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一月的最后一天,我带着四大c刊给您划个十二月复习重点。

 秃头研究所 2021-05-18

🌕 🌖 🌗 🌘

欢迎来到秃头所「告别十一月」特别企划。

明天就十二月了,正式迈入考研的最后一个月,为了让我们的这个十一月的结束更有仪式感,为了让大家十二月的复习更有方向感,今晚秃头所决定为大家做一次大规模知识查漏补缺与划重点。

在过去的十一月里我们为大家输出了一系列的热点专题;我们带着大家重新研读了传播学和新闻学;我们还教了些答题,讲了些故事和道理。

或许你们的基础已经稍显扎实了一些些(?)或许你的专题已经进入了尾声,整个人进入了机械答题和背书的状态(?)或许你的复习再度陷入了瓶颈,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才能让题目写的更好一些些,不知道怎么才能有更新颖的观点(?)总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秃头所决定给你们的十二月复习规划个新的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论文与热点」



🌕 🌖 🌗 🌘

为什么要了解「论文和热点」

✔️ 之前已经整理过今年学术大佬们的论文成就,但我们不能唯大佬论,我们也得看到这个学科里更多在努力产出的人们,所以这次我们要将目光放到更广阔的平台,去看看叱咤新闻传播界,甚至未来会成为各位研究生新的脱发噩梦的四大c刊,他们在今年都发表了哪些文章?关注了哪些问题?

✔️ 通过对四大刊论文内容的总结,可以清晰的帮我们划出今年的学界热点,这不仅是大佬们的研究方向,这是整个学科的研究方向,对于那些没有大佬坐镇但依然会考察热点的院校极具参考价值,也能为我们的热点复习查漏补缺。

✔️ 这些论文里往往会提出一些全新的理论、观点,而这些内容就会构成你专题笔记的最后一部分「不同与常人的加分项」,让你的答题不再千篇一律,让你的内容不再泯然众人矣——所以这么多论文我不会告诉大家去读哪篇,我只会告诉你们哪篇更重要,具体怎么看、怎么摘录怎么应用请自己选,你已经是个成熟的准研究生了,要最大程度的学会自己利用知识。

✔️ 小标题不会写?小标题写不好?用这些论文的小标题重新建构一下你的小标题,让你的小标题变得更专业一些些。

✔️ 一味的背书觉得实在背不进去了?一味的写题觉得自己贫瘠的语言被掏空?每天抽出20分钟快速读两篇论文,培养理论咋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十天之后你的写题一定会有些突破。

✔️ 中国传媒大学今年的主题写作还有不少同学找不到方向,感觉给个主题却不会切入,那大家来看看这些论文吧,都是热门现象下独特的切入点,看完再也不担心自己的主题写作。

提示就这么多了,接下来怎么用,怎么查漏补缺,就看你聪明的小脑袋了。






🌗 

  《新闻大学》  

所属院校:复旦大学

「2020年论文划重点」

· 论新闻的“有机真实”(新闻真实*1)

· “信息茧房”在西方:似是而非的概念与算法的“破茧”求解(媒介技术*1/信息茧房*1)

· 算法驯化:个性化推荐平台的自媒体内容生产网络及其运作(媒介技术*2)

· 智能新闻分发中的算法偏见与伦理规制(媒介技术*3)

· 媒体议程对个人议程的影响研究:基于Twitter平台的大数据文本挖掘与主题建模的进路(议程设置*1)

· 抖音观看情境下的用户自我认识研究(短视频*1)

· “中间群体”vs.“边缘群体”:群体特征对社交媒体广告态度的影响(社交媒体*1/广告*1)

· 永久在线、永久连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媒介技术*4)

· 数字化环境下的新闻“去专业化”研究:基于2018与2012年我国报纸新闻的比较内容分析(新闻专业主义*1)

· 中国重大主题新闻对外传播的受众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海外受众调查的SEM模型建构(对外传播*1)

· 微博平台媒介间议程设置研究:基于2018年舆情热点事件分析(议程设置*2)

· 建设性新闻的冷思考:中西语境、理论风险与实践误区(建设性新闻*1)

· 建设性新闻视角下中国垃圾分类报道实践考察:以澎湃新闻相关报道为例(建设性新闻*2)

· 他山之石:从“建设性新闻”看我国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建设性新闻*3)

· 新媒体运用在中国反腐倡廉中的治理效应研究:以“清风中原”为例

· 城市新移民社交媒介使用与社会责任认同的关系:基于上海样本的实证研究(社交媒体*2)

