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汽车】这些三线自主汽车品牌,不久或将全部消失

 快看车市 2021-05-18

2019年已过半,中国汽车市场依旧“身陷囹圄”,身处其中的自主汽车品牌,正迎来至暗时刻。

据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5.3万辆,同比下滑13.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6.2%,比上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前7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455.1万辆,同比下降20.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1%,比上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正不断下滑。

显然,“寒冬效应”对自主品牌的影响更大。究其原因,市场下行又恰逢消费升级,再加上国五切换国六,有技术储备、竞争力较强的车企勉强可以跟得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但竞争力相对较弱、准备不充分的诸如力帆、众泰等三线自主汽车品牌,则开始承受巨大压力,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三线自主品牌跌跌不休

正如加多宝和王老吉“打架”,和其正却杳无声息了一样。在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的年代,头部车企的竞争,让处于弱势地位的三线品牌,无力招架。

力帆汽车,在2018年销售9.2万辆,取得上市以来的最差战绩后,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下滑到2.08万辆,同比下滑62.55%。


销量连续下滑,业绩自然受损,甚至接连因债务问题成为被告。7月26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近12个月未披露的累计发生涉及诉讼(仲裁)涉案金额已达14.23亿元,这其中还不包括延迟支付的利息、违约金和诉讼费。

近两年历经股权冻结、利润下滑、经销商退网等风波,力帆数次变卖资产维持运营,但因汽车销量始终未见好转,流动资金紧张,生存危机已悄然降临。

而众泰汽车作为一家备受争议的车企,此前凭借众泰T600、众泰SR9等车型迅速走红,2016年巅峰时年度总销量一度达到33万辆。不过自此之后销量便开始一路下滑。上半年,众泰的销量下滑至7.38万辆,同比跌幅达到49.4%。


靠模仿抄袭起家,在汽车核心的三大件层面自主研发能力匮乏,在消费升级的当下,唯有通过增强技术实力,提升产品品质才能重新获得消费者的垂青,但显然众泰目前没能拿出立得住的产品。 

另一家背靠三菱,凭借SUV车型红极一时的东南汽车,也已经在车市中失去了存在感。数据显示,东南汽车上半年销量为14800辆,同比下滑73.36%。没有新车推出,营销滞后,经销商开始退网,消费者投诉上升,这家车企的命运令人担忧。


还有由于已经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已经被实行“退市风险预警”的海马汽车今年上半年销量仅为12802辆,同比下滑52.7%。面悬一线之际,创始人景柱再一次出山当选海马汽车董事长,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景柱能否救海马于水火,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除了以上品牌,像观致汽车、江淮汽车、华泰汽车、陆风汽车等等品牌,均由于销量不佳,陷入了经营困境。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车市,如果没有尽快实现止跌,这些品牌在不久的将来,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死亡推手”已经到来

市场不好的时候,竞争力差的产品,还能够凭借低价优势获得一些市场份额。但如今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低端的消费信心不足,而这些人正是中低端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体,此区间品牌的市场份额降低是必然。
 

事实上,在中国车市进入低速增长期后,已经有部分合资品牌开始陆续退出中国市场。如今,随着销量不断下滑,无力完成国五到国六切换的自主品牌,已经无路可退,毕竟技术研发能力的缺失很难在短期内解决。 
 
比如,在最新的《国六车(机)型环保信息公开汇总》中,我们发现东南汽车、海马汽车、众泰汽车品牌的国六明显匮乏,并且没有发现力帆、陆风国六车型的影子。这就意味着在已经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地区,这些品牌正面临无车可卖的尴尬境地。
 
其实这也和很多车企没能正确评估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因为按照此前国三、国四和国四、国五切换的政策执行情况看,主管部门会考虑自主品牌的情况,适当留出空间。但这一次的过渡时间之短,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不过,这也并非无迹可寻。比如去年中国已经决定逐步放开外资品牌在中国的投资,不再坚守外资不超过50%的红线。后来特斯拉独资建厂,宝马在华晨宝马中的股权提升到占比75%,都预示着中国市场真正的市场化竞争,已经来临。

中国汽车品牌和车企的数量,远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大而不强的帽子一直戴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头上。所以,在新的一波淘汰赛中,有价值的、大车企自然会去兼并,没有价值的,就应该让它死掉。

至暗时刻,适者生存。三线自主品牌车企们,已经迎来了“生死劫”,如果不能积极转型升级,只能被淘汰在市场洪流中。

记者 | 路天明     编辑 | 十三叔

微信名:e汽车

新鲜资讯,内幕深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