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大学专硕mjc初试402分总分第一 | 渣是一点不渣的渣茜

 秃头研究所 2021-05-18

  我们和渣茜的故事  

2018年4月9号的时候,渣茜第一次和我的对话:学姐,在QQ群里看到的,求拉进新传专硕微信群。然后我竟然回了一个「么啾」(…)去年四月中旬,正好是我和阿蒋的网络传播概论精读班开课。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能够相信我们并且花几百块报班的人都是真正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时候没人知道99阿蒋,就只懂我们两个是高分上岸而已…谁知道我们教的好不好呢。渣茜就属于其中一个吃螃蟹的人,啥也没说也没问,吧嗒就报了班…

于是从去年4月11号开始,他就一路和我们走到了现在…

我和阿蒋一直觉得,渣茜是陪伴在过去一年的我们身边的人。从最开始被我点名他网络传播概论的“好看又好看”,到最后热点模拟考的总分第二。从我们的无人问津、低谷和坎坷,到我们被更多的人认识,收到更多的认可。

其实我们一直以为他的进步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勤奋又好学。但是仍然像是之前我在微博上说的那样,旁人看不见你保温杯里冷掉的水。

这篇经验贴看得让我和阿蒋都想落泪。

一为他的付出和最后的成功。

二为我们和他一起走过的整个2018年。

  再累,也请继续奔跑  

对未来真正的慷慨,就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加缪

在马拉松的赛道上,从跑进2小时5分到跑进2小时2分,人类用了整整15年。而在考研的赛道上,从确定学校到参加复试,我用了整整一年。

如果考研也是一场马拉松,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在中途挣扎过、想要放弃过,也曾在最后冲过终点时如释重负、欲哭无泪。

我是渣茜(xi),男,本科中部地区双非学校,本科专业新闻学,本科成绩在院系排倒数10%,官方认证学渣一只。2019年报考南京大学mjc专业,初试成绩402分,政治67分,英语83分,专业课一(334)127分(据说是今年334最高分),专业课二(440)125分,总分排名第一。


择校:当人类想要1英里跑进4分钟

100年前,1英里跑进4分钟被称为人类永远无法做到的事。我的考研起步也如同这般,对于我而言,考上985院校,如同一百年前1英里跑进4分钟一样——宛若做梦。

18年寒假我已经开始着手考研信息搜集工作——我在公众号、贴吧、微博搜索一切与新传有关的信息,包括学科排名、学校排名以及导师方向。

经过寒假的漫长思考,我最初选择了武汉大学、安徽大学等一众高校,并且初步划定了两所学校,也正是在选择学校时我的目光开始投向了南京这所城市。

我选择报考南京大学的原因是3月份我偶然读到了胡翼青老师一篇论文,被其中闪烁的学术光芒所俘获。在搜索了这位学术大佬的信息后,我的目光开始转向了南京大学。

2018年3月19日,经过极为悲痛而又愉悦的思考后,我给我姐姐说我想报考南京大学。在我们聊天时,《人民日报》公众号的“夜读”栏目推送了一篇文章《困难的可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的想象》。这篇文章给了我巨大的勇气与信心,让我的内心有些澎湃,我觉得在这样一个人生节点上,我应当做一个大胆的决定,纵使结局悲多喜少也应殊死一搏。

确定了要报考南京大学后我就一心一意的投入了马拉松运动中(你没听错,2018年前3个月我一直沉浸在跑马的快乐中)。去无锡跑马的途中,火车经过南京时我还曾问自己,明年我会来到南京吗?