· 从2G到5G:技术驱动下的中国传媒业变革(媒介技术*5/媒介融合*1)

· 在线众包平台的运作机制和劳动控制研究:以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为例(数字劳动*1)

· 深度造假:人工智能时代的视觉政治(媒介技术*6)

· 景观竞争的逻辑:基于政治权力实现的媒介路径考察

· 新闻照片著作权司法实务问题的学理反思

· 传播网络与跨圈层传播:中国主场外交的国际传播效果研究(对外传播*2)

· 嵌入式传播: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与再生产

· 影响估差:京湘新闻人中的第三者效应和第一者因素(第三人效果*1)

· 智能化背景下“中国故事”叙事模式创新研究(媒介技术*7)

· 二元性互构:选择性接触影响下的青年网络政治意见表达

· 风险感知与自我效能的正和博弈:基于ELM模型的健康类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健康传播*1)

· 融合与分化:疫情之下微博多元主体舆论演化的时序分析(新冠疫情*1/舆论*1)

· “强制”与“说服”:关于校园跑APP技术干预体育锻炼的解释现象学分析(健康传播*2)

· 什么在影响新闻学子的职业选择?基于职业动机和行业环境感知影响的分析(新闻从业者*1)

· 公共危机下新型主流媒体的广告图像传播:基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探索性考察(新型主流媒体*1)

· 政治沟通视野下政务微博辟谣效果研究(新冠疫情*2/政治传播*1/谣言*1)



🌗 

  《国际新闻界》 

所属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2020年论文划重点」

· “众怒”的年代:新媒介、情感规则与“愤怒”的政治(媒介技术*8)

· 理论、身份、权力:跨文化传播深层冲突中的三个面向:以汉传佛教在华传播为例(跨文化传播*1)

· 三元空间场域中的邻避运动:以珠三角X镇的危废中心为例(场域理论*1)

· “全世界都在说”:新冠疫情中的用户新闻生产研究(新冠疫情*3/公民新闻*1)

· 危机传播中公关与法务的冲突:理论述评与实践考察(危机传播*1)

· 想象、话语与景观:底层视角下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进路研究:一项基于NC市XH事件的扎根研究(谣言*2)

· 网络辟谣信息如何影响受众的感知可信度:信息介入度的调节效应(谣言*3

· 策略性叙事中的国际新闻驯化:印度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分析(国际新闻*1)

· “后台”前置:新闻透明性的兴起、争议及其“适度”标准(新闻透明性*1)

· 坚定与动摇: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承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新闻从业者*2)

· 媒介研究、技术创新与知识生产:来自媒体考古视野的洞见——与齐林斯基教授的对话(媒体考古*1)

· D对外传播研究的演进与未来取向(对外传播*3)

· 作为复媒体环境的社交媒体: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平台分配与文化适应(社交媒体*3)

· 从“算法神话”到“算法调节”新闻透明性原则在算法分发平台的实践限度研究(新闻透明性*2/媒介技术*9)

· 批判算法研究视角下微博“热搜”的把关标准考察(媒介技术*10/把关*1)

· 新媒介环境下中国主流媒体的声誉评价体系研究(主流媒体*2)

· 话语与生态:民国报刊新闻述评的文体流变分析(新闻史*2)

· 早期《申报》“体例”与19世纪新闻人的伦理观(新闻史*3/新闻伦理*)

· “自我取向”还是“家人取向”?基于中国情境的大学生流感疫苗接种健康传播策略效果研究(健康传播*3)

· 消失的头条:新闻APP的视觉影响因素与记忆效果

·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知识对争议性科技态度的影响:以转基因为例(科技传播*1)

· 短视频平台上的职业可见性:以抖音为个案(短视频*4)

· 数字反哺与群体压力:老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数字反哺*1/社交媒体*4)

· 微信老年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研究(社交媒体*5)

· 城市老年人的智能手机使用与实现幸福感:基于代际支持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代际传播*1)

· “驯化”媒介社会学:理论旅行、文化中间人与在地学术实践(媒介社会学*1)

· 网络传播与认知风险:社交媒体环境下的风险信息搜索行为研究(风险传播*1/社交媒体*6)

· 如何实现“信任性真实”: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实践:基于对25位媒体从业者的访谈(社交媒体*7/新闻真实*2)

