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大学2020传播学学硕真题分析 | 如何最有效率地从专硕换成学硕?

 秃头研究所 2021-05-18

-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这两天大家都非常地心焦气躁,昨天我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前天精神过于紧绷进了急诊室,然后蹲在急诊室门口的石桩上思考人生——怎么就这么一个事,它就能悄无声息地炸开来了呢?

但是,经过这几十个小时的缜密思考,外加一点塔罗牌占卜的加持,我对这次某众所周知的985学校可能停止招收专业硕士的事情大概总结出了以下16个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断则断,不破不立。

情况就已经是这么个情况了,除了抱有百分之一的希望祈祷15号前后出的招生简章会继续招生之外,大部分的朋友就只能是「认命」了,那不然怎么办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没地儿说理去啊。

所以现在要做的,只能是抓抓紧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咬咬牙继续往前走。今天我还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个图片,是「百年酒馆」里的一段话:

///

我挣扎,所以我看起来软弱。

人们不想看着弱者,因为那让他们想起来自己的软弱。但他们不懂,当一个人在挣扎,那意味着他很强大。因为弱者不会挣扎,他直接就死掉了。

///


这也将成为今年名词小册子新的「前言」。

溺水的人之所以挣扎,是因为他/她抱有着极大的求生意志。这种意志让他/她能够重新争取到哪怕只是1%的希望。而能够选择在绝境处还能秉持「希望」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因为黑暗最终没有把我们吞噬。

听起来很鸡汤对不对,现在的你们还真的就像一群体弱多病小孩,必须要灌一点鸡汤才能拥有些勇气和力量。

总之,一切的开始都要先定定神,确保自己不是又慌里慌张地开始学习。如果实在没有心情读书就出去放松两天,散散心,也顺便想想自己未来的路究竟要怎么走。但凡把这些事情想明白了,回来我们就打起十二分精神,继续向前冲刺。

目前来说,选择继续漫漫求学路的大家面前也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选择转考这所某985院校的学术型硕士,其中就包括了传播学和新闻学两门学科,注意这两门是两张试卷,不同的考察内容(传播学考的科目是620 传播历史与理论+959 研究方法与传播业务;新闻学的考察内容则是622 新闻传播史论+946 研究方法与新闻业务);二是快速离开这个伤心之地,转投其他学校的怀抱,比如在前两天秃头所做的其他各大院校学长姐的「答疑活动」里,苏州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的各个学长姐都很认真地在「抢人」:

看看苏大吧,招七十个人呢!
看看华政吧!简单又快乐!
没有人想来复旦吗?不过就是学费十万!
走过路过不要忘记还有武汉大学啊!真的不难!
浙传收两百个人呢!大家试一试啊!
怎么没有人问吉大啊!去年我就是难大转吉大的!真的很快乐!

这一阵阵的「拉票宣言」把我看得一度怀疑那个群里都是蹲在高考状元楼下等着抢生源的招生办。

所以你看,好像一切也没有那么难,因为秃头所还在陪你呀!该🐎的咱陪你一块🐎,但该往前冲的,头所和你一块冲!咱就是没事的时候一起唠嗑一起快乐又自在,有事来了咱也不怕事,抄起家伙就是一阵干。

谁叫咱们都是秃头所的姐妹花。


为了上岸这个目的,当然前提就是咱们先找好一个能看得到的岸边,别再出现游着游着岸垮了这样的事情了。其次就是冲着这个岸,一顿猛捣鼓,尽最大的全力,上了就快乐,没上咱也不遗憾。抱着这样的信念以及对那所虽然渣了我们但我们真的就喜欢这样的心态,很多朋友还是毅然决然地冲向了渣难的怀抱。

在开始往岸边捣鼓之前,先别忘了秃头所一直和大家说的一句话:所有的学习在打好了必要的基础之外(这个目前大家肯定都有了,传播学和新闻学的基础就是基础的参考书),就是要找准参考书和除了参考书之外的学习方向。这个时候就必须用到我们的「真题」。