之所以要在考研前跑一次马拉松,一方面出于热爱(是的,又是老掉牙的“热爱”这个字眼),另一方面想留下些痛苦的记忆——在考研期间如果自己想要放弃,就想想当初饱受折磨而挺到终点的自己。

结束了无锡马拉松后(4月),我开始搜索南大mjc的参考书,结果发现南大并不提供参考书单。于是我在微博上搜索南大新传书单,正是这个时候我遇到了99和阿蒋——2018届南大mjc高分选手。

在加了微信、阅读了几篇推送后,我不由得惊叹这是什么神仙学姐!于是怀揣着钦佩之情,我报了网络传播概论的网课。我的考研路也正式拉开了帷幕,于是随后的故事也开始如水银般倾泻而出。(99:这是什么形容…orz)

4月份:与参考书的恩恩爱爱

关键词:参考书、懵逼、傻傻分不清楚

日均学习时间:佛系随缘学习

我一边按照学姐推荐的书单购买了相关参考书,比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广告创意与策划》等,一边开始不紧不慢的第一遍通读,在读参考书时我体会到了煎熬,很多东西看不懂,但是也只好硬着头皮看下去。同时我还购买了99的笔记(内容超级丰富,我曾一度怀疑我能否看完),但是由于还没有通读参考书,所以我4月份并没有开始阅读笔记。

学姐的网络传播概论课每周日上课,周日下午我会在宿舍打开电脑津津有味的听上三个小时的脆皮鸭和新传知识。学姐在网传概课上讲的东西对于我而言完全是崭新的知识!(当然不是在说脆皮鸭)尽管我本科是新闻学,但是后真相、Buzzfeed等概念都是网传概教会我的。

令人痛苦的是在4月份时学姐已经开始布置答题作业了。曾经有一个同学问我基础不牢固,这么早做题有什么用?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正是提前了5个月答题训练,使得规范的答题格式已然了熟于心,为我后期的复习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99:早期做题一定要目的明晰,一是为了巩固网络传播概论的知识,二是为了及早了解答题方法和答题框架。)

5月份:初刷教材与英语启蒙

关键词:错误的英语复习、阅读笔记

日均学习时间:5~7小时

在第一遍通读完参考书后,我开始阅读第二遍。在第一遍阅读时,自己对于整个新传领域知之甚少,看书的时候速度非常的慢,有时候三四天只能看十几页。第二遍阅读时,已经有了学习状态,同时搭配了网传概的思路,参考书读起来就稍微轻松了些。

阅读参考书的同时,我也开始阅读99的笔记,一边阅读一边在知网、谷歌上搜索笔记里面我不理解的学术概念。查阅完再用笔圈注出来,写下它的解释与自己的理解。

英语方面,我和室友一起购买了张剑的英语黄皮书真题。尽管南大mjc考的是英语二,我还是买来了1997~2018的英语一,然后开始听何凯文的长难句解密。这本书是我唯一推荐的何凯文的书籍,因为这本书确实为英语不好的我打开了断句和语法的大门,让我对英语有了启蒙性的认识(我的大学英语考试从未上过70分)。何凯文的《长难句解密》最好配合视频来看,因看视频比较方便,讲的也还算清楚,稍加理解就能够学会了。非常建议英语不好的同学看一下这本书,对做阅读的帮助非常巨大。

在5月份和6月份时,我犯下了一个巨大错误,那就是我在没有把握住英语试题的规律时便开始做题,而且我当时的英语单词基础非常之差,以至于gesture这类基础单词都不会。所以劝诫朋友们,如果你没有了解英语试题的规律千万不要做真题,这样只是在浪费英语真题,尤其是英语一的同学,后悔莫及!

6月份:原来新传的覆盖面如此之大

关键词:参考书二刷、笔记阅读完毕

日均学习时间:7~8小时

距离开始阅读参考书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两个月里面我跟着学姐学完了网传概,也掌握了最基本的答题思路和格式。

此外,我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把笔记通读完毕,并且整理出了一份目录。读完笔记的我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渺小的人了,一方面长期不学习的秀逗脑子无法接受这么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发现新传的知识点似乎覆盖了整个世界。原本以为参考书就是全部,却没想到参考书只是入门的小门槛。尤其是南京大学这种考热点的学校,如果只是背诵书本,恐怕想要过线都极其困难。

尽管如此,参考书仍然是大厦之根基,如果基础知识没有打牢固,就贸然阅读一些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的内容,只会一知半解,甚至出现理论的理解偏差和运用上的错误。

6月底,学姐曾让我们全程班的同学提交一份学习进度,刚好贴在这里让大家对我当时的专业课复习进度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传播学教程*2遍