· 列宁“党的出版物党性”的普遍意义和历史局限——纪念列宁诞生150周年(列宁新闻思想*1)

· 论列宁新闻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当代价值:写在列宁诞辰150周年之际(列宁新闻思想*2)

· 列宁主义在华初步传播及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兴起(列宁新闻思想*3)

· 传播中的离身与具身:人工智能新闻主播的认知交互(媒介技术*11/媒介进化*1)

· 从离身到具身:媒介技术的生存论转向(媒介技术*12/媒介进化*2)

· 分布与互动模式:社交机器人操纵Twitter上的中国议题研究(媒介技术*13/对外传播*4)

· 春晚作为记忆实践:媒介记忆的书写、承携和消费(集体记忆*1)

· 论网络语言对个体情绪社会化传播的作用(网络语言*1/舆论*2)

· 社会化表演的网络文本世界:符号叙述学视域下美国总统政治的媒介话语分析(符号叙述学*1/话语理论*3)

· 新闻事实的本体结构与新闻客观性:基于批判实在论的解释(新闻真实*3/新闻客观性*1)

· 新闻规律观念:“马新观的基础观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

· 论广告史观的“古今之变”:基于一种全球传播思想史的进路(广告史*1)

· 社交媒体必然带来舆论极化吗:莫尔国的故事(社交媒体*8/舆论*3)

· 后美国时代的互联网与国家(互联网治理*1)

· 媒介考古学:渊源、谱系与价值: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埃尔基·胡塔莫教授(媒介考古学*2/媒介史*2)

· 融入与“断连”:老年群ICT使用的学术话语框架分析(数字反哺*2)

· 中国家庭三代数字反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数字反哺*3)

· 博弈性融合:政务微信传播实践的场域视角(场域理论*2/政治传播*3)



🌗 

  《现代传播》 

所属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2020年论文划重点」

· “讲好中国故事”:国家立场、话语策略与传播战略(对外传播*5)

· 风险感知网络舆情微博传播模型研究(风险传播*2/舆情*1/社交媒体*9)

· 跨文化传播的视觉化趋向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实践场域(跨文化传播*1)

· 从意识沉浸到知觉沉浸:智能时代广告的具身性转向(广告*2/媒介技术)

· 建设性新闻:概念溯源、学理反思与中西对话(建设性新闻*4)

· 智能媒体伦理建构的基点与行动路线图:技术现实、伦理框架与价值调适(媒介技术*14/新闻伦理*1)

· 基于空间维度视角的品牌传播策略演化(品牌传播*1)

· “区块链+”:重构传媒生态与未来格局(区块链*1/媒介技术*16)

· 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融合困境与突围之路(媒介融合*4/短视频*5)

· 社群化传播:基于新媒介时间的新传播形态(社群传播*1)

· 技术变革视角下5G融媒体的智能转向与价值思考(媒介技术*17/融媒体)

· 重思“舆情”:平台化时代的舆论(舆论*4/舆情*3)

· 融媒体广告的品牌传播取向(融媒体广告*4/品牌传播*2)

· 互动的商品化:付费机制引入知识问答平台的影响及其意义(知识付费*1)

· 传媒技术赋权与人类传播理念的演变(媒介技术*18)

· “夸夸群”:身份焦虑、夸赞泛滥与群体伪饰(社交媒体*12/拟剧理论)

· 朋友圈泛化下的社交媒体倦怠和网络社交自我(社交媒体*13)

· 广告市场的数字化、社会性、适应性辨析(广告*5/数字营销*1)

· 我国消弭数字鸿沟的新机遇与新路径探析(数字鸿沟*1)

· 技术控制担忧之争议及其价值冲突:算法新闻推荐信息茧房关系的多元群体再阐释(媒介技术*19/信息茧房*2)

· 网络社会的层级化:现实阶层与虚拟层级的交织(圈层化/网络社会/代际传播*4)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新冠疫情*4/危机传播*1/公共事件)

· 新闻聚合平台的算法规隐私保护(网络隐私*3/媒介技术*20)

· 大数据中的隐私流动与个人信息保护(网络隐私*4)

· 从生活展示到产业的转型:短视频在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价值(短视频*5)

· 算法新闻用户的数字鸿沟:表现及影响(媒介技术*21/数字鸿沟*2/信息茧房*3)

· 5G时代全媒体传播的价值嬗变、关系解构与路径探析(媒介技术*22/媒介融合*6)

· 新闻“移动化”与直播“常态化”:5G技术推动新闻与直播深度融合(媒介技术*23)