☠️

  传播学真题分析  

首先,来看一下难大2020的传播学学硕的真题情况。

🚩 620 传播历史与理论

620的这张卷子就是充分地体现了它的标签:传播历史与理论。从简答题到论述题每一个部分都是与传播理论相互交织。但是仍然涉及到了一些传播学史的内容,例如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咖啡馆和沙龙的传播功能,这道题说到底完全可以从《社交媒体2000年:从莎草纸到互联网》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而这本书就是我们秃头所新年带读的书目之一…);或者是从许正林老师的《欧洲传播思想史》中得到答案。

总的来看这张卷子的出题还是分为了基础题+提高题(也就是所谓的拉分题)。

基础题就是名词解释中的:帕洛阿尔托学派、清议、万国公报、被遗忘权、数字鸿沟;简答题中的:简述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和代表人物、媒介环境学的思想和代表人物、简述媒介化理论。

提高题就是剩下的名词解释:传播的物质性;简答题中的社交媒体改变了私人和公共空间的界限,对公共舆论产生了什么影响、咖啡馆和沙龙在西方传播史中的功能地位;以及最后的一道研究设计题(研究设计有框架,但是里面写的内容好与不好还是挺看个人的研究水平的。)

这么算起来,大概就是30%基础;70%提高吧。

所以学硕的第一张卷子,不算简单,需要大家有充分的传播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要对传播学有着更加纵深的了解。

而且,2020年的这张卷子里还出现了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文学内容:喊你翻译文言文…这就让班某仿佛梦回本科汉语言文学的日子…

这就说明难大的学硕也开始更加强调考生的文学素养,甚至也可能慢慢发展 地和中传一样,讲究考生的为文史哲的知识积累。

未来,可能很多研究生考试都会和武汉大学一样,加上「大学语文」。说到底,其实就是想要一些文学底蕴更强一点的学生。和中山大学强调统计学一样。说到底,这种学科改革反应的最实质的内容就是新传这个学科慢慢地开始需要更多元、更具有知识素养的高质量生源以改善目前的「学科内卷化」趋势。

反过来说,大部分的专硕选手对于这张卷子的掌握就只集中在对基础题的了解,因为专硕就属于那种对传播学了解只限于基础知识,而更深层次的传播理论和传播史论这些基本不属于专硕的出题范围,所以自然就会学的少一点;反而是新闻学这种本来就没有什么特别多可学的理论知识,学硕和专硕学的倒差不多了。

而且,专硕学的知识还比学硕多,学硕就是专攻传播或者新闻,但是专硕就是新闻、传播、广告、广电、美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都要了解和学习的。

学硕学的更加理论化、更沉稳,更加学术化;而专硕的知识就更加前沿,更专注业界动态和变化,更加注重把握目前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改变的传媒业。

说到底,这还是两种不同人才的培养方式不同。所以这里班某还是劝大家一句,如果你真的就是奔着就业去的,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能够加强一点自己的知识修养,但是又不想浪费太多的时间,那还是要选专硕。咱不能只奔着学校去,还是要看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所以,从这份卷子的分析上可以很容易发现,咱们专硕要转学硕,第一个要加强的就是自己的「传播学理论知识」。把之前学的新闻学、广告营销、新闻实务这些内容都抛弃吧,脑子清空一下,着重把握传播学的内容。(具体的参考书目可以看最后的建议参考书目讲解。)

👀 名词解释 👀

帕洛阿尔托学派【考察:传播学史】,清议【考察:新闻史;古代的社会舆论】,万国公报【考察:新闻史】,被遗忘权【考察:前沿热点;隐私问题】,数字鸿沟【考察:传播学理论】,传播的物质性【考察:传播学理论】

👀 简答题 👀

1. 简述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和代表人物。【考察:传播学史】
2. 媒介环境学的思想和代表人物。【考察:传播学史】
3. 社交媒体改变了私人和公共空间的界限,对公共舆论产生了什么影响。【考察:传播学理论】
4. 咖啡馆和沙龙在西方传播史中的功能地位。【考察:传播学史】
5. 简述媒介化理论。【考察:传播学理论】

👀 论述题 👀

《左传》材料: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1)请翻译上文 。
(2)结合材料与实际,分析古文体现了什么传播思想或者传播智慧?