广告策划与创意*2遍

新闻理论十讲*1遍

新闻学概论(第五版)*2遍(当时刚出第六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1遍

网络传播概论*1遍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1遍

新闻时评十讲*1遍

范式与流派*2遍(第二遍看的是自己整理的框架)

7月份:英语好转与专业课的拓展

关键词:英语、拓展视野

日均学习时间:14~15小时

进入暑假,我因为怕热所以回家复习。从暑假开始,我一边阅读学姐整理打包的论文,一边开始阅读学姐根据我的进度建议的拓展书目。整个暑假的专业课进度都是按照暑假班的进度进行,当时感慨不写题的日子真的很幸福。

7月份我把之前遗漏的一本参考书阅读完,并且补充了《光与热》《娱乐至死》《乌合之众》《真相》等书目。这些书目很多人推荐初试结束后看,我觉得很无语,这些书本身是非常基础的书目,完全应该在初试前阅读完,对于考试非常有帮助,为什么要把这些宝藏放在复试里用,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由于南大考察广告方面的内容,所以我又根据学姐的推荐增加了一本广告书。因为考虑到后期不可能再回头阅读这本书,所以我进行了简单的提炼归纳,整理了整本书的脉络。朋友们阅读时一定不要为了读完而读完,要做到读完即记完。如下:

7月中旬,我发现自己的英语实在是没有任何提升,而想要考上南大的话,英语二至少也得75+。于是我开始听新东方唐迟老师的课。我之所以选择新东方的课程是因为当时听了新东方老师的公开课,在课上王江涛老师说:“有些同学总是说老师,我背作文有用吗?你他妈背了没?”或许我本人有受虐倾向,我喜欢被泼冷水而不是打鸡血。听到这句话时我觉得非常的开心,于是我就决定跟着新东方唐迟开启英语的自我拯救,并开始背王江涛的英语作文。

随后,我对自己进行了一次评估。我发现自己的专业课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的差,但是英语确确实实成为了当时最大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单词的掌握。我的英语四级是466分,六级考了两次分别是327分和335分(我对不起我买的资料和交的报名费),于是我买来了道长的十天搞定单词,打算一血耻辱。十天搞定单词里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十天的,一种是二十天的。我告诉自己我又不是智障,我凭什么要多花10天时间背单词,于是我每天早晨5点多起来跑完步就开始背诵单词,晚上十一点多睡觉前再背诵几遍,日均单词背诵3小时左右,外加每天下午学习英语3小时,每天学习英语大概花费6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用于专业课。

8月份:二刷笔记与英语的入门

关键词:补充笔记、英语精翻

日均学习时间:14~15小时

因为专业课已经跟着99阿蒋了,所以专业课的复习在暑假中按部就班的进行中。

8月份我开始进行笔记的第二遍阅读,这一次主要对于一些特定的知识点进行着重的记忆,并开始自行拓展理论和增加新的热点内容。例如8月份开了一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我趁晚上学累的时候一边看新闻联播,一边把会议重点记录了下来。

(自己在暑假里对笔记做的补充)

虽然从7月份开始我听了唐迟老师的阅读课,而且也了解了一些解题规律,但是我发现我的英语仍然长进微弱。40分的阅读题我只能拿到26~30分,而这一分数对于我的目标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我去请教了英语二考了92的大佬,大佬仁慈的指出了我的缺点,并且为我提供了学习的策略——精翻。所谓精翻也就是把一篇阅读文章从头到尾翻译成汉语,而且要翻译通顺。我在此基础上又对文章的脉络进行了梳理,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标注出来,把一些常用的短语用不同的颜色圈住以备后期背诵。

大佬的英语92分经验贴👉考研英语二92分经验帖 | 神仙打架,平民遭殃

大概流程是每天做四篇阅读,精翻1~2篇,有时候需要2小时左右才能完成精翻。一个星期可能只能完成一年的卷子,英语每天的学习时间大概在5个小时。

从8月份开始可以把政治复习提上日程。我购买的是肖秀荣大大的辅导资料。由于马原部分有些太过抽象,所以我用wuli涛涛的强化课搭配了肖秀荣大大的精讲精练进行学习。学完一章便做一章对应的《1000题》,每天用时2小时左右。

