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万没想到,这件价值超10亿的国宝,竟然来自南京文物公司一位老师傅!

 好书风 2021-05-18




提到元青花,想必玩儿瓷的人没有不兴奋;但要提到“青花瓷王”,国家一级国宝,即如上这枚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大梅瓶,多少人知道它的神秘来头呢?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段这枚宝瓶那些惊险也离奇的经历吧。




图片

十根金条换来青花瓷王 

故事发生在1950年10月的一个傍晚,南京新街口一角,夜色渐浓,但街上依旧川流不息、车水马龙。

陈新民,南京文物商店的一位老师傅,也正在人群中漫步,悠闲享受这深秋金陵的韵味无穷,走着走着,突然其目光被街头拐角处一个小地摊吸引,他当即直奔摊儿前,蹲下身,小心翼翼的捧起摊主面前的那只青花儿梅瓶,在手里转圈儿仔细端详两分钟后,见多识广的陈师傅立即判断出:此非凡品!应该是元代的东西!

图片


多年的收藏经验让他知道,这件宝物实属可遇不可求,可称国之瑰宝。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对面那个梅瓶主人开口要价就是十根条子,一分不少。他知道,对面那个卖家显然也是懂行的人,所以都没有砍价。

他只是再次仔细端详起这枚宝瓶,整只器物装饰繁而不乱,纹饰布局疏密有致,尤其是宝瓶腹部描绘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图,让他尤为心动,因为图上每个人物的心理细节,都表露无遗。

图片

只见画面上,萧何求贤若渴的急切匆忙、韩信负气而走的郁郁寡欢、艄公摇动双桨的悠然自得,每个人物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传神生动。如此制胎、绘画、烧制,在陈师傅看来,简直达到登峰造极地步!

越看越不舍得放下,越看爱宝之心越强烈,如此举世奇珍,国之重器,怎么能眼看它再遭流落?陈师傅当即就承诺,要了!

就这样,半个世纪前那场街头地摊上一笔看似平常普通的文物买卖,谁能料想,后来引发了陶瓷界、文博界和考古界一场轰动大事件,顺便还牵扯出一件更为惊心动魄的盗墓案。

图片

图片

十亿不卖的国宝浮出之谜

这件宝瓶被陈新民捧回家悉心保存,就呈送给了南京文物公司(当时还是南京文物商店),后来经多位专家过眼鉴定,如陈新民当初判定一样,它就是一件绝世仅有的元代青花瓷。专家根据瓶身上图案,将它定名为“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大梅瓶”。

再后来,陈新民和文物公司,又将宝瓶呈送给了南京市博物馆。基于宝瓶的完美造型,它之经典历史故事刻画,以及它在陶瓷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南京市博物馆将它奉作“镇馆之宝”。

图片

上世纪60年代,这件宝瓶在北京、上海进行巡展,引来各方商讨热议,最终一致认定它就是“青花瓷王”,国家文物局又将其列为国家一级国宝,禁止出国(境)展览,外界甚至流传 “十亿不卖”的说法,价值连城。

而当宝瓶被呈送南京市博物馆后,它之来历也很快水落石出。原来,当时盗墓猖獗,特别是金陵一带,出现了各种盗墓团伙,尤其是以一个叫康永海为首的盗墓贼,使得南京周围的古墓遭受严重破坏。

陈新民花天价购得的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大梅瓶,正是康永海从黔宁王沐英墓中盗掘而出,最终警方也借助这件梅瓶线索,将包括康永海在内的盗墓团伙一网打尽。

说到这,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件梅瓶的面世经历,说出来何尝不是一部精彩电视剧?

图片

今天,这件绝世宝瓶已在南京市博物馆静静展出半个世纪之久,当我们前去观赏时,很难想象,如果当年没有南京市文物商店陈师傅恰好在新街口路边惊鸿一瞥,没有他的慧眼识瓶,没有他的爱宝之心,不惜千金果断入藏,没有他最后大义捐公,别说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再在博物馆里亲眼见到这件举世奇珍,中国陶瓷史上一件罕见杰作也可能从此失传。

当然,也不可能透过晶莹玉润的瓷片,回忆那段萧何、韩信和刘邦的楚汉传奇,以及透过大明朱元璋和封疆大吏沐英的君臣关系,一窥元末明初那段悠悠往事。

图片

故事还没完,更多秘密等你发现

图片

宝瓶前世今生的故事就和大家分享到此,事实上,对于包括南京文物公司在内的全国所有文物公司(商店),只要你走进店内,可以说,内里那些精致宝物,都有一番离奇奥妙经历可挖;站在柜台后和你闲聊攀谈的那位老师傅,更是看似寻常普通,实则多半也是位世外高手,莫测高深。

他们或曾在古玩行浸淫数十年,过眼奇珍异宝无数;或者在“鉴古易,鉴人难”的古玩江湖,早已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也或者,因为他们的千钧一念,曾亲手造就和见证了一场场可铭记史册的“古董局中局”。

RECOMMEND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