【考察:传播学理论和汉语言基础】

👀 实务操作 👀

以微信朋友圈与自我呈现为议题,写一份研究计划,包括理论框架,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考察:研究方法的实操】

🚩 959 研究方法与传播业务

这张卷子上其实和专硕的334有点像,就是专注搞一些学术研究(334是专注搞业界实践研究,这就是专硕和学硕的不同点),比如质化研究、量化研究之类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方法并不是只用在设计研究计划上面,而是会出现很多例如「如何提高信度」、「如何看待质化研究的研究者」这样的问题,这些其实都是研究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些注意点,它就会考成理论。

除此之外,在这张卷子上的论述题就和专硕的论述题具有比较强的相似性了。它会适当地结合当前的媒介环境呀、社会变化呀、业界焦点呀让考生进行分析。但是不同点还是在对于理论的运用上面。我们经常在回答专硕的卷子的时候不一定会强调用xx理论作答,也不会强调说必须要有理论框架,只会说谈谈看法、说说影响、作用、价值、原因等等,这些不一定要有理论的,要的是你对业界问题的洞察力。而业界的很多问题是没有理论也可以的。比如我们说vlog的特点,你说这个有什么理论?

但是学硕不一样,同样考vlog,它可能就要让你用一个理论来解释vlog为什么会走红。同样考粉丝经济,专硕考你粉丝经济的价值,考的是媒介经管的内容,但是学硕考你什么,考你文化工业的理论框架。

看看,这就是区别就出来了。

所以学硕和专硕看待问题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一个是找原因、想方法、做分析。但是学硕是,搞理论、想意义、思考人生价值(不是)。

所以之后,要从专硕转学硕,前沿热点不能不追,但是追的方式要适当发生改变。要想这个业界热点的传播学意义、传播学理论、传播学价值。

除此之外,其实还是回归研究方法,从操作题、论述题到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研究方法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思来想去其实也很正常。

学硕培养来做什么的?不就是做研究的嘛…不就是考上了之后和导师一起实验室没日没夜掉头发的吗(不是)…不就是昏天黑地地写着研究计划然后被毙掉然后写然后被毙掉然后写的过程吗…

如果说专硕在学院里的烙印就是「会赚钱」,那学硕的刻板印象就一定是「你头发一定很少吧?」、「你发了多少篇论文啊?」、「C刊还是SCI啊?」、「你什么时候读博啊?」、「直博名额你导师给你了吗?」、「毕业不读博了啊?那不是很亏啊?」…

大概就是这样了…

所以总结起来,这张卷子相对于620来说更加注重「前沿考点」,但仍然保留了学硕的特点——理论的深厚。同时,研究方法依旧是考察内容最占据半壁江山的知识。

想要把握好959的内容?学不好研究方法那就是白搭。

👀 名词解释 👀

粉丝经济【考察:前沿热点】,融媒体【考察:前沿热点】,通则研究【考察:研究方法】,非线性研究路线【考察:研究方法】

👀 简答题 👀

1. 如何理解抖音和快手这类短视频的风行及其传播意义【考察:前沿热点中的理论应用】
2. 举例你使用3-4个社交媒体,用使用与满足理论说明它的功用【考察:前沿热点中的理论应用】
3. 如何看待质化研究的研究者的角色【考察:研究方法中的注意事项】
4. 如何提高信度的质量【考察:研究方法中的注意事项】

👀 论述题 👀

1. 互联网与人们日常生活互构,互联网影响人们方方面面(大意),用合适的理论框架阐释并评论这个现象,要有基本的观点。【考察:前沿热点中的理论应用】
2. 粉丝经济影响大众文化工业的生态(大意),用一个理论框架,选你感兴趣的议题说明。【考察:前沿热点中的理论应用】
3. 在实验法中,被试与实验人员都有可能产生偏见,如何解决【考察:研究方法中的注意事项】

👀 操作题 👀

以“社交媒体是敌是友”为课题,做一项或几项实证研究,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缘起与意义,研究问题/研究假设,关键概念概念化和理论的概念化,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考察:研究方法的实操】