政治的资料有点复杂辅导老师也非常多。但是无论如何请你一定要买肖秀荣!需要购买的资料有精讲精练、命题人讲真题、1000题、肖四、肖八和形势与政策小册子,如果基础知识比较混乱的同学还可以买一本知识点背诵手册。至于11月以后市面上推出的各类模拟题,我个人认为大题只需要背诵肖四肖八,选择题则是能买到的全部买来做

9月份:人类正在无限接近2小时

关键词:崩溃中依然坚持

日均学习时间:10~12小时

嘻嘻哈哈却又干货满满的暑假班课程结束后,学姐为我们留出了几天的休息时间。当时学姐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梳理工作。于是我按照5W的大致思路增加了一些其他环节绘制了一张知识点框架,我把它叫做“渣茜的传媒星球”,并且与99学姐进行了讨论,进一步完善了知识图。这张图虽然只有A3大小,但是里面包含了许多内容。后来99学姐也在公开课上画了一张框架图,这两张图在复习后期为我的整体梳理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画完传媒星球后,我开始变得焦虑。一方面,回到学校后时间的安排不再像家里那么自由,另一方面,9月初我做了2014年专业课真题后发现写的非常一般。当时我觉得我要完了,我这个垃圾根本不可能考上。然后99学姐告诉我,我这是进入了疲软期,很正常,再坚持坚持,一定要来南大!

在难熬的日子里面,我曾经怀疑过我因为一篇论文、一个老师而更换报考学校是不是太过于鲁莽?报考一所985院校对双非出身的我而言是不是太过于不切实际?甚至我曾经考虑过自己是不是应该趁着时间还来得及换回以前的目标学校?

这些想法总是在清晨6点背书时抬头的忽然冒出来,然后又在太阳升起时缓缓散去。面对自己给予自己的巨大压力,我还冒昧地给胡翼青老师发了私信,询问胡老师是否指导专硕考生。当时的我就像是粉丝在偶像微博下评论期待被翻牌一样,内心紧张而又忐忑。

浑浑噩噩的9月转眼过了一半,而事情的转机出现在9月16日。那天下午我起身接水时看到手机上推送Eliud Kipchoge在柏林马拉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成绩时,我突然泪目了——人类正在逼近那个被认为是生理极限的2小时。我想到了Kipchoge的一句话:“别人都说我跑进两个小时一定会死,但是我并没死。”当晚图书馆闭馆时,我掏出手机登陆微博,然后就看到了胡老师回复的私信。

Kipchoge的破纪录和胡老师的回复给了我巨大的力量,让我再次鼓起勇气开始前进!

英语方面,经过精翻后,我的英语水平开始逐渐上升。英语一的阅读分数从最初的26分逐渐上升到34~36分的区间。在英语一真题刷完以后,我开始转向英语二的刷题。考英语二的同学如果像我一样准备刷英语一的真题,那么在9月份就应该开始转向刷英语二的真题了,不要在英语一的真题上浪费过多的时间。

9月份我的英语已经开始规范化刷题模拟了。刷题流程大致是先掐表计时做完一张卷子,作文和翻译也是能写则写。然后随机从四篇阅读中抽出两篇阅读进行精翻,并对题目进行重新分析(重做一次)。完成精翻后开始对照答案,把答案解析详细阅读并分析自己思路的错误之处。

为了方便检验成果,我个人保留了2018年的英语一和英语二真题放在了12月份模拟。第一遍刷题在9月份完成,并且一直背诵黄皮书里面附送的单词书。

10月份和11月份:如果你想成功,必须变得规律且不一样

关键词:精缩笔记、刷题、训练

日均学习时长:12~14小时

10月份和11月份的事情可以用刷题、答题、背书以及阅读论文来概括。

这一期间我的作息基本是每天7点左右起床,洗漱以后吃饭,然后去图书馆签到学习。早晨背诵99阿蒋的名词解释小册子,上午反复刷政治1000题和政治十年真题。临近吃午饭时迅速刷一套英语阅读并对照答案。中午吃完饭把答题班的作业写一下,然后休息10~20分钟左右开始学习英语(主要是做阅读理解)。