· 数字媒体新闻伦理研究的新观点、新问题和新趋向(新闻伦理*2)

· 作为媒介的可穿戴设备:身体的数据化与规训(媒介技术*24)

· VR新闻的重构特征与伦理风险(媒介技术*25/新闻伦理*3)

· 文化要素跨境流动与中国文化传播力提升(跨文化传播*4)

· 论人工智的话语实践与艺术美学反思(媒介技术*26)

· 数据驱动下广告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媒介技术*27/广告*4)

· 从微信的互动模式看互联网群体传播的互动心理(社交媒体*15/群体传播)

· 技术、平台、政府:新媒体行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多维考察(社交媒体*16)

· 知识问答社区答主形象对用户付费意愿的影响机理:以微博问答为例(社交媒体*17/用户付费)

· 超越功能主义范式的短视频传播新路径(短视频*6)

· 疫情期的谣言传播与治理(新冠疫情*4/谣言*4)

· 场域重构与主流再塑:疫情中的用户媒介信息接触、认知与传播(新冠疫情*5/舆论*5/场域理论*3)

· 论危机传播中新闻媒体的信息甄别责任——基于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闻报道的研究(危机传播*2/新冠疫情*6)

· 意见领袖的跨圈层传播与“回音室效应”:基于深度学习文本分类及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跨圈层传播/回音室效应)

· 5G时代中国传媒产业的解构与重构(媒介技术*28)

· 人工智能的文化转向与全球智能话语体系的构建(媒介技术*29)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特征及治理(谣言*5/新冠疫情*7)

·络暴的微观权力结构与个体的“数字性死亡”(网络暴力*1/数字性死亡)

· 主流媒体内容生产:逻辑、空间及其内在张力:以新华通讯社防疫抗疫报道为例(新冠疫情*8/主流媒体*3)

· 场景·符号·权力:电商直播的视觉景观与价值反思(媒介技术*31)

· 区域化融合发展背景下市县媒体的生存之道(媒介融合*8/县级融媒体*1)

· 媒介素养认知模式的迭代更新(媒介素养*1)

· 数据库、信息崇拜与新闻话语生产的转变(话语理论*3)

· 公共领域中热点事件的社会情感价值分析(公共领域)

· 区块链与个人数据保护模式的转型(媒介技术*32)

· 论新闻推荐算法的管理(媒介技术*33/网络隐私*5)

· 据新闻产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危机:基于国内三家数据新闻媒体栏目的分析(数据新闻)

· 粉丝社群的组织结构与动员机制研究(粉丝文化/社群传播)

· 算法传播的信息地缘政治与全球风险治理(媒介技术*35/全球治理)

· 中国文化软实力:国际评价、传播影响与提升策略(对外传播*10)

· 论列宁新闻思想的特色、内涵及启迪意义(列宁新闻思想*5/马克思主义新闻观*3)

· 超越媒体视域: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政治传播学考察(县级融媒体*2/政治传播*8)

· 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社交媒体*21/自我呈现)

· 近五年网络流行语的青年身份认同与话语实践 (青年亚文化/话语实践)

· 论二次元文化的概念流变及其文化消费特征(亚文化/文化消费)

· 入场、转场与退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新闻发布机制创新——以广东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为例(危机传播*4/公共传播/新冠疫情*11)

· 技术中介化系统:移动智能媒介实践的隐私悖论溯源(网络隐私*5)

· 第四消费时代的现代性反叛与田园想象——以李子柒海外走红为案例的分析(短视频*8/对外传播*12)

· 科技平台论的悖谬:短视频社交媒体的公共责任及其实现路径(短视频*9/社交媒体*23/媒介伦理*2)

· 基层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研究(县级融媒体*3)

· 论智能媒体的演进逻辑及未来发展——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视角

· 风险社会短视频媒体软法规制的三重变奏(风险社会/短视频*11)


· 联网新闻制作失范:表现、原因与规范进路(新闻伦理*5/新闻生产*2)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20年论文划重点」

· 究竟是“网络群体性事件”还是“网络公共事件”抑或其他?——关于“网络舆论聚集”研究的再思考(舆论*8/公共领域*2)

· 永恒故事:社会记忆对新闻框架舆论爆点的形塑——以“江歌案”为例(新闻框架*4/舆论*9)
· 幽默的“两面性”:社交媒介危机回应的效果与影响因素(社交媒体*25/公共关系)

