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监督

 渐华 2021-05-19
2021-05-06 23:27:18·

医院内部控制

监督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最后一个要素,包括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定期监督等,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体现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上,是公立医院从成长期到转型期过渡中,从管理者职能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活动。

在成长期,公立医院的规模小,人员及资源相对较少,院长及管理层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可以同时完成对医院运营活动的监督,对运营活动中发生的偏差能够及时纠正。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一方面迅速判断医院管理是否出现差错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纠偏过程比较长,对医院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映与解决,使得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变的十分困难。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独立性。独立的、高层次的监督,是内部控制第五个要素,要求公立医院具有专业监督功能的内部审计组织层次高一些,如果层次太低,传递到医院最高管理层的信息有被过滤掉的可能性。内部控制五要素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分析、判断医院的业务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方便患者就医及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医院的经济运营活动是否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理解这些要素,并将其贯彻到医院的医疗及业务管理流程,有助于健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监督检查是使医院内部控制成为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这个环节,内部控制工作就无法成为一个PDCA循环,就难以实现不断的优化和提升,内部控制就会成为一个静态而非动态的体系。监督检查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和独立评价,从实施频率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内部控制要求监督组织是独立的、高层次的,要重点查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业务审计,包括医疗业务、经济运营业务,而非财务审计,是通过流程改善来实现医院目标的。内部审计是医院的保健医,对医院起着保健作用,是威慑,是剑在手隐而不发,审计的对象是事而不是人。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特征。以医院战略、预算、内控标准、业务标准、技术标准和经济法规为依据,内部审计从最初的事后监督转化为事中监督、事前审计,进而完善了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专项审计是对医院有关部门和项目进行的内部审计,包括对政府采购项目全过程、重大经济事项进行的专项审计与监督。内部审计要配合医院的质量管理和内部控制,重点对医院的工程维修、物资采购等进行专项审计,要定期检查医用耗材和物资的购买、领用与库存是否配比,要检查科室二级库的库存,防止出现库存量过大,占用医院的资金、人力、物力,以及造成浪费。同时,医学工程部门、护理部也负有检查科室二级库的职责。

内部控制是医院管理层获取资源并通过医院高效运用资源,最终实现经济运营目标的一系列措施,医院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都与内部审计职责息息相关。作为内部控制的监督工具,内部审计以其相对独立、客观的立场和专业技能,以及对医院运营情况的全面了解,能够科学评判内部控制的各项活动,并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

三、内部审计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基石。内部审计有助于宣传医院的管理政策、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自我诊断和自我审计制度。内部审计通过计量和评价其他各项控制的有效性来发挥作用,内部控制的性质决定着内部审计的性质。内部审计能否发挥对内部控制其他四个要素的监督作用,取决于医院最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目前,内部审计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影响没有起到应有作用的原因:一方面是内部审计机构缺乏训练有素的审计人员,无法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咨询;另一方面是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地位不高,医院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医院领导的受托责任意识不强,是内部审计未能在组织中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内部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客观评估内部控制的效果,从而帮助医院管理层改善医院运营和治理。

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范围。包括各项经济活动、医疗业务活动、科研及临床试验活动、教学活动、医联体等,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活动。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既包括现在的活动,也包括未来的活动;既包括经济活动,也包括医疗业务和教学科研活动等。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是具体的实施时间却是不确定的;审计标准是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控制技术,时常采用抽样技术。内部审计依据排定的日期进行,并不是有规律地进行。

从审计必要性分析,内部审计不是法律强制的,是由医院管理层决定的,经常在提出建议再进行后续审计时遇到自己建议落实的问题。内部审计主要是保护性服务和建设性服务,是评估控制,不会给医院以外的人提出意见;内部审计报告的接受人是医院的书记或院长。内部审计的重点是医院内部各个层级和各种业务,同时需要经常性地寻找、测定及选择审计方案,当管理层要求时,需要解决涉及到的所有问题。内部审计人员一方面需要有与注册会计师相似的专门知识,另一方面需要足够多的实践经验,才能解决问题。

五、风险导向审计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内部审计的功能,在提出建议、改进工作时会遇到很多的干扰和阻力。内部审计对于强化医院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建立和健全医院治理机制、实现医院战略目标,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风险导向观念下,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由“控制”转向“风险”,将年度审计计划与医院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确保审计计划和医院运营计划的高度一致。

在当前及未来,风险管理成为医院治理的一个中心要素,风险控制成为医院内部审计的关键流程,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从测试控制转变为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控制仍然是重点,但是,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运营风险,才是内部审计的焦点。目前我国的医院内部审计尚未与医院治理相结合,进而成为医院治理的有机部分,而是仍将主要精力用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检查和经济运营的监督。内部审计需要从强调确认和测试控制完整性,逐步转向强调确认和测试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总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不应该再是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应该是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带动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提升,促使内部控制发挥积极作用。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为提高审计效率,必须把有限的审计资源优先应用到风险严重的项目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