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各大管弦乐团里的性别失衡

 阿里山图书馆 2021-05-18

图片

 
前段时间古典音乐圈有条热点新闻,就读于曼彻斯特契天音乐学院的17岁中国河南打击乐手张放(Fang Zhang)赢得两年一度的“2020年BBC青年音乐家大奖”,成为首位获得该荣誉的中国音乐家。

图片


除了祝贺这位年轻的中国音乐家之外,也正好跟大家聊聊为什么女性打击乐手这么少?以及说说乐团里性别失衡的话题。
 
在去年(2020)的青年音乐家打击乐决赛中,所有五名选手都是男性,而在打进2016年和2018年决赛的10名年轻选手中,只有一名女孩。
 
人们常调侃说,仅在伦敦的管弦乐队中,叫大卫的男性打击乐手比女性打击乐手都多。其实不仅在打击乐组,在世界各大管弦乐团里,女性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少于男性。
1992年,依芙琳·葛兰妮女爵士(Dame Evelyn Glennie)作为第一位女性独奏打击乐手登上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奏协奏曲。她将独奏打击乐带入主流,并凭一己之力改变了人们对打击乐的看法,向世界证明了女性也可以演奏打击乐。两年后(1994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年度青年音乐家大赛(Young Musician of the Year competition)中增加了打击乐类别。



图片

在十八、十九世纪,即使女性也拥有相当精湛的音乐技巧,但她们中的绝大多数只能在私下表演,而不能在公共场合展示。
 
除了钢琴和声乐,在接受音乐训练方面,女性曾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因为女性的举止和外表被要求“体面”和“得体”,因此有些乐器被认为“对女性来说是不雅观的,干扰了对女性面部或身体的欣赏”,或者她们的演奏姿势是不得体的,例如,女大提琴手必须坐在乐器旁边演奏,以避免把乐器放在两腿之间的“不雅”行为。
 
由于这些社会态度,女性长期以来被排除在专业音乐领域之外,直到20世纪20年代,专业管弦乐队的成员都仅限于男性音乐家。

图片

1864的维也纳爱乐乐团

1913年,亨利·伍德爵士(英国指挥家,他指挥逍遥音乐会近半个世纪,现代英国的交响乐演奏标准和英国人对古典音乐的偏好很大程度上都是他塑造起来的)聘请了6名女小提琴手在皇后大厅管弦乐队演奏,这是他首次任命女性担任英国主要管弦乐团的终身职位。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批加入职业管弦乐队与男性一起演奏的女性。
 
1914年至1918年期间,战争导致男性音乐家大量流失,客观上导致更多的女性成员加入亨利·伍德的管弦乐队。战争结束时,她们的人数上升到18人,但女性被接受的情况既不普遍,也不太迅速。
 
20世纪40年代大型乐团的乐手绝大部分是男性。1904年,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成立,然而直到1942年,乐团里才有个别演奏小提琴的女性成员。在美国,直到1930年,当埃德娜·菲利普斯(Edna Phillips)加入费城管弦乐团,成为乐团竖琴手时,意味着第一位女性被任命为美国管弦乐团的终身成员。1937年,艾伦·博格达(Ellen Bogoda)被任命为匹兹堡交响乐团的首席圆号手而创造历史,她成为第一位被雇用的女性铜管乐手。
 
像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直到1982年才首次长聘女性演奏家,维也纳爱乐乐团直到1997年才这么做。在此之前,女性可能会定期被临时聘用(比如:竖琴演奏家Anna Lelkes),但不会被公开列为管弦乐队成员,也不会被授予终身职位。

图片


图片

曾有一项基于英国、北美和欧洲40个世界级的主要管弦乐团的3420名音乐家的分析,他们的信息被按乐器和演奏家的性别进行分列。
 
总的来说,在所有的乐器组中,绝大多数的乐手都是男性。在小提琴组中,女性占主导地位。大部分长笛演奏者是女性(57.04%)。几乎所有的竖琴手都是女性。铜管组以男性为主,女性会零星出现在圆号组之列。打击乐组中,女性仅占12.5%。
 
在这40支来自英国、北美和欧洲的管弦乐队中,音乐家的男女比例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欧洲管弦乐团的男性乐手比例要明显高于女性,不过例外之一是荷兰皇家音乐厅(Royal Concertgebouw)的女性乐手占到管弦乐队成员总数的近一半。
 
男女比例差异的显著性(2019年3月)。

图片


 
似乎更有国际声望的管弦乐团对女性乐手的抵抗力更强,而地方管弦乐团的女性乐手比例更高。有调查曾将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与美国其他城市的25个专业交响乐团进行了比较,结果证实,知名度较低的地区乐团的女性演奏者明显多于“大五”乐团,而女性演奏家也仅限于弦乐、木管乐器和竖琴组,铜管和打击乐组的位置几乎都是男性的领地。
 
众所周知,音乐家通常需要试镜成功才有可能正式加入管弦乐团。
 
在美国,惯例是试镜时表现最好的乐手就能被录用而得到职位。
 
但英国的管弦乐队通常采取不同的做法:试镜结束后,小部分候选人会被邀请进入随后的试用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候选人需要参与排练,并有机会替补参演公众音乐会。
 
这种“试镜加试演”的程序可以全方位的考察乐手素质。然而,它的缺点是候选人的性别是被知晓的,而且这个考察期也可能相当漫长,长达两年也不例外。
 
通过试用之后,还要经过一个大约两年的临时期,然后视其表现考虑是否授予终身职位。这种程序原来一直是英国管弦乐队独有的,但现在被更广泛地采用。
 
在接受调查的40个管弦乐队中,乐团首席中83.2%是男性,16.8%是女性;副首席中男性占64.82%,女性占35.18%。

图片

 
管弦乐团中的性别失衡经常被指责为性别歧视。为了避免和反驳这些说法,美国的交响乐团尝试采用盲选。英国的一些管弦乐队也引入了“盲试”,但这种方法并未被普遍采用,因为在试镜之后还有试用阶段,乐手性别会一目了然。
 

图片

除了乐手的性别问题,再来说说乐器的“性别”问题。
 
有一项针对英国学校系统里39.1万名5至18岁的学生接受器乐教学的研究报告。这项报告得出了关于性别和乐器的一些结论。
 
下图是学习每种乐器的男孩和女孩的比例(2008年)

图片



超过30%的人考虑了社会评价和性别压力,比如认为某些乐器很女性化;19%的人出于乐器的音质而做出选择,比如这个声音很精致,那个很孩子气;还有11%的人因为乐器的音域与自身音域的关系而做出选择,比如这个低沉的声音充满男子气概。
 
通常来说,女性对高音乐器更为偏好,男性对低音乐器更为偏好。另外,女生更偏好体积小、重量轻的乐器,而男孩对体积大、重量重的乐器更为喜欢。
 
音乐家的职业生涯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前常常是男主外女主内,二战让妇女也需要承担起以前专门分配给男性的工作角色,这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性别适宜性的看法,男性和女性的工作角色越来越趋同。然而,大众认知和事实变化之间有落差,这需要在未来漫长的时间内才能得到调整和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