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使前路漆黑,你也应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 上海交通大学MJC上岸经验贴

 秃头研究所 2021-05-18

🥂

「班女士的祝酒辞」

最近正是22届弟弟妹妹们很重要的择校期,我们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的本科学校不好,真的不敢奢望太多」。

这种问题一多,让我也开始反思一件事,当我们在开始一场自己或他人口中所谓的理想征程之前犹豫踌躇之际,最大的挣扎郁结可能并不在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而是被自己过去的生活状态所影响,甚至会由于过去的自己而忽视与否定将来的自己:我不行、我很差劲、我不配——这样的思想累赘一多,该有的勇气也都被消磨殆尽了。

说实话,在考研这条路上,在这种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几乎不论你的出身、由你自己选择的机会面前,它鲜少相信你的过去会如何影响未来的图景,而是更为关注当下的你、即刻的你拥有怎样的抱负、决心和意志力。这些年来,我们看到过很多双非、二本乃至专升本院校的朋友如愿进入中国前十高校就读,成为一名没有头发的优秀研究生;还有一些人即使考研失败,也从中明白了学习读书的价值和意义,选择出国或是就业,仍然拥有光明且毫不逊色于他人的前景。

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这是塔拉在2018年的处女作《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中所写下的一句话。当她戴上剑桥大学哲学硕士的学术帽时,她说:“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剑桥,而是在于你自已。你就是黄金。”

教育不会因为过去的你是如何而否定未知的一千万种可能性。

所以,不要再怀疑自己,向着你的山自由地飞去便好。



🐨

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向大家讲述我的故事。在考试之前就曾经幻想过自己上岸之后是不是就可以写经验贴了。现如今接到拟录取(2020)的通知坐在电脑前码字,既有兴奋,心情也有点复杂。

为什么说复杂呢?因为这不是一篇普通的经验贴,这是一篇一波三折终于上岸的经验贴。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一年来的备考经历以及复试调剂的经历。

最初在进行择校的过程中,因为喜欢上海,喜欢新闻传播,我把选择的范围局限在上海地区有开设新传硕士项目的学校。在了解各个高校的信息之后,我开始对上海交通大学非常感兴趣。很想报考交大,但是自己又是双非一本,本科也没有什么非常厉害的经历比赛等等,心里还是十分不自信和忐忑的。在家纠结了一个多月,下定决心拼一次。

正式备考是从三月份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2月。下面我分几个方面来分享一下我的复习过程。

🦘

   公共课备考   

- 英语 -

上交即使是专硕也是考英语一,在正式准备之前看了很多经验贴,大家都说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在英语上。我的英语水平是六级510多分,考研前考了雅思,有7分。但是自认为英语水平还不是特别扎实。因此在个人的复习过程中,也是一直遵循这个原则,每天都会留一定的时间给英语复习。

以下是大致的复习阶段划分:

3月:主要是背单词,买了红宝书单词书进行背诵,一开始每天背大概20-30个左右。除了背单词以外,例句也会一起背诵朗读。后期采用背单词app,比如:百词斩和墨墨背单词。因为单词app方便我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单词背诵。

4月:开始刷黄皮书英语一1997-2005年的英语真题。一份份刷,我一开始刷的比较慢。大概两天刷完一份(不包括写作)后,校对答案然后反思错误的点。

5月:发现可以跟着唐迟的解析课,边刷题边总结、调整做题的技巧。于是开始把一些错误率比较高的年份的题目重做一遍之后听解析课总结反思。

6月:1997-2005年英语真题第二遍刷完。

7月-8月:开始刷2005-2015年的英语真题。从7月份开始每天下午2:00-5:00三个小时的时间都是进行英语复习的。这三个小时的时间除了用来刷题以外,还进行一些同类型题目的做题方法总结。7-8月两个月的时间都在进行2005-2015年的阅读题刷题,有时候也会回顾一下前面做过的题目。一共把2005-2015年的题目刷了两次,部分难的年份刷了三次。

9月份:开始作文模块的学习。考研英语分大作文和小作文。我是分开来准备的。听了刘晓燕的作文强化课,对一些句型和好的表达进行总结。使用的书是潘赞的写作九宫格。强烈推荐这本书(不是推广)。我在总结模板的时候就是参考了潘赞的这本书,主要是潘赞这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模板什么的也非常好记。因为我自己对作文要求不是特别高,所以我只做了总结模板和句型表达等工作,同时每天背默写一篇大作文或者小作文。

