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些推荐的书单 | 顺带说说我的阅读观

 秃头研究所 2021-05-18

-

01

因为忙着工作,很久没有看自己喜欢的书了。昨天发给大家的小雪人里我们说,要去做一些这一年还来不及做的事情,其实不仅是说给你们听的,更是想 讲给在忙碌的日子里始终没有空闲下来沉淀的自己。

生活太快了,就像是疾驰而去的准点列车,从不等待任何一位晚点的旅客一样,所有人都只能是握紧了手里的车票,紧盯着分针时针的跳动,加快脚下的步伐。

路易斯·芒福德说,钟表的发明是工业时代的关键。它让效率、快速、分秒必争的欲望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缓慢的车马生活逐渐被蒸汽、电力、燃油的机械装备所取代。个人像是被卷入了延时摄影中的光流中,除了哑着嗓子、忍住不适以配合失重的高速节奏外,别无他法。

即便如此,技术觉得还不够。

它将列斐伏尔所强调的被资本释放的移动通行时间进一步纳入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剥削生产中,用即时通讯和碎片化传播方式让个人的时间被割裂为以分钟计算的区列中。然后产生的,就是不方便携带的纸质书籍被逐渐遗忘,拥有更强具身意义的电子存储受到青睐。

油墨、触碰、感受、重量…一本书的价值变成了比特的组成,在手机、ipad、kindle中,逐渐丧失了实体的意义。

就这样,生活开始轻飘飘了。

-

02

阅读从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所以因为工作需要所翻阅的那些书籍我都统一不愿归纳进「我读过的书单」。

寻找宝藏的快乐,来自于未知的、饶有趣味的、游戏般的摸索和体验。有时候我走进书店,就能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雀跃,那正是因为我永远不知道我会在其中遇到怎样一本书,然后享受一段如何不同于我的世界、不同于我的眼光、不同于我的人生的经历。

知识是幸福的,王小波也这样讲过,但如果把它变成药丸子灌下去,它就会丧失乐趣。

-

03

前几天考研刚刚结束,很多朋友都希望我们能出一期书单,聊以慰藉接下来苦苦等待成绩的这一个多月。

其实书单早已有之,但是我还是反复思量,要给出那些像是「药丸子」一样的,好想看过之后你们就能直接用以应对复试的书籍,还是将给予我快乐、启发,甚至人生支柱的书推荐给你们,也期待能够让你我都能发现阅读的价值。

所以这篇推送一拖再拖,还是决定遵循秃头所的一贯作风——寻找乐趣,寻找意义,寻找人生的丰富性。

以下的书单主要由我一直以来都比较喜欢的以及我今年看完过后觉得还算是不错的书目组成,仅为大家筛选阅读对象提供参考。






🧸

「在路上」
杰克·凯鲁亚克


如果关注我们很久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本书算得上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甚至可以称为我个人的精神圣经。上世纪四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垮掉的一代」,以身心浪荡、不羁狂妄以及放纵于世等方式抵抗当时社会阴郁、烦闷的主流文化氛围。

这本书讲述的其实就是垮掉的一代最核心的精髓——我们要反抗,要不同于世俗同流,但我们又矛盾不堪,我们又渴望归家。

我最喜欢的一幕,是当萨尔一行人从旧金山的一处破烂酒吧里走出来,爬上一座山丘,看见远方的日出微光,那一瞬间,他们好像将世间所有的生命、灵动、安静都揽入怀中。

「我们在山上:绚烂辉煌的日出、凉爽的紫色空气、红红的山坡、山谷里翠绿的牧场、露水、金色的流云;地上有地鼠洞、仙人掌、牧豆树。」

萨尔是倔强的、是矛盾的、是自由的却也是被囚禁的。

我们也是。

🧸

「蒂姆·库克」
利恩德·卡尼


很低迷的时候,我会非常想要看书,我会疯狂地贪恋每一个处于低谷的人是怎么一步步重回巅峰的,甚至于是,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坚强、更机敏、更成熟的时候,我会希望有一个Role Modle在前,为我指引方向。

蒂姆·库克是一个。

如果说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是被我奉为重要的精神号角,那么蒂姆·库克这本传记就是我某些时候的精神支柱——虽然这样的称呼听起来有点夸张和过分。

成熟、睿智、精明、踏实、稳扎稳打…库克一直被认为不是创新者,不是具有天赋的鬼才乔布斯,但是库克却带领苹果走向了远超乔布斯所在的时代成就。

「库克一直在积极鼓励雇用少数群体,如残疾人和退伍军人,并且他认为没有很多领导人能谈论多元化的问题。他引用了马丁·路德·金博士的“好人的沉默”,说道,这一问题的部分是因为带有善意的人不发声。敢于发声是非常艰难的,“因为不幸的是,社会奖励那些视而不见的方式。但如此的话,国家、社会和公司就不会发展。这样也解快不了多元化的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提出这个问题,并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问:我做得足够吗?”库克说“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就会试着做更多的事情。”」

人生应该有个方向,他的经历会在必要时给予你帮助。

🧸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保罗·福塞尔


这本书有点像是布尔迪厄的「区隔」,但是保罗写得更加通俗易懂。如果说今年的上海拼夕夕名媛是一种阶层分化,那么在这本书里就是直截了当地将当前现代化社会中的各种阶级间的价值观摊开阐述。

「在面对社会等级这个问题时,人们恰恰会暴露他们对社会等级的敏感:越是感到烦恼和愤怒,越说明等级存在的真实和严酷。如果谁容易变得非常焦虑,这种倾向暗示你是一名中产阶级,你非常担心自己会下滑一个或两个等级阶梯;另一方面,上层阶级热衷于谈论这个话题,因为他们在这种事上投入的关注愈多,就愈显得地位优越;贫民阶层通常并不介意讨论这个话题,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几乎无力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所以,对他们而言,整个等级问题几乎就是一个笑话——上层阶级空洞的贵族式的自命不凡不过是一种愚顽和妄自尊大,而中产阶级的焦虑不安和附庸风雅则令人生厌。」

我总想要从书里解决点什么,这是我看书时非常关注的内容。在其中,瞥见现在的社会分层,了解到为什么总有人希望名牌傍身、邀约不断、出入上流社会,而其他的阶层呢,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什么?

