地质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河流地貌作为重点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比较高,近年对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的考查有所增多。如2020 浙江卷第17-18题考查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020 山东卷第1-2题主要考查了河流地貌;2020天津卷第4-5题考查了内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020年全国卷Ⅲ第7-8题考查了地质构造中的褶皱山、断块山;2020年江苏卷的第3-4题考查了喀斯特地貌、地貌的观察等,考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地质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有关图中④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质地貌形成顺序是③①④②       B.周边多峰丛、残丘

C.左岸洪水期水位高,河岸易出现崩塌       D.右岸洪水期后河漫滩面积减小

2.该区域山地易形成石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①岩层裂隙少,地表水缺失②地形崎岖,土层浅薄贫瘠

③季风影响,旱涝灾害频繁④过度垦荒,植被稀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该区域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是(   )

A.农田       B.经济林       C.城镇       D.港口

【答案】1.C   2.B   3.B

【解析】1.由图中文字石钟乳、暗河和题目信息“西南地区”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根据所学,沉积岩上新下旧,在流水溶蚀的作用下形成②景观,最后裸露于地表,因此形成顺序应为③①②④,A错误。④处位于河流两岸,地势较为平坦,峰丛残丘较少,B错误。④处位于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应为左岸为凹岸侵蚀,右岸为凸岸堆积,因此左岸洪水期水位高,易出现崩塌,C正确。右岸洪水期泥沙淤积多,河漫滩面积增大,D错误。故选C。

2.该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岩层裂隙多,地表水易下渗,①错误。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地形崎岖,土层浅薄贫瘠,②正确。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加重土壤侵蚀,易形成石漠化,③正确。过度垦荒属于人为原因,④错误,故选B。

3.上题已经判断该地为喀斯特地貌,所以当地土层表面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经济林种在此处会进一步加剧当地的石漠化,B不合理。农田、城镇可布局在河流的凸岸,该处流速慢堆积作用强,相对侵蚀强烈的凹岸可布局港口。故选B。

    某区域曾发生过多次地质事件,地层轻微褶皱,断层北侧地块有明显的沉降。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4.该区域最老的岩层是(   )

A.砂岩       B.砾岩       C.侵入岩       D.玄武岩

5.该区域最新的地质事件是(   )

A.褶皱变动       B.断层构造       C.岩浆侵入       D.火山喷发

6.影响该区域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是(   )

A.岩性       B.断层       C.火山       D.褶皱

【答案】4.B   5.D   6.A

【解析】4.从图中看到,观察断层南北两侧同一岩层之间的宽度可以判断,本区域有一个南北延伸向斜,向斜中间比较年轻,外围比较古老,所以处于外围的砾岩比里面的砂岩比较古老。侵入岩、玄武岩截断或侵入了沉积岩,最慢形成,所以砾岩是最先形成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本题考查地质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玄武岩为喷出岩,火山喷发后会形成玄武岩,由图可知,玄武岩相对比较完整,并且截断了侵入岩,侵入岩比断层后形成,喷出岩最后形成,即该区域最新的地质事件是火山喷发。故选D。

6.图中的河流主要流经页岩分布区,因为页岩硬度比砂岩、砂质页岩的硬度小,更易受侵蚀,容易发育河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岩层产状指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图1为岩层产状三要素示意图,图2为常层产状图例说明图,图3为某区域略图,图中a、b、c、d、e为沉积岩,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7.甲处为(   )

A.向斜山       B.背斜山

C.向斜谷       D.背斜谷

8.甲乙两地地表形态的差异反映了(   )

A.构造运动不同       B.成岩时间不同

C.侵蚀程度不同       D.堆积程度不同

【答案】7.D   8.C

【解析】7.从图1“岩层产状三要素示意图”可以判断,图3中甲处东西两侧的岩层大致是南北走向,西侧的岩层向西倾斜,东侧的岩层向东倾斜,由此判断甲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位置;从等高线分布状况来看,甲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表示山谷部位,因此,甲处是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反而形成谷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根据图中岩层产状可以判断,图示区域是褶曲地貌形态,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岩层发生褶皱运动而成,构造运动相同,A错误;图中甲处是d岩层,乙处是b岩层,但是海拔高度不同,所以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图中岩石的成岩时间差异,B错误; 根据岩层产状和等高线可以判断,甲处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甲、乙两处岩石抗侵蚀能力不同,C正确;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海拔较高,甲处是背斜,发育成谷地,乙处是向斜,反而形成山地,所以该区域是以侵蚀为主,而不是堆积作用,D错误;故选C。