☠️

  传播学建议参考书目详解  

《传播学教程》(最基础的郭庆光)+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这两本书真的就属于非常基础的内容了,读完这两本书争取拿到20%的基础题,还有10%的基础题可能还需要继续看看这本书《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巴兰),三本书的相互补充可以非常充分地把握好传播学的发展、各个学派的理论知识,包括芝加哥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媒介技术学派。

如果学有余力的化可以继续补充麦奎尔的《大众传播学》,虽然这本书吧,有那么一点点鸡肋…但是如果真的就是看完了,还比较闲的…就买来看看吧。

传播学史(罗杰斯):这本书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一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理论思想,就那种生平纪事什么就直接略过。太厚太厚的一本了,全部读下来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欧洲传播思想史(许正林):这本书真的太厚太全了…真的是要咬着牙啃下来…只能这么说…来看看它的介绍「本书分为十三章,从欧洲文化的源头开始,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直至现代时期欧洲思想家们在论著中所涉及到的传播思想作了清晰的梳理。后一部分则重点描述了当代欧洲传播学派的思想理论,包括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文化学派、结构主义、符号学、阐释学与语义学、媒介理论与大众传播理论等六个部分。」这本书其实就等于把传播学史一点点都给你掰开了磨碎了给你讲完了。看这本书的时候大家把握好几个点,一个是源头,一个是转折,一个是欧洲传播学派的思想理论。重要是很重要,但是是真的内容很多,一定要花心思读。

美国传播思想史(胡翼青、张军芳):别说了,胡大的书,先支持一下。而且是2019年刚版的。这本书看下来唯一一个感受就是满脑子都是胡大上课时候的感觉,特别有吸引力。从媒介的角度切入论证整个传播的发展进程,扣上美国整个社会的前进视野,正是验证了「一切社会和思想的历史都是在媒介的底图上进行的」。这本书主要是增强对于媒介+社会的视野补充,着重可以看看胡大写的那一部分,看下来很是酣畅。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必看,必须认真看。从怎么开展社会研究到怎么做好研究的设计、抽样、测量、问卷设计、资料收集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唯一可以pass的就是spss的学习,毕竟试卷上不会让你操作spss。看这本书有两个目的,第一个让自己更好地学会每一个研究中的注意事项,这些就像是新闻实践原则一样,会出理论题,会出简答题;另一个就是学习怎么作出一份比较完整的研究计划,这就像是广告学当中的广告理论和广告策划一样了,看理论的时候就要想着怎么做策划。

西方传播学史手册(胡翼青):这本书很浅显,没记错的话是胡大和很多博士生一起完成的。里面都是各个流派的学者的理论思想,如果觉得罗杰斯的那本书太厚太长,那就来看胡大的这本书。结构性很好,而且内容很丰富。

按照真题分析的路数来看,咱们的参考书重要性可以这么依次划分:《传播学教程》、《范式与流派》、《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社会研究方法、西方传播学史手册、欧洲传播思想史、美国传播思想史、传播学史。

这么些暂时就足够了。

u1s1,难大的专硕换到学硕真的挺吃力的…但是难大的专硕换到其他学校的专硕就会比较容易——因为难大专硕学的东西太多了呀!就对很多学校都有普适性…就像是秃头所的课程也都是各个院校一起上课,为啥,就是因为考的东西都一样。

所以分析到现在…我非常理性客观地讲一句。

好好考虑。
专硕换学硕,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如果你已经认识到它的不简单,同时也有信心能够把握得了这种不简单,能够让自己去跨越这座大山,那秃头所也陪你一起冲。

目前,秃头所为继续报考难大的孩子们作出的课程改变已经逐步告知大家,包括策划课中增加研究设计,答题班中增加一些学硕的提高题等等。

咋说呢。

虽然秃头所一直也没有说只以这所学校为中心,我们也从来不强调自己具有某些针对性,虽然它也带给我们很多的伤害…但是怎么讲呢…

它有风骨,而我有情怀吧。

真的。

喜欢真的就是他坐在椅子上,而我愿意为他蹲下去的那一刻吧。

靠…

果然每个被伤害的女孩,都是一个诗人。

  晚 安  

卑微的姐妹们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