去年99学姐的笔记比较厚(三大本),而我在图书馆也没有固定放书的地方,对我而言携带基本笔记实在太沉了。所以我通常在下午时对笔记里的专题进行提炼和更新,并在12月初断断续续整理出了99页B5纸张的笔记简略版精要。(此处停一下,打个广告!我的补充内容已经汇总在了新版的笔记中,后续还会陆续整理其中的内容并在笔记群里更新,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晚上10点图书馆闭馆后,我再背着书包去行政楼背书,背书到11点在宿舍关门前赶回去开始看论文。

我的时间规划比较简单,但是还算比较规律。我没有给自己规定每小时做什么,我觉得那样太死板了。如果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导致规定时间内未完成任务,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焦虑与不安,所以我给自己规划好每天要完成什么,完成后用笔划掉。

在10~11月份,我建议大家报一个答题班。一方面培养自己的答题逻辑和手感,另一方面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学姐的答题班课程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在答题班中我接触到了国内众多知名高校的真题,并且一道一道的写了下来。从不会写到写的还可以,从论述写的神经叨叨到论述有了一些新思路,在一道道题目的考验和学姐的鞭策下,我的答题水平逐渐开始上升,偶尔还被拿来当优秀作业(羞涩)。

11月1号的模拟考是我第一次进行专业课全真模拟。学姐说只要能写完题,一只脚已经算是踏入了南京大学的校门了,但是当时我的440并没有写完。和学姐交流后我发现我的问题在于论述写的太婆婆妈妈——每个点的论述多达400字,一道论述写下来有1800+。此外,我的简答题也存在点少废话多的问题。阿蒋学姐告诉我要尽量控制字数,于是我开始忍住自己的啰嗦嘴,力图语言精练。并且给自己加餐——每天两道简答题,限时30分钟写完。如果没写完那就再加一道作为“奖励”……(我有受虐倾向,希望你们不要这样子学我)

总之,我认为10月和11月是考研的定型期和黄金期,也是考研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两个月很多人在秋招的诱惑和学业的压力下放弃了考研。同时,我认为在此期间答题与模拟是非常必要的。如前所说,答题能完善你对一道题的纵深理解,比如由一点扩散而来的其他知识点。而在十一月进行模拟考,可以让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知识调取能力,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进行补救。

很多人在暑假还是非常参赛优秀的选手,但是因为阶段性的松懈或其他原因而原地踏步,甚至开始退步。也有很多人在这两个月里一丝不苟,最终破茧成蝶。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黄金期,而利用的方法就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不要耍小聪明。

12月份:高压下的焦虑与沉着

关键词:信息超载、自我勉励、一如既往

日均学习时长:12~14小时

12月初学姐又进行了一次模拟,这一次的模拟我成功写完了所有题目,并且取得了一个还说得过去的分数。但是随后我的第二波自暴自弃心理开始作祟了。

进入十二月份,许多机构开始贩卖焦虑,各类推送信息琳琅满目。人在高压之下,要么选择迎面,要么选择逃避,而我则选择了逃避。因为高度的压力,我曾经自暴自弃在寝室连续打了几天游戏,学习时间更是压缩到只有几小时。

我曾经想过我不行了,我不该选南京大学,南大太难了,我想打游戏,我想吃东西,我想躺床上谁都别和我说话……这样的想法一直塞在我的脑子里,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朋友圈里我的小学同学分享的一个B站上的视频。这则视频是一个打鸡血视频,我现在很清楚的记得里面有一句话是:“你必须完成。”

这句话再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火苗,于是我每天晚上睡觉前坚持看一遍这个视频,给自己打打气。我还把抖音的名字改成了“你能行你最棒今年一定考得上”,这样每次打开手机都能够看到消息提醒栏里的“你能行你最棒今年一定考得上”!

