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一捞就来讲一下新闻实务理论吧!| 公开卷答案救援

 秃头研究所 2021-05-18

在之前的各种捞人计划下面都不断地有兄弟姐妹想要我们捞一下「新闻实务理论」,但由于「新闻实务理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制定课本和内容,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一些内容上的偏差我们一直没捞成功。

没想到最后还是在押题卷里被大家投了出来。

「实务卷」得票数第二高的题目是简答题部分的「记者在进行突发性事件报道时应采用何种采访与报道方式?请说明原因」,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新闻实务理论类题型,主要考察「记者的职业素养」「采访方式与特点」「报道方式与特点」等内容,需要大家对具体的报道方式和采访方式的概念、特点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还要结合具体的场景进行应用。

但真的不难啦。

今年这篇推送除了要写这道题,也顺便帮大家整理一遍「新闻实务理论」,秃头所的今年最后一次捞人,也将伴随着这道题正式落下帷幕。




🎄

🦌

🛷

    平安夜快乐    

· TuTouSuo ·

🎡 新闻实务理论的三大类型

「采访实务」观察式采访法、个别访谈法、集体采访、交叉采访、分段采访、巡回采访深度访谈法、隐性采访、情绪性采访、一对一访谈、随机采访、街边采访等

*适用于较为正式、严肃的场景「媒介事件、突发性事件、重大主题报道」:观察式采访法、集体采访、一对一访谈、分段采访等。

*适用于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社会舆论事件、社会深度调查、媒介事件」:观察式采访法、深度访谈法、隐性采访、交叉采访、一对一访谈

*适用于娱乐化场景「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情绪性采访、随机采访、街边采访

「报道实务」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新闻特写、消息、评论、通讯、突发性新闻报道、延缓性新闻报道、典型报道、综合报道、述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

「编辑实务」新闻产品设计、新闻编辑方针、新闻选题、新闻版面、版面语言、版面空间、版面布局、编辑手段、报道结构、发稿计划等,该部分内容具体取决于目标院校的参考书,不同参考书有不同的定义。

🎡 新闻实务理论的考试的常见考法

1、名词解释:直接考察诸如「深度报道」「情绪性采访」等具体的新闻实务理论内容,如果目标院校喜欢这么考的话,大家必须要把目标院校的参考书详细的进行背诵默写,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

2、新闻实务理论的理论应用(具体采访报道应用):过往真题里有类似「作为深度报道的解释性新闻,它所使用的事实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谈一谈路边采访、情绪性采访和纪实采访这几种采访类型的最主要特点」和「观察式采访适用于哪些采访?需要哪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等考察方式。这种考题要求大家不仅要背诵具体的知识点,还需要理解每一种采访方式和报道方式他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评析具体的新闻报道:这类型题目的要求会更高,需要大家把理论和实际报道相结合以理论对报道进行评价,部分学校的「新闻评述」也是这种考察方式——过往真题里比如「评价 2019 年四川地震中我国新闻媒体灾难报道的表现」以及「结合具体的深度报道分析中国深度报道的能力是上升还是下降?」。

🎡 新闻实务理论的答题原则

1、牢记记者的专业素养:不管答什么类型的新闻实务题,最终只要扣住「新闻记者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伦理」「职业素养」都对——那么在各种报道中,新闻记者的专业主义与伦理具体体现在:报道题材上拒绝灾难美学、拒绝过度宣传;采访方式选择中要平等、客观、多元、专业、同时判断适当的采访时机;报道呈现方面要全面、深度、避免新闻闪亮综合症、选择恰当的报道类型。而以上三个点几乎可以回答所有「记者的要求与素养」等题型。

2、情景、人本、专业、客观不能丢:在任何的采访报道和编辑中都始终要关注「采访的情境特点」「是否体现出人本主义」「是否专业」「采访与报道是否客观」这样的四大问题,而这四个点也几乎可以回答所有「记者的注意事项」类题型。

3、不会就编:新闻实务毕竟都是我们日常在新闻报道中能看到的内容,毕竟当下新闻业的共性问题非常突出,所以这类题目最好编了。大家编的时候除了上面两个与记者职业素养有关的点以外,如果涉及到组织机构还可以编「新闻媒体的场域与控制、技术应用与注意事项、舆论引导」等。

