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传奇--档案见证李强革命的一生

 苏迷 2021-05-18
苏州日报》2021年05月15日 B01版

  吕惠峰

  李强(1905-1996),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外贸部部长、国务院顾问、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在常熟市档案馆里保存着大量的李强档案,有他领导建立的常熟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常熟特别支部的珍贵信函,有重要科研成果的著作,有毛泽东给他的题词,有担任外贸部副部长的任命书、担任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期间的外交证件,有1955年当选院士的证书(扫描件),还有大量各个时期的照片以及使用过的实物等,共计202卷。这些档案见证了李强70多年的革命生涯。李强同志的一生,堪称红色传奇。

  李强,1905年9月生于常熟,原名曾培洪,字幼范。1913年至1919年,在常熟市塔前小学读书,1920年入杭州宗文中学,1923年入上海南洋路矿学校中学部,一年后进入大学部土木工程专业学习。1925年5月,参与“五卅”运动,并在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2月,受命回到家乡,领导创建常熟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常熟特别支部,并担任书记。其间,还为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研制炸药和手榴弹,是我党兵工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1927年5月,李强在武汉任中央军委特务科特务股股长。1928年10月,中共中央特科在上海成立,李强任第四科(负责交通、通讯)科长,是我党隐蔽战线的先驱。根据周恩来指示,李强自制了中共第一部收发报机,并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秘密无线电台,同时参与培养中共第一批无线电人才。1929年底,又奉命到香港建立第二个秘密无线电台。次年1月,沪港两地通报成功,这是我党自己制造的第一对通报电台,为开创我党领导的无线电通信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31年,李强前往莫斯科,在苏联邮电部通信科学院学习、研究,其间发表《发信菱形天线》一文,在苏联无线电界引起震动,被苏联政府提升为研究员,成为全苏联7位无线电专家之一,其研究成果被命名为“李强公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来到延安,白手起家,办起了枪炮厂、炸药厂、炼钢厂及制药厂、炼油厂等军工企业。1939年4月,生产出陕甘宁边区第一支七九步枪,这是我军军工史上自己制造的第一支步枪。仅1939年—1943年,延安军工厂就生产了步枪近万支、手榴弹58万颗、迫击炮弹近4万发。1944年5月,他获得特等劳动英雄称号,毛泽东为其亲笔题词“坚持到底”。解放战争时期,李强受命建造短波广播发射台,把新华社的声音传向全世界。新中国成立后,他任邮电部无线电总局和电信总局局长,同时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首任广播事业局局长,他是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1952年8月,李强被任命为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兼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他既是苏联援华建设项目的见证人和执行者,又在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技术专家和技术资料时与对方进行斗争。1955年,因为在无线电领域的成就,李强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文革”期间,在极其复杂困难的情况下开展外贸工作,同时出任国务院援越运输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主持援越物资运输工作长达十余年。1973年,李强担任对外贸易部部长。中国先后与40多个国家签署了贸易协定,李强还率领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20多个国家,打开了我国对外贸易工作新局面。“文革”结束后,李强第一个向中央提议利用外国贷款,推动引进第一条可口可乐生产线,为与欧美、港澳贸易作了大量工作。

  1996年9月,李强在北京逝世。中共中央给予他高度评价,称他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不仅是革命家,而且是科学家和经济专家,是我党一位难得的复合型人才,在科研领域、军工生产领域、广播电讯领域和外经贸领域都做了奠基性或开创性工作”。

  1997年4月,李强家属遵其遗愿将他的部分骨灰送归故乡。常熟市委、市政府在虞山西峰山顶松风亭一侧为他建了一座纪念碑,正面用隶书刻写着“李强叶落归根处”,背面用楷书刻写着李强同志生平简介。李强——这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常熟的骄子,就此长眠虞山。

  2019年9月,常熟市委、市政府在修缮李强故居的同时,将其拓展为李强革命历程展示馆,里面陈列着大量李强同志生平事迹档案,成为全面了解李强革命历程的最佳场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