9月份虽然主要是进行作文的学习,但我同时也会保持一定的阅读刷题,以保持做题的感觉。

10月份:10月开始对自己非常头疼的新题型阅读和完形填空下手。一直觉得这两个模块做得比较差,但是提分不高,所以专门留到最后阶段才进行针对性查缺补漏。在新题型阅读方面我听了刘晓燕的课程。完形填空听的是一个叫什么轩的老师的课程(不好意思有点忘记了)。我觉得这两个老师的课将这两个模块的做题方法讲的比较清楚,同时我辅以刷题练习和总结,完形填空有明显的提升,但是新题型就还是比较随缘。

11月:买了英语二的真题(不是黄皮书,就只是普通的真题书),把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刷了。还有部分小作文的题也练了一下。但是在11月主要还是回顾原来英语一的题目,同时再重新刷一遍。在刷英语二真题的时候我是同时有在刷英语一的真题的,因为始终两份试卷的难度差异比较大。我还是以英语一为主,英语二只是练习一下做题的语感。

12月份:前面的时间只刷了2005-2015年的题目,留下了2016年-2019年的题目没有刷,就是为了等到最后时间来刷的。12月开始我每周选一个下午进行限时模拟训练,之后会用几天的时间边听唐迟的课边总结反思,一直到考试前都保持每周练习一份真题。

🦘

   公共课备考   

- 政治 -

政治复习开始得比较晚一些,我是在7月份才开始复习的,买了肖秀荣全套(其实不用买全套,四件套就够了)以及徐涛的小黄书。备考过程中,我从7月份到9月中旬每天都会听一到两节的徐涛政治强化课。从马原开始听,因为马原比较难理解。每天听完课之后就会刷肖秀荣的1000题。配合着进行。我觉得政治最难的部分确实是马原,有很多比较难的理论和知识点需要认真理解掌握,比如:使用价值和价值啊,劳动的二重性等等。需要听多几遍徐涛的讲解才能真的掌握。

毛概和史纲觉得腿姐总结得更好,特别是史纲部分,感觉腿姐总结得一些规律口诀比较容易记忆。腿姐的客观题方法课也是非常值得听的,到后期我也听了部分她的方法课以及最后的冲刺课程。都很不错。毛概和史纲除了听课以外我还进行了知识点背诵,总觉得很容易混淆,特别是年份等等,因此进行了背诵。

最后一个月会买各种模拟卷来进行客观题的练习,比如石磊老师、任燕翔老师、徐涛老师、肖秀荣老师、腿姐的模拟卷我都会买回来,一天刷两到三套左右,并且总结做错的题目。除了做模拟卷以外,还买来了往年的政治真题卷进行客观题练习,虽然每年的题目(特别是时政)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为了更熟悉真题的难度还是买回来练习了。

主观题的话就是传统的背肖八和肖四,但是今年肖老师压的题目并不是特别准。还好在考前有听了腿姐的冲刺课,里面有部分主观题的答题表达,我稍微背了一下,到考场上能用上的都会用上。

🦘

   专业课备考   

专业课复习也是从3月开始的。因为我是市场营销跨考新传,对于新传的知识并没有特别多的了解。3月份我就报名了一些机构的公益带读课,学习了《新闻理论十讲》和《传播学教程》两本书的内容。这两本书我都分别看过一遍并且做了框架笔记,通过公益带读基本上建立起新传知识的基本框架。

交大的专业课比较偏向于传播学,因此对于传播学的复习是占大比重的。新闻学只是看了《新闻学概论》进行补充,虽然很少考到新闻学的知识,但是多看点书还是好的。

交大官网里的参考书有8本,但是实际上比较常考的是四本。我只看了四本参考书,之后补充了看了参考书目中没有的另外一些书籍。四本比较重要的参考书分别是:《传播学原理》《人际传播学》《新闻采访方法论》《新闻评论教程》等四本书。其他书目有时间的话也可以看看。