这是一本偏社会学学术性质的书籍,值得一看。

🧸

「自由在高处」
熊培云


这是熊先生的各种随笔集合,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果然还是戴有一些「太高」的眼光和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里面谈到了很多社会现象的思考,包括和我们新传内容很相关的新闻、政府、记者等等。

「我不要天堂,我只要底线。因为没有底线,就没有自由。所有帝国终究灰飞烟灭,只有生活永远细水长流。你可以剥夺我的自由,却不能剥夺我对自由的不死梦想。你可以摧毁我的美好生活,却不能摧毁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你深爱一个人,不忍舍弃,不是因为她/他独一无二,而是因为你的爱才让他/她变得独一无二的。擅长谋生,却不会享受生活。」

虽然很精英化又有点老套,但是短篇随笔的好处就是观点多元、阅读方便。不是说熊先生的文笔不好或是思想有差,而是就我个人来讲,在有所启迪的同时,却又保有自我见解和判断——我相信,这是对于每一个作者而言都愿意看到的事——思想碰撞。

可以尝试看看,我喜欢这种观点随笔的核心就在于能够试图在反驳和解构中获得阅读的快感和自我思想的形成。

🧸

「奥古斯都」
约翰·威廉斯


将近八百页,两天时间恨不得不眠不休将它看完。因为太精彩太绝妙了。

在豆瓣的介绍中,这本书是以书信体形式写成,其中也夹杂了日记、回忆录、会议记录、军事传单等,借罗马众人之笔描绘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一生。

从少年到统领罗马的皇帝。他的经历真的跌宕起伏来说毫不过分。一步步走向权力,却也一步步蜕下既往的自己;在猜忌、权谋、挑衅和各种胁迫中逐渐成长。

他是奥古斯都,也是罗马帝王。

「与他者的融合由于其感官快乐而迷醉我们,却有一种爱比它更加有力与持久,而较之于我们从中沉思他者之秘密并因此变成自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也同样更加有力与持久;情妇会变老,或撇下我们而去;肉体会衰退;朋友会死;孩子会实现——因此叛离——我们最初从他们身上看见的潜质。这种爱,亲爱的尼古拉乌斯,你一生有很多时候沉浸其中,我们的诗人在它之中最为幸福;学者对他的文献、哲学家对他的观念、诗人对他的词语,都是这种爱。因此奥维德流落在北方的托米斯并不孤单,你选择在遥远的大马士革将余生投入著作,也同样不孤单。如此纯粹的爱不需要一个活着的对象;于是它被公认为形式最高级的爱,因为它的对象是接近绝对的。然而从一些方面看来,它也许是形式最卑下的爱。因为如果我们剥去常常堆砌在这概念上的词藻,显露出的只是一种权力之爱。 」

🧸

「大地的成长」
K.汉姆生


汉姆生的作品应该不用过多的宣传。一个男人来到一片荒地,开垦出属于自己的家园,娶妻生子、生老病死。他的文字不是那种华丽、跌宕,亦或者是爱情至上、悬念丛生。

这个故事就像是溪流淌过田地一样自然和朴实,你甚至能在其中嗅到大地春夏四季的变化。

人类的都市太吵闹,需要回到这里,像是克莉丝汀·汉娜撰写的「伟大的孤独」一样,人类要和土地在一起,繁衍生息,然后经历人生百态。

🧸

「远大前程」
狄更斯


这本书我看过三遍,加上电影可能又有个四五遍。

爱情、亲情、友情和人性。在皮普的人生里不断翻转演绎。小说中的场景让人感觉逼仄、生冷以及黑暗,但是却又像是从泥潭里的顽石里生处一根青色的芦苇,像是从黑云压城的笼罩里透过一丝光亮一样。

很经典的一本书,值得反复品读。

🧸

「女性主义」
李银河


这几年关于女权的内容太多了,其实任何问题的讨论都应该站立于对它的了解之上。这样,无论是反驳亦或者立论,都显得更加底气十足。

所以本来想要给大家推荐看看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第二性」。但是说实话,波伏娃的这本书还是需要更多的对于女性主义的了解和相关知识底蕴。所以可以先从李银河先生的这本「女性主义」开始看起,更偏向于是科普性质,里面谈到了各种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及各种相关的运动和论争。

或许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品味波伏娃或其他女性主义相关的书籍,比如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就会更有体会。

🧸

「存在主义咖啡馆」
莎拉·贝克韦尔



萨特面前的那一杯鸡尾酒如何演化出了存在主义,而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波伏娃由与其如何相互交织。

这本书讲现象学、讲存在主义是真、讲萨特也是真。而它的独特点就在于传记式的写作方法,让人一面觉得有趣,一面又不会生厌。

🧸

「其他推荐」

这里是下半年我读得比较多的一些书,大家也可以参考。没有阅读顺序,也没有阅读要求,可以自行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


晚 安

秃头所正在休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