    河流阶地是废弃在河谷谷坡之上的阶梯状地形。金沙江青岗坝附近河段峡谷深切、山高坡陡,发育了较为明显的多级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9.相比于T3、T4处,T1、T2处阶地的沉积物(   )

A.颗粒较细       B.类型较多       C.发育较早       D.海拔较高

10.推测该段河流阶地发育的主要过程是(   )

A.下切~滑坡~堰塞~沉积~下切       B.下切~沉积~堰塞~滑坡~下切

C.滑坡~下切~堰塞~下切~沉积       D.沉积~下切~堰塞~下切~滑坡

【答案】9.B   10.A

【解析】9.T3、T4处海拔高,形成时间早,故排除C项和D项。T2~T4处阶地以湖相沉积为主,湖水静止,颗粒小,而T1处除湖相沉积外,还有砾石沉积,颗粒物大,沉积类型丰富,故选B项。

10.河道下切导致山体失稳,造成滑坡,滑坡后河道淤塞,形成堰塞湖,河道水流变缓,泥沙淤积,后因堰塞湖失稳泄漏,河水进而下切,从而发育出多级阶地,故选A项。

    指状砂坝型三角洲为河流入海(湖)后形成的指状砂体与分流间湾系统。指状砂体由河口坝、分流河道和天然堤构成,呈现出河在坝内的河一坝组合样式。下图为美国墨西哥湾阿拉法拉亚水下三角洲演化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1.阿拉法拉亚水下三角洲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一②—④—③

12.阿拉法拉亚水下三角洲大型河口坝发育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物源补给、潮汐强弱       B.河口形状、河水水位      

C.海底地形、泥砂粒径       D.流域植被、降水强度

13.大型河口坝形成后(   )

A.分流水道流速加快              B.向源生长速度加快

C.水下平台塌陷消失              D.潮汐侵蚀河岸加剧

【答案】11.C   12.A   13.B

【解析】11.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三角洲是河流在到达入海口处,流速极缓,河流携带泥沙逐渐堆积,再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题中阿拉法拉亚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也是如此,河流泥沙先逐渐在河口堆积形成形成小型河口坝(①) ;再受流水侵蚀作用,河口坝被侵蚀逐渐形成分流水道(③) ;泥沙再逐斩在分流水道处堆积,逐斩增大(④);最后逐渐堆积连成大型河口坝,形成前三角洲远沙坝台地(②)。故选项C正确。

12.根据已学河流地貌发育的知识,可知三角洲河口坝发育的决定性原因为泥沙补给量的多少和潮汐侵蚀堆积作用的强弱。而河口形状、河水水位海底地形、泥沙粒径、流域植被、降水强度,并不是三角洲可口坝发育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可知A选项正确。

13.根据已学河流地貌发育的知识,可知大型河口坝形成后,流水受阻,分流水道流速会减慢,因此A选项错误;由于泥沙堆积作用增强,水下平台会逐渐堆积增大,因此C选项错误;由于大型河口坝阻挡潮汐的侵蚀,潮汐侵蚀海岸减弱,因此D选项错误;大型河口坝形成后,向源生长速度加快。因此可知B选项正确。

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预测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名副其实的高频考点,立足于地理位置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点迁移较广,综合性比较强。

 土壤是各种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人类活动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下图为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Ⅱ、Ⅲ、Ⅳ、Ⅴ土壤共同特点是(   )

A.水分状况较好       B.矿物养分流失慢

C.有机物积累少       D.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

2.水稻土是人类活动培育的肥沃高产土壤,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   )

A.降低成土母质厚度       B.补充矿物和有机养分

C.控制了水分的蒸发       D.提高植物群落复杂性

【答案】1.C   2.B

【解析】1.从土壤的性质看,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所以砖红壤、赤红壤黏重,透水性差,水分状况不好,A错;该区域高温多雨,水分流失会带来矿物养分的流失,B错;该区域高温多雨,土壤发育程度高,分解快,植被生长旺盛,代谢快,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贫瘠,C正确;一般在洪积物和坡积物上发育的土壤有明显的分层,而从这四种土壤分布上来看,并不能体现它们存在的地形环境,D错。故选C。

