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黑龙江波涛 2021-05-18

前几日为写西关大屋,走访不少地方,途中遇见很多别开生面的老建筑,在此记录一番。

下图是在吴财记旁边拍摄。单从立面看的话,这间屋子很简陋,也很小,但仔细看的话,能发现它屋檐下面居然有精美的木雕。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也是在吴财记附近,步出巷子,有一座民国建筑,平面菱形,高四层,立面是花岗岩墙体,侧面是水泥结构+青砖墙,这些不算奇特,奇特的地方是它三楼至四楼的阳台两侧居然建有两根爱奥尼柱式,突出两层阳台,凌乱见优雅,相当独特的构思。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这座城堡式的建筑,小窗明显是原有,但后来人硬生生开了几个大窗,用红砖填补墙体。有意思的是,像当铺这类建筑,古代总开不少窗眼,并且相当小。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如果在沙基一带逛逛,你会发现好多房子都很小,小得楼上楼下距离居然不足两米,当然,也有可能楼上的,里面还有楼梯,但无论如何,这些房子都很拥挤。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下面这幅在永庆坊附近,对面就是市场。这是一座连体西式建筑,立面虽独特,但并不罕见,罕见的是它的满洲窗,窗四周都有雕刻,用心良苦。估计这扇满洲窗历史也很久。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下面这座是少见的比较宏伟的建筑,大门叫“西关大宅门”,位于龙津西路与逢源正街交界处。那个大门真的很壮观,应该是广州最壮观的大门,各种雕刻充盈其上,上面更有女儿墙。这个大门既有西关大屋的要素,又结合骑楼构造,立面采用青砖,但侧面却是红砖,也许,在民国时,青砖开始越来越少了。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发觉美的概念,大部分人都是相通的,例如爱奥尼柱式,也是这座建筑所采用。更为奇特的是,它还结合须弥座做底。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这张引用自广州日报,道路无车,一镜全现。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离西关大宅门不远,又有一座很奇妙的骑楼,开间很窄,但二楼是一个很大的圆洞,洞里有正方形的满洲窗,周围都是砖雕,上有女儿墙,相当有趣。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古代有钱的广州人,显然不会轻视安全方面,但在注重安全之余,也很讲究美感,你看下面这个防盗窗,就用复杂的图案构成。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这一栋显然很年轻,为什么?因为它的屋檐已完全不是中式,而采用西式,估计是民国刚成立没多久时所建。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下面这幅是纯粹的中式屋檐。从报纸箱、电表箱等观察,不难推测出墙体很厚。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这座用红砖建造的小红楼,不但说明晚清之后,青砖越来越难得,同时也说明,当时人们越来越喜欢西式建筑。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小时候去西关民俗馆,还要门票,现在都不用了,而且当天就可以预约,进入参观。但现在看来,这座现代重建的西关大屋,除了外表尽然模仿之外,内在是荡然无存,例如墙面,虽然是青色的砖,但非常粗糙,砖缝也很大(立面砖缝较小),很多精华都没能体现出来。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下面这幅显然是民国所建,但都无一例外采用三重门结构,而且开很多窗。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有两处西关大屋都被改做幼儿园,里面的设施也完全被破坏,未必是幼儿园所为,但以前的风采都无法复原。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下面这幅也是在沙基一带,我当时第一眼就纳闷了,这么小的阳台,到底能起什么作用?站一个人都不容易……过去普通广州人的居住环境是非常简陋的,但就算再简陋,一些该有的装饰仍然必须有,就好像是战争时期,过年了人们依然要去花市买花。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好好的青砖墙面居然涂成白色。

漫步西关︱寻访昨日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