为了解决信息的过载,我取关了许多公众号,把自己最近在补充的内容进行置顶。比如当时我在补充艾瑞咨询的数据和广电的内容,所以我只置顶了艾瑞咨询和其他几个研究广电的公众号,等我补充完毕后再将其取消置顶换成下一批。

我在12月份的学习规划实际上比较简单:

上午自命题训练评论和策划。我把18年的重要社会事件一一写了评论,并且针对不同的媒介形态练习了策划,包括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APP和新媒体产品、寿光水灾的采访、健康类小程序(19年真题是健康APP……)、江苏卫视的文化类节目策划和新闻APP(19年真题是县级融媒体APP)等等,每天30分钟限时训练然后半小时修改。随后用买来的答题纸默写肖八肖四答案。

中午的午休时间我经常用来写学姐给全程班学员布置的热点集训题。因为我的睡眠比较差,有时候趴在桌子上总是会想一些事情,周边有微弱的声音我都无法入睡,所以我往往选择放弃午休而去写一道题玩一玩。

下午我会拎着我的基佬紫水壶,然后像;老太太抱孙子一样抱着我的精简笔记和肖四走出图书馆,一边背书一边看看天空。

晚上我则会选择刷一套英语二真题,并对一些公众号的推送进行阅读和记录。

英语方面,由于之前精翻带来的诸多好处,我后期并没有过多分配时间来学习英语。更重要的原因是分值的比例:英语、政治满分只有100分,即使是大佬,英语也无非92分,大部分人则是80分上下,更不要说政治了,70分就是还不错的成绩了,然而专业课一门便高达150分。所以,在能够确保英语80分、政治70分的情况下,不妨多花一点时间在专业课上,投资回报要远远大于花费在公共课上的边际效用。

我按照大佬的指点反复刷英语真题,考试前我一共刷了6遍英语二真题,虽然英语模拟分数不高,但是还算稳定。12月份我拿18年的英语二真题做了一次全真模拟,除掉翻译和作文我得了49.5(满分60),已经符合我预期的75分保底分数,所以我也不是特别担心(担心也没用,实力不允许……)。

个人建议大家不要做市面上的各类英语模拟题,要么自我膨胀,要么搞崩心态,没有太多作用,真题就是你最好的复习资料。

考前一周:万事俱备但又忐忑不安

我认为考试前的一周要进行笔记的回顾,笔记的内容会实实在在体现在你的论述中。最后一周我选择每天定时背诵4小时笔记,默写其中的案例名称和理论内容。

此外,每天保持专业课2~3道的题量,一则保持手感,二则保持手速,当然还需要梳理一年的社会热点。当时99和阿蒋在考前进行了一次热点串讲,用几个小时把一年的国内外传媒大事件进行了梳理,由此我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由于我室友也考英语二,所以我们两个在考前熬夜改出了一篇英语二大作文模板,以备考场上的不时之需。至此英语方面我最担心的事情也算准备完毕了。

政治则没什么好说,需要反复记忆。去吃饭时我会和研友讨论一下,在吃饭时我则在心里默背,甚至刷微博都能看到一些考研人留下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的评论。最后肖八我背了1遍,肖四背了5遍。

考前一天:我很累,但我必须熬过今夜

考试前一天,我还是不太放心我的实务。于是我把以往的练习题全部拿出来,花了一上午看了十几种策划类型并逐一写下了大概的思路。

由于我对政治传播这一部分的答题并不熟练,所以我中午又把答题班中一道关于人民性的题目拿出来看了一遍,记下了墨辰学姐批改作业时提供给我的解题思路。结果没想到这道题居然是440原题!考试时我直接按照学姐提供的思路对题目进行作答。

下午我拿着单词书和肖四跑到学校南侧的树林里开始背诵。十二月的郑州天气非常的冷,结果为了多背一遍单词我居然冻发烧了,烧到37度5……

当时我心理还是挺慌的,想给我妈妈说我发烧了,但是想了想有些事情自己忍忍就算了,何必让别人跟着一起担心。开了药我便继续回图书馆学习,直到闭馆再背着书包继续去行政楼背诵名词解释小册子里面的广告理论。(因为我之前一直背不下来,所以计划在最后一天殊死一搏)