· 新闻创新研究:概念、路径、使命
· 议题关联与关系建构——《纽约时报》有关中国扶贫报道的媒体网络议程分析(议程设置*4)
· 工作、福祉与获得感: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研究(短视频*12/数字劳动)

· 新媒体接触、健康信念与HPV疫苗接种意向(健康传播*5)
· 社交机器人在新闻扩散中的角色和行为模式研究——基于《纽约时报》“修例”风波报道在Twitter上扩散的分析(媒介技术*39/计算传播学))

· 倒贴钱”的实习如何可能?——新闻媒体实习生劳动过程中的同意制造与“理想游戏”(规训)

· “有别的他者”:西方视野下的东方国家环境形象建构差异——基于Google News中印雾霾议题呈现的比较视野(国家形象/环境传播)

· 社会公共事件中网民话语表达框架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解释水平理论的视角(舆论*11)

· “人间烟火”的景象迁移与“现实图景”的双向建构——新冠肺炎疫情下短视频与拟态环境重构(短视频*14/新冠疫情*14)

· 微信朋友圈的虚假健康信息纠错:平台、策略与议题之影响研究(社交媒体*26/媒介技术*40)

· 中国互联网治理模式的形成及嬗变(1994-2019)(互联网治理)

· 健康意义、另类视角与本土情境——“文化中心路径”对健康传播学的批判与重构(健康传播*6)

· 从“新冠肺炎”热点传播看新闻边界的颠覆与重构(新冠疫情*15/新闻专业主义)

· “信息茧房”学术场域偏倚的合理性考察(信息茧房*4)
· 泛化与偏见:算法推荐与健康知识环境的构建研究——以今日头条为例(健康传播*7/媒介技术*41)

· 破解短视频版权治理困境:社会治理模式的引入与构建(短视频*15/新闻版权*3)

· 社交媒体兴起十年如何影响党报公信力变迁?(社交媒体*28/传媒公信力)



🌗 

   总结一下  

长长叹一口气,这已经是筛选过了的,这也太多了吧!大家应该注意到在每一个标题后面都有相关的关键词,现在我们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抓取,就会形成下面这张云图,来康一下!

总体来看,新闻与传播四大刊关注的话题范围是相关广的,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电影学等内容。

具体的关注内容当下的是媒介技术、社交媒体、短视频传播、新冠疫情、对外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健康传播、新闻伦理、媒介融合、网络舆论等话题。其中关注最多的媒介技术话题主要聚焦在人工智能、算法推荐、5G、区块链、机器人新闻几个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新的词,新闻驯化、唱新闻、媒介考古学等,大家要多关注,至少做个基础性的扫盲。

整理完上述这些论文之后其实我有几个比较明确的思路,和大家分享一下:

1、媒介技术的考察会更加宏观,早期媒介技术更加关注具体技术的变化和特点,而当下媒介技术作为重塑社会的力量,考察会偏重于技术的影响、技术的逻辑以及技术对人、对社会的宏观建构,在所有的考题、所有的专题什么新型主流媒体啊、舆论引导啊、广告营销啊,所有的当下传播形式中都不能忽略技术的作用。

2、舆论与治理问题会更加突出,风险社会、新冠疫情和突发性公共事件会成为今年的大背景,很有可能会考察在这个大背景下的引导、治理和媒体责任。

3、媒介融合的纵向深入,区级、县级、乡村等概念出现了很多次,所以今年除了中央主流媒体的引导外,我们也要关注为什么要提出四级融合、为什么要发展县级融媒体、县级融媒体到底如何发展。

4、短视频与直播的思辨:虽然当下直播带货如火如荼,但学界更多的依然是关注短视频平台的责任、平台的技术驯化、关注短视频这种技术本身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除了常规的理解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特点啊兴起原因以外,也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媒介社会学视角。

5、列宁100周年和明年党建100周年两个巨大周年,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史以及那个男人新闻观的全面考察。

6、建设性新闻、健康传播、科技传播等概念成为当下的主流,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这几个专题做到心中有数。

上述内容,自查一下,你会嘛?

会的话恭喜你,可以任意选择一两个相关论文题作为一道论述题尝试论述,不会的话也恭喜你,发现知识盲区,抓紧查漏补缺。

十二月加油。


哦对了
假如你看完还是不会押题
可以看看这周末的热点模拟考
看完觉得重点太多
可以看看帮扶班
正好明天就讲媒介技术呢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