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不在山上而在街上

 新用户6485T8fx 2021-05-18

图片来源:网络

1

最近,常想起一位朋友来。

如今,她已定居国外,成了一个可爱宝宝的妈妈。

她在北京CBD工作那会儿,我还在北师大读研究生。

最近,总想起她来,主要因为她曾与我细腻分享过“孤独”这件事儿。我是在最近才真正思考起它来。

而那时,却尚不能理解她的感受,因为从小习惯了自己跟自己玩儿,鲜少与“孤独”打过照面。

因此,时隔多年,往后回想,就很为自己的不能共情而感到自责与遗憾了。

零下十几度的北京夜晚,我们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经过天南门,而后,绕过中南海长长的红墙,并在那里久久驻足。

“你知道吗,雅?你看,北京这么大,光鲜亮丽的写字楼,川流不息的车辆,汹涌澎湃的人潮,可我怎么还是经常觉得孤独?”

“简直无法忍受的那种孤独,就像有什么东西抓心挠肺的,让人坐立不安。以后,你晚上没课,就过来陪我,好吗?”

有一天,从中南海走回天安门的路上,她对我说。

我嘴上应承着,但因为学业繁重,或主要源于我其实实在更爱独处,后来的日子,也就并未增加去陪她的频次。

2

2

1

三木清先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日本近现代哲学家。

关于孤独,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孤独,不在山上而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而在人群里。

以前年纪小,不是很懂其中深意,而今是全懂了的。

我自小在农村长大,大青山、玉米地、热灶房是我的游乐园,老黄牛、枯木柴、黄泥巴是我的好朋友,它们不会说话,我与它们交流,全靠想象在悄无声息里进行,于是,静默就被我看成了生命的固有状态了。

也因此养成了极强的独处能力。

如今,虽生活在繁华璀璨的大上海,但却仍极不爱往那些热闹喧哗的地方去。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坐着,偶尔要是觉得孤单了,也不会往人群中扎堆,而是会去回想那些温暖充实我心的儿时画面:

夏日的午后,母亲架着老花镜,坐在石榴树的浓荫里,一针一线缝补我们磨出洞了的衣裳,阳光透过密匝匝的叶子漏下来,在她的脸上跳动,大黄狗头枕在她的脚上,安心地打着盹儿,知了趴在树干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这个画面,它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静静,清清,淡淡,却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

知道吗?有一天,走在人潮拥挤的街头,人头撵动,纵横交错的方向,仿佛看不到尽头的天空,我置身于如此的洪流,却突然忘记了来时的路,迷失在人群中的小孩般大声的哭喊着,路人甲乙丙丁冷漠的看着已近成年的我,仿佛在笑话我........

那晚,回天安门的路上,朋友说。

这种孤独,你懂吗,雅雅?

那会儿,我是不懂得的,而今却是理解了。

孤独,它不在山上而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而在人群里。

三木清先生这样说。

3

1

好长一段时间,苏格拉底曾独自居住在山洞里,以哲学为生命,他不曾孤独过;

梵高一生未被人爱过,他用画笔勾勒生命,一株直抵星空的大树让他与宇宙有了链接;

陶潜采菊东南之下,悠然眺望南山,纵然无人叩响柴扉,也是自得其乐。

他们,都不曾感到孤独,因为他们学会了做自己的朋友,躬耕自己的精神净土,心田是丰盈充实的。

站在人流里,忘记了从哪里来,迷失了方向,身边甲乙丙丁匆匆而过,越热闹,越孤独。

当面朋友的那番描述,现在回想,又是说出了多少都市人的心声呢。

可,何以致此呢?

我的观点,其实已经暗含在了上面的字里行间里:

记住自己从哪里来;学会与自己交朋友;躬耕自己的精神乐土。

我始终忘不了自己的根,因此不论走到哪里,身处何地,身居何位,就很难产生迷失之感。

因而能让我真正肃然起敬的人,一定是那些如大地般坚实努力生活的人,那些虽高官厚禄、光彩夺目但实则华而不实的人,很难得到我的尊敬。

我来自黄土,所尊重的人格,自然便也如此了。

与自己交朋友,用心呵护自己的需求,每天留出时间与自己相处,实在也是极其重要的事儿了。

而,若是能够静默坚守、细心浇灌自己的精神之园,那么,心田绿水长流、此地花开,如此已是完满,又何来孤独呢?

因为孤独它从来不在独居自处的山上,而在人潮如织的街上。我们学会了内心的独处,也才能远离表面的孤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