2.成土母质按成因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两类,人类活动无法改变成土母质的厚度,A错;水稻土是指人类在长期淹水种水稻的条件下,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还原交替,以及物质的淋溶、淀积而形成的土壤,能为土壤补充矿物质和有机养分,B正确;控制水分不是水稻土高产的主要原因,C错;提高植物群落复杂性不利于农作物高产,D错。故选B。

    地表受降水的侵蚀力与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形式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松花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地表受降水侵蚀力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图片

3.造成①地和②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植被

4.图中降水侵蚀力和降水量关联性最弱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推测降水侵蚀力等值线最稀疏的季节和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夏季、降水强度       B.夏季、降水形式       C.冬季、降水强度       D.冬季、降水形式

【答案】3.A   4.B   5.D

【解析】3.读图分析,由比例尺可知,图示区域空间尺度较大,降水量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体现了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说明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A正确;两地纬度位置相当,B错误;地形对两地的降水量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C错误;植被状况不是影响两地降水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4.对比两图可知,四个地点中,②地降水量最少,但是降水侵蚀力最大,说明该地的侵蚀力和降水量的关系最小,受降水强度等其它因素影响较大。故选B。

5.松花江流域冬季降水形式主要为降雪,降雪对地表的侵蚀力很小,导致区域内侵蚀力差异小,等值线稀疏,C错误,D正确;夏季松花江流域降水形式主要是降雨,流域内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差异都比较大,加上地势起伏的影响,导致区域内陆表径流侵蚀力差异大,等值线密集,A、B错误。故选D。

    托木尔峰属天山山脉中天山区,海拔7443.8米,是吉尔吉斯斯坦的最高峰。下图示意托木尔峰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6.该山地Q坡最可能是(   )

A.缓坡       B.陡坡       C.背风坡       D.迎风坡

7.高山寒冷垫状植被、地衣带分布上限P坡高于Q坡,说明P坡(   )

A.热量条件较好       B.水分条件较好       C.土壤发育较好       D.光照条件较好

8.托木尔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主要原因是(   )

A.生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       B.气候冷干、地势起伏大

C.干热河谷发育,风力侵蚀强       D.海拔高,雨水冲蚀力大

【答案】6.D   7.A   8.B

【解析】6.该山位于天山山脉,该山地Q坡生长有山地寒温带针叶林,说明降水较多,为迎风坡,C错误,D正确;无法判断坡度的大小,AB错误;故选D。

7.据上题分析可知,P坡为背风坡,水分条件较差,B错误;天山背风坡为南坡,即为阳坡,高山寒冷垫状植被、地衣带分布上限P坡高于Q坡,说明P坡热量条件较好,A正确;北坡为阴坡,温度低,有机质分解慢,土壤发育较好,C错误;高山寒冷垫状植被、地衣为喜阴植物,光照条件影响小,D错误;故选A。

8.从托木尔峰自然带分布可以看出,托木尔峰生生物种类不少,群落结构并不单一 ,A错误;托木尔峰纬度高,海拔高,且地处内陆,气候冷干、地势起伏大,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十分脆弱,B正确;该地纬度高,没有形成干热河谷,C错误;该地降水少,雨水冲蚀力小,D错误;故选B。

    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读“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图片

9.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   )

A.1500米以下       B.1500-2500米       C.2500-3000米       D.3500-4000米

10.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

A.冻融侵蚀       B.冻融堆积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11.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   )

A.南坡高地       B.北坡高地       C.南坡沟谷       D.北坡沟谷

【答案】9.D   10.B   11.D

【解析】9.根据图文材料,石河一般多发育在气温0℃的海拔高度附近,吐鲁番夏季日均温在24℃左右,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可以算出该地石河发育的高度约4000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0.由材料可知石河景观的形成是由于冻土层融化物堆积,而不是侵蚀作用,故B正确,A错误;注意是巨大砾块进行整体移动,因此与河流水作用无关,故C、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1.由材料可知石河景观发生凹槽或沟谷,不是高地,故A、B错误;石河景观的形成需要一定的降水条件,天山北坡受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因此相对南坡比较湿润,故C错误,D正确;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说明:广州中学地理组为本公众号曾用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