背水一战:虽千万人吾往矣

考试的两天里,因为害怕上厕所我只在晚上喝水,中午由于压力太大也没有好好休息,只是趴一会便起来继续看笔记。我的烧也没有退去,在英语考试时又起烧了……

我还特地穿上当初跑无锡马拉松时的那些双跑鞋,我告诉自己如果想摔笔弃考就低头看看脚上的鞋,然后告诉自己40多公里能够扛下来,现在也必须扛下来!

两天的考试很煎熬,具体细节我已不太愿意回忆。当我压着铃声把440 写完并停下笔长舒一口气时,我的内心非常复杂——以为不考消息结果考了消息、440有一道简答题写跑题了、画的数据草图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一直考热点的南大却考察了实务方向……

然而,熬过了北方的令人僵硬的寒冬,终于得来了一个还算可以的结果——402分。

考研路上会有很多事情干扰到你,但是请你记住:

一定要坚持!累了可以歇一歇,但是请继续奔跑。

我忘不掉暑假里学习马原时的头晕脑胀;我也忘不掉每天晚上戴上耳机听着《dusk》一遍一遍背单词的枯燥与乏味。

我记得每天背着20斤重的书包在宿舍、餐厅、图书馆、行政楼四点一线奔波的自己;我也记得根据一篇评论拆解出自己行文模板而兴奋的自己。

我忘不掉和研友一起站在十二月份少有的暖阳下看头顶上飞过的飞机;我也忘不掉在教一东门背书时跑来依偎着我的那只猫咪。

我记得下雪时站在4楼那里透过窄窄的窗户看外面电线上哆嗦身上雪粒的麻雀;我也记得在11点在行政楼8楼远眺京港澳高速上的川流不息。

我曾为英语阅读40分只能拿到20多分而在深夜与研友倒苦水;我也曾为英语只错了2道选择而找到大佬兴奋地说“我终于看到了希望!”

我记得从学姐痛骂自己的题写的是坨屎的梦中惊醒;我也记得拿到真题集时,阿蒋学姐用丑萌丑萌的字写下的“我们的南大第一靠你了”的希望。

我曾在清晨6点的南操场大声背诵名词解释背到哭;我也曾在楼梯间里看到我妈发消息说给我买了营养品时突然哽咽。

我记得在最后一个夜晚走出图书馆回首时的复杂心情;我也记得在十二月寒风中把书摔在南门草坪又捡起来继续噘着嘴背书的爱恨。

我曾在图书馆看着大一大二的学生,觉得一切充满朝气;我也曾在别人问起报考院校时遮遮掩掩,生怕说出的话没法实现。

我记不得我有多少次动摇、多少次想要放弃;我也记不得多少次自己告诉自己要坚持住,如果坚持不住就再坚持一下!

我曾为没有参加秋招、没有实习而问自己如此付出的一年是否值得?我也曾在看到分数的那一刻突然释怀。

从暖春到酷暑,经过凉秋的洗礼,再熬过冬日的煎熬,这就是我的考研故事。

或许是Kipchoge破纪录让我充满动力,或许是胡翼青老师的一句回复让我坚定方向,或许是学姐的悉心的指点让我拥有力量,又或许是选择打游戏来逃避现实时LOL中塔里克的那句“我曾踏足山巅,也曾进入低谷,二者都让我受益良多”让我选择再次出发。

2019年3月19日,距离我决定报考南京大学刚好整整一年时,我踏上了去南京的高铁。

我曾无限感慨于缘分的奇妙,这一切或许自有安排。如果没有读到那篇论文、如果没有在微博上搜索书单、如果一切都不再按照原本的轨迹,那么这样的一段故事也便戛然而止在一八年三月的阳春里。而在故事的另一个次元里,会不会也有一个同样的我,有一群同样的人在做着与我们此刻所做同样的事?