《传播学原理》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复习过程。《传播学原理》第一遍看书的时候我看的比较慢,同时配合做了思维导图笔记。对于比较重要但是不是很理解的理论,会去问学长学姐,也会听一些机构的课程辅助理解。之后开始做《传播学原理》的全书精细笔记。这份笔记不仅仅只是包含《传播学原理》的知识,我还补充了《传播学基础》《传播学教程》两本书中有用的部分进去。之后就是背诵《传播学原理》的笔记,大概前后背了至少有5-6次。同时有时候在做题或者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有个知识点记忆模糊,我也会再次翻书翻笔记去背诵一遍。

《人际传播学》的话比较重要的是第三章、第六章和第九章的内容。我有把整本书看一遍但是重点做了这三章涉及到的理论的思维导图笔记。这些理论背诵一定要扎实,因为后续在写论述题的时候发现没背熟的话会很影响我写论述题。背诵方法大概就是先理解后记忆然后辅助记住一两个例子。不用一字一句地照着书里背,但是大体上要能说出理论的大致内含。因此有时候我会自己复述理论的内含和定义给自己听,并且联想记忆相关的例子。

《新闻采访方法论》和《新闻评论教程》两本书属于新闻实务理论。对于这两本书,我都是先看一遍全书之后做框架笔记,重点章节会做总结整理。在背诵这两本书的过程中,我自己总结了一些可能会考的新闻实务理论名词解释,比如:新闻导语、深度报道等等。补充比较好的报道案例等等。交大在今年并没有考时政填空,而是考了10分一个的名词解释,其中440就考到两个新闻实务名词解释,所以需要重视对于这部分的复习。新闻评论的知识点也很重要,几乎每年都会涉及。

《网络传播学》和《大众传播:范式与流派》这两本书是我在暑假补充看的两本书。这两本真的推荐看,特别是《网络传播学》。这一本书里基本都是可以用在论述题答题的表达,我记得考前我还再看了一遍书,把好的表达和句子记下来,准备考试的时候用。《大众传播:范式与流派》这本书我觉得对我复习帮助比较大的部分是对于经验学派源头的介绍以及批判学派的内容,补充了我复习中没有涉及到的部分。

10月开始就根据交大往年常考的知识点和当年的热点,整理了自己的热点专题笔记,大概整理了有20个专题左右,比如:技术学派、数据新闻、舆论、网络空间治理、VR、AR新闻等等。同时会看公众号的推文,整理一些好的报道案例和例子、名人名言、相关数据等等,用于优化论述题答题。

实务方面的复习则主要是新闻评论的复习,因为交大只考评论而且特别注重新闻评论。334和440共考两篇新闻评论,一篇大评论55分,一篇小评论30分。新闻评论的复习首先我是跟了机构的新闻评论课,先入了门知道新闻评论该怎么找论点立意、有什么论证方法等基础的知识。之后就开始每周有规律的练习新闻评论,不仅仅是机构的作业,我还会找其他公众号的题目自己加练,因为新闻评论确实对于跨考的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部分,我用了大概半年的时间才大致知道该怎么写出符合标准的新闻评论。在新闻评论的复习中,我每天都会看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板块(网页版),积累好的句型和表达,学习段落衔接和转折的方法等等。有时遇到好的观点也会记录下来。新京报评论和光明论我有时也会看,主要积累观点。写作表达还是参考的人民时评。还有新闻评论等实务练习觉得还是需要有人帮忙批改,才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且有针对性地提高。

最后在考试前一个月会用三年的真题进行三次限时模拟训练,确保自己能在考场把试卷完成,把握考试的节奏。

🦘

   心 态   

备考过程中的心态起伏应该是大家都会出现的。因为自己一个人复习总是会不知道自己进度是否适合,会担心自己考不上,因此经常会出现焦虑的情绪。复习也过程中难免有一个人偷偷哭泣的时候,难免也会有情绪低落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但是因为想要实现梦想的决心更大,所以我哭完隔天又会继续元气满满学习。

每天都进行高强度的复习总会有受不了的时候,在自己实在不想学习的时候我也会选择和朋友出去吃个饭或者在学校附近逛一逛、回宿舍看看剧等等。

最后想告诉每一个在追梦的人说,

即使前路漆黑,你也应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加油!!


- 晚 安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