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倚天屠龙记:感情上游移,事业上退缩,张无忌是不是软弱?

 陈想读名著 2021-05-18

如果说,一个男人要证明“这个世界我来过”主要要看事业和爱情,那么,张无忌应该说也算是在这个世界留下深深的痕迹了,在那个快意恩仇的江湖,让我们百般讨论。

不过,无论是就事业还是爱情来说,张无忌又都脱不掉这样一个考评:软弱

这个观点,从周芷若的角度来看大概更清楚些:

张无忌是个武学天才,身兼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和太极拳(剑)功夫,已可称当世第一(除了要尊重一下太师父张三丰),同时又是明教教主,在武林中足可与少林、武当抗衡,在政治上明教作为对抗元朝统治的主力军,充分显示了强大的实力,“彼可取而代之”几乎是唾手可得。

但张无忌却一天到晚在想着不想当教主,想着退隐江湖,连顺顺当当做个开国皇帝都没兴趣;朱元璋动手害他,他也没有趁机反扑,反而认为朱元璋这样的人才是开国定天下的良选,居然真的一走了之了。真是太不思进取了!

个人感情方面,习惯并称的“四美”中,小昭远渡波斯,蛛儿殷离爱的是张无忌的影子,实际上真正的竞争者就是周芷若和赵敏。而在两女中间,张无忌的态度一直犹豫不决,周芷若布局灵蛇岛疑案后,张无忌倒是因为四女中小昭远离,蛛儿已“死”,赵敏则成了“凶手”,已经别无选择或者顾虑了。

他同意遵义父之命与周芷若定亲,但是又不肯马上成亲,而是要求“先和周姑娘订立婚姻之约”,等回到中土,杀了赵敏,夺回屠龙宝刀还给义父后再完婚。当然,三年之后还回不了中原的话,那就没有二话,与周芷若成婚。

实际上,主要是他心念赵敏,不把事情弄清楚,他是感觉对不起赵敏的,就算是有充足的理由。

后来回到中原,在周芷若的明说暗示以及明教诸人的合力促成下,张无忌与周芷若在濠州举行婚礼,却又在即将礼成之际被赵敏凭着一个兑现他所作承诺的要求和一绺谢逊的头发拐跑了,成了一个临阵脱逃、不负责任的新郎。

如此,从事业和爱情的两面来看,张无忌实在都是有点“软弱”的。

只不过,如果从“以人为本”角度来看,则未必如此。

先看看他的性格特点。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武功虽强,性格其实颇为优柔寡断,万事之来,往往顺其自然,当不得已时,也不愿拂逆旁人之意,宁可舍己从人。习乾坤大挪移心法是从小昭之请;任明教教主既是迫于形势,亦是殷天正、杨逍等动之以情;与周芷若订婚是奉谢逊之命;不与周芷若拜堂又是为顾及义父性命而受赵敏所迫。当日金花婆婆与殷离若非以武力强胁,而是婉言求他同去灵蛇岛,他多半便就去了。

这里已经包含了他面对“事业”和“爱情”的态度,就是“顺其自然”,甚至是“舍己从人”

当然,让他舍己从人也是有底线的,主要就是不违背“侠义之道”;而这又决定了他愿意做些对别人好的事,而不愿意单为自己好做些什么。也就是说,除了迫不得已,他对竞争类的活动是不太有兴趣的,一心与人为善,太平无事。

那么这样到底是属于“软弱”,还是属于“自知”呢?我觉得要从效果来看。

不妨举两个例子简单说明。 

例一:

那日张无忌与周芷若谈话,说起当日在万安寺,赵敏威胁着要用剑在周芷若脸上划几下,毁她的容,张无忌当时非常急,在心里起了个誓,周芷若猜想,他是发誓要为好报仇,“在赵姑娘脸上也划上几剑”,但她猜错了,张无忌的誓言是“此刻我如救这姑娘不得,她容貌给人毁了,就算变得丑八怪那样,老天爷在上,我张无忌无论如何要娶这姑娘为妻,爱她惜她,护她周全。哪一位姑娘真正对我好,我也真正对她好,美丽丑陋,全不相干……”。

张无忌为被毁容的姑娘报仇的办法是“娶这姑娘为妻,爱她惜她,护她周全”,这显然很缺乏狠劲,站在周芷若这一面来看,那是大可归于“软弱”之列。这里当然有凶手是赵敏的原因,但同时这又会成为张无忌不再爱赵敏的原因。

他更多的是不想施加造成新的痛苦的报复,而是全力使受伤害的爱人受到他的爱的保护。 

例二:

张无忌练“乾坤大挪移”,练至第七层,有一十九句句子尚未练成。小昭建议他休息一会后再练,张无忌却说:“我今日练成乾坤大挪移第七层心法,虽有一十九句跳过,未免略有缺陷,但正如你曲中所说:'日盈昃,月满亏蚀。天地尚无完体。’我怎可心无厌足,贪多务得?想我有何福泽功德,该受这明教的神功心法?能留下一十九句练不成,那才是道理啊。”

在全心追求进步的人看来,张无忌此语显然属于“不思进取”,属于“软弱”之列,没有“福泽功德”云云,只是自欺欺人。但事实上呢,书中写道:

 哪知张无忌事事不为已甚,适可而止,正应了“知足不辱”这句话。当年创制乾坤大挪移心法的那位高人,内力虽强,却也未到相当于九阳神功的地步,只能练到第六层而止。他所写的第七层心法,自己已无法修炼,只不过凭着聪明智慧,纵其想象,力求变化而已。张无忌所练不通的那一十九句,正是那位高人单凭空想而想错了的,似是而非,已然误入歧途。张无忌如存了求全之心,非练到尽善尽美不肯罢手,那么到最后关头便会走火入魔,若非疯癫痴呆,便致全身瘫痪,甚至自绝经脉而亡。

你看,如果张无忌一心求进,反而就将重蹈阳顶天的道路。

余例不多举,像张无忌不想当教主,更不想当皇帝,而乐意看着朱元璋等等夺取天下、解救百姓等等,都是。

并且,张无忌要么不选择,一旦作出选择,他就会坚决负责到底。

比如他最终选择赵敏的时候,面临的并不仅是他自己的感情选择而已。赵敏是蒙古郡主,父兄是代表朝廷与明教为代表的起义军的对抗主力,她的身份非常敏感。

一旦明教与她的父兄发生了最激烈的战斗,生死存亡之际,她会怎么选择?张无忌会怎么选择?他的抗元立场是没问题的,但谁都担心,以这位教主的性格,恐怕架不住赵敏吹枕头风啊!

这当然是他们多想,赵敏既然抛弃一切追随张无忌,她也就不会在得到张无忌后又去追求原有的那些东西,包括权势,包括亲情。

但是这也真的是个现实问题。这时就要看张无忌了。

张无忌的态度是:既然收容了赵敏,他就承担随之而来的一切。

他可以放弃教主之位,也可以远离江湖纷扰,这是为了合乎自己的性情,也是为了为了她。这两者本就是统一的(正是因为赵敏切合他,他才选择了赵敏)。

根据以上的讨论来说,我觉得张无忌不是软弱,而是退守在一个不争权夺利,不伤害别人,又护得心爱的人周全的营地里

不知这个想法对不对,欢迎朋友们讨论批评!

(网图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