曾经看过一篇北大学长的经验贴,里面最后一句话是“……于是我又开始奔跑了。”

于是我又开始奔跑了,在人类马拉松无限接近2小时的时候,在考研最难熬的时候,我曾因这句话充满力量:“翻过这座山,他们就会听到你的故事,不管故事的结局,IG加油……”

而今,翻过这座山,你们就会听到我的故事,不管故事的结局,一切归零,重新出发。再累,也请继续奔跑!

以下是关于南京大学MJC我所推荐的书目和APP,因为有重复内容所以只做简略介绍,详细推荐可以在99和阿蒋的公众号(99和阿蒋的新传考研室)里搜索扫雷贴

南京大学MJC必备书目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二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六版

《广告创意与策划》蒋旭峰&杜骏飞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四版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第三版

《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当代西方新闻报道规范》张宸(该书目前绝版了,网上只有影印版)

至于《娱乐至死》《乌合之众》《公共舆论》这类书非常出名的书,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是放在初试后阅读,而是在暑假期间阅读完毕,毕竟是非常非常基础的书目。暑假时我阅读《光与热》时曾问过自己,这样一本似乎没有任何理论的书对我的考研到底有没有帮助?后来在334里面我确确实实用到了《光与热》的表述。而我在图书馆借阅的洛根的著作也确实棒我在440一道题写跑了的情况下稳住了阵脚,拿到了还算可以的成绩。

考研本身是非常应试的,因此我的建议是,在拥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地多阅读一些相关书籍,并且记住其中的核心观点,这才是你为考研而阅读的意义所在。

推荐几家媒体

人民日报社(学习党媒App怎么做、怎么转型。包括其中的纸质、客户端、China Daily、侠客岛、微信、中央厨房etc.)

封面新闻(地方特色化、跨界合作与智能技术典范!我的挚爱❤,绝对不是因为我在它的App上中了一桶花生油的缘故……)

界面(内容有趣,融合案例。99超级喜欢,哈哈哈)

看看新闻(视频新闻App典范)

BBC、Netflix、Facebook etc.(国外媒体案例)

县级融媒体(回去问问你妈妈有没有用过智慧手机台之类的,研究一下。天知道我曾经研究了我妈手机上的智慧手机台,然后写进了初试的名词解释中,并且复试时也抽到了县级融媒体的论述题,白净老师问我你这个是在哪儿里听说的,我说我用过……)

澎湃新闻&新京报(媒介失范、反面教材特供……)

我的笔记

从4月份买了99的笔记之后我就一直是在99笔记之上进行一些知识的拓展,后期的时候补充了一些去年刚出现的新的热门考点专题,比如县级融媒体、短视频等等。

其实我觉得拥有一本已经整理好的笔记是一件非常省时省力的事情,因为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以前我会听到很多人说自己整理的专题记忆更牢什么的,但是我认为,一是自己整理的可能没有学姐已经做好的几十万字笔记那么详细,而且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探索怎么做笔记上面;二是在学姐笔记的理解基础之上自己去补充,其实就像是在从已经搭建好的框架之上去叠加,能够看到更广和更多的知识体面。就像是从15层开始往上建楼的时候,你和别人花费一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别人从1楼建到15楼,你已经从15楼建到了30楼。大概就是这样吧。

今年99让我和她一起修订了新的笔记,将笔记扩展到了43万字。我加入了一些我在去年补充的专题,更新了一些老旧的案例。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点这里的链接👉40万字和500页MJC热点专题笔记正式开售 | 内容扩展+案例更新 

第二批笔记增加了我和99写过的20道真题范例还有之前的一些手写内容👉99的热点专题笔记第二批预售 | 新增各大院校真题范例以及手写笔记副册

希望这本笔记也能成为大家考研路上的铺路砖。

  最 后  

在排版这篇推送的最后,我的耳机里突然开始播放「追梦赤子心」——“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为了心中的美好,不妥协直到变老”。

如果说要给渣茜的这篇经验贴来一个完整的结尾,我相信这首歌会是再适合不过的选择。

祝愿所有的你们,都能向着充满鲜花的世界,付出所有青春不留遗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