总而言之除了名词解释以外,记者在当下新闻报道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当下新闻报道的共性特征等题型,记住「深度、引导、解释、建设」四大关键词,把握本质,其他随意发挥。

下面我就从这四大关键词入手,来教教大家如何写一道新闻实务理论题。


〰️

    参考答案    

记者在进行突发性事件报道时

应采用何种采访与报道方式

请说明原因

#15分#

✔️ 关键词分析:突发性事件报道「背景」、记者「主体」、采访方式和报道方式「答题落脚点」。

✔️ 破题分析:这道题没有任何的弯弯绕绕,非常直白的一道题目。常规而言大部分的新闻实务理论类题目都会是类似这种简单直白的问法,因此这道题我们只需要根据题目中的具体要求,把作为背景的突发性事件的具体特点、作为主体的记者的职业素养以及作为落脚点的采访与报道方式具体内容阐述清楚即可。

✔️ 押题原因:今年如果考到记者注意事项,要不就是考与新冠疫情相关的「突发性事件」、要不就考与明年党建100周年相关的「重大主题报道/媒介事件报道」,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在这两件事情中的新闻实务具体应用。同样的,当考到「突发性事件」或者是「媒介事件」的时候,大家也要有意识的把他们和疫情等内容结合在一起,毕竟新闻实务要的就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全文核心逻辑:突发性事件的特点+特点对采访/报道的要求+xx采访/报道形式如何能更好的呈现突发性事件并实现记者的新闻专业主义。

〰️

乌尔里希·贝克所预言的的“风险社会”的诸多特征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已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具有突发性、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突发性事件的传报道已成为全球性的新闻问题。这无疑对作为社会风险预警与环境监测的新闻记者提出新的要求——由于突发性事件本身存在着的破坏性、复杂性、持续性等特点,因而记者如何能通过采访、报道等新闻传播途径及时向社会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缓解社会焦虑、维护社会稳定成为了当下新闻业的核心话题,以下将具体分析:

一、观察式采访与专访相结合:沉浸式还原事件

1、观察式采访:突发性事件由于其本身的突发性导致的复杂环境因素,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难免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如灾难性采访可能会干扰现场救援、社会性事件可能存在不客观因素,因而观察式采访法作为记者本人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并细节刻画的采访方式,更有利于记者客观性的、第一时间还原现场,并且以场景描述构建沉浸式体验。

2、深度访谈:以公信力与权威性回应社会关切是新闻媒体的突发性报道中必须把握的关节节点,但媒体本身的载体与信息渠道属性要求媒体必须借助其他专业人士与组织进行全面与深度回应,这也是深度访谈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常规社会事件中的律师与专家咨询,还是新冠疫情报道中央视多次对钟南山院士进行深度访谈,这背后都是媒体还原事件根本、进行舆论引导的具体体现。

二、解释性报道与调查性报道相结合:全面构建受众认知

1、解释性报道:消息、新媒体的全时报道本质上都属于解释性报道——将事件描述与内容介绍相结合的解释性报道在突发性事件中能有效的承担着大众传播的环境监测与解释规范功能。由于解释性报道内容往往涉及事件缘由、发展过程、相关内容科普等,能有效的缓解受众在突发性事件中的信息焦虑,快速高效的传递功能性信息,以促进社会信息沟通渠道的顺畅、缓解突发性导致的一系列负面情绪。

2、调查性报道:突发性事件背后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动因,在传播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涉及多元场域与多重把关,这既是调查性报道存在的原因,也是调查性报道在当下遇到的阻碍。但始终秉持着“全面深度呈现内容、回应社会关切”等原则的调查性报道在突发性事件中有利于揭示社会矛盾、还原事件关键、进行必要的舆论监督,正如财新网疫情期间的调查报道《37位记者深度调查:新冠肺炎何以至此》便是调查性报道的认知构建与社会监督双重价值所在。

事实上新闻采访与报道并非独立存在,他们深根于事件特性而回应于受众需求,因而无论是何种新闻报道中,综合运用多种新闻采访与报道方式以还原真相、构建认知、引导舆论、缓解情绪才是记者的首要责任。以上列举的采访与报道方式只是较为贴切的几种,但最终还是要以记者本身的职业素养与新闻专业主义进行合乎时宜的判断。




秃头所会陪你到最后的
Merry Chrismas

🎄
🦌
🛷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