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长生殿》就是一曲《葬花吟》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21-05-19

    土默热

《长生殿》就是一曲《葬花吟》

《红楼梦》书中写了几十首诗词歌赋,红学家们最欣赏的是黛玉的《葬花吟》,最解释不清的也是《葬花吟》。查蔡义江等红学大家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等专著,对《葬花吟》中“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等莫名其妙的诗句,既不作注释,也不加鉴赏,只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用意甚难把握贯通”来搪塞,并用猜笨谜式的“谶语”解释黛玉命运葫芦提了事。

昨夜庭外悲歌发”,黛玉作《葬花吟》的“昨宵”,书中并没有关于她闻听“悲歌”的描写;“庭外”又是何意,是潇湘馆户外么?“悲歌”与“花魂”、“鸟魂”又有什么关系?梁间燕窝可称巢,但“香巢”在古汉语中却有其特殊含义,一般指青年男女构筑的爱巢;书中黛玉虽深爱着宝哥哥,但却未达到二人构筑“香巢”同居的地步,黛玉为什么要悲吟“三月香巢初垒成”?又为什么感慨“梁间燕子太无情”,以至于“人去巢空梁也倾”?

这也算林林总总的红学悬案之一吧,至今在红学界仍处于无解状态。百年红学也算一家老店了,虽然说诗无达诂,即便不“达”也得解啊,为什么一首诗解了百年仍然无解?是红学家们的才力不够么?是红学界发现的证据不足么?似乎都不是,那么多红学家皓首穷经,把曹雪芹的八代祖坟挖了个底朝天,可就是解决不了这件悬案。说到底是因为百年红学看错了《红楼梦》的“朝代年纪”和“地域邦国”。当把你的视角从乾隆年间北京西山那个曹雪芹身上,转回到康熙年间三生石畔洪昇身上,这一切悬案都迎刃而解了。

《红楼梦》是《长生殿》旧谱填新词,是套用《长生殿》的故事架构和文化意境,去写洪昇夫妇和蕉园姐妹的悲喜人生。书中宝玉、宝钗、黛玉三人的名字,都出自作者钟爱的“天宝明皇、玉环妃子”,宝钗、黛玉二人形象“钗黛合一”于“兼美”杨贵妃,宝钗“鲜艳妩媚”得杨玉环之形,黛玉“袅娜风流”得杨玉环之神,二人身上都有杨贵妃的影子。黛玉所作三首歌行体诗赋:《葬花吟》,《桃花行》,《秋窗风雨夕》,以及宝玉的《芙蓉女儿诔》,诗中囫囵不解之处,查《长生殿》描写李杨爱情的故事,皆可找到其原始出处。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一句,并非写黛玉与宝玉筑了什么“香巢”,而是出自《长生殿》天宝明皇与玉环妃子构筑爱巢的意境。《长生殿》作者常将将李杨之情形容为筑巢,第二十七出《冥追》:“便是娉婷袅娜,落来的好巢窝”,便是以鸟喻人讴歌爱巢。剧中在第四出《春睡》中,描写李杨二人之“香巢”初筑成,阳春三月,玉环妃子在爱巢中“海棠春睡”的故事。其后马嵬埋玉,贵妃玉殒香消,自然是“梁间燕子太无情”,“人去梁空巢也倾”了。

《长生殿》作者化用秦太虚的一首《海棠春》,来表现贵妃春睡的场景: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老〕翠被晓寒轻,〔贴〕宝篆沉烟袅。〔旦〕宿酲未醒宫娥报,〔老、贴〕道别院笙歌会早。〔旦〕试问海棠花,〔合〕昨夜开多少?到了《红楼梦》书中,再用秦可卿房间的《海棠春睡图》和秦太虚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来引导宝玉进入太虚幻境之梦,足见《红楼梦》书中“太虚幻境”和“警幻仙姑”的意境勾画,也出自《长生殿》。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出自《长生殿》第四十五出《雨梦》。剧中写唐明皇李隆基“自幸蜀还京,退居南内,每日只是思想妃子。前在马嵬改葬,指望一睹遗容,不想变为空穴,只剩香囊一个。不知果然尸解,还是玉化香消?徒然展转寻思,怎得见他一面?今夜对着这一庭苦雨、半壁愁灯,好不凄凉人也!”“愁深梦杳,白发添多少。最苦佳人逝早,伤独夜,恨闲宵。”“不堪闲夜雨声频,一念重泉一怆神。挑尽灯花眠不得,凄凉南内更何人?”

冷风掠雨战长宵,听点点都向那梧桐哨也。萧萧飒飒,一齐暗把乱愁敲,才住了又还飘。那堪是凤帏空,串烟销,人独坐,厮凑着孤灯照也,恨同听没个娇娆。(泪介)猛想着旧欢娱,止不住泪痕交。(内打初更介)(小生内唱、生作听介)呀,何处歌声,凄凄入耳,得非梨园旧人乎?不免到帘前,凭阑一听。(作起立凭阑介)此张野狐之声也,且听他唱的是甚曲儿?(作一面听、一面欷掩泪介)(小生在场内立高处唱介):

“万山蜀道,古栈岧峣。急雨催林杪,铎铃乱敲。似怨如愁,碎聒不了,响应空山魂暗消。一声儿忽慢袅,一声儿忽紧摇。无限伤心事,被他逗挑,写入清商传恨遥。”(生悲介)呀,原来是朕所制《雨淋铃》之曲。记昔朕在栈道,雨中闻铃声相应,痛念妃子,因采其声,制成此曲。今夜闻之,想起蜀道悲凄,愈加肠断也。读到唐明皇宵夜听庭外伶工张野狐唱《雨霖铃》,还不晓得林黛玉“昨宵庭外悲歌发”之意么?

听淋铃,伤怀抱。凄凉万种新旧绕,把愁人禁虐得十分恼。天荒地老,这种恨谁人知道。你听窗外雨声越发大了。疏还密,低复高,才合眼,又几阵窗前把人梦搅。【哭相思】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李隆基止不住对贵妃的思念,日日夜夜只是“玉漏听长短,芳魂问有无。随后作者便在第四十六出《觅魂》及其后的《补恨》中,描写“九天青鸟使”杨通幽,奉李隆基之命,上天入地寻觅杨贵妃的“芳魂”的故事。

杨通幽在蓬莱仙境寻觅到杨贵妃的芳魂后,对她说:那上皇啊,精诚积岁年,说不尽相思累万千。镇日家把娇容心坎镌,每日里将芳名口上编。听残铃剑阁悬,感衰梧秋雨传。暗伤心肺腑煎,漫销魂形影怜。对香囊呵惹恨绵,抱锦袜呵空泪涟,弄玉笛呵怀旧怨,拨琵琶呵忆断弦。痛娇花不再鲜,盼芳魂重至前以“羞花”著称的杨贵妃芳魂当然便是“花魂”,这就是黛玉诗“知是花魂与鸟魂”的出处,也是黛湘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意境之出处。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冷土掩风流。”葬花的香丘何在?就在马嵬驿庭外。《长生殿·传概》:“回銮改葬,只剩香囊。”《长生殿·尸解》:“我胸前有锦香囊一个……不免解来留下便了……他日君王见收,索强似人难重觏。”《长生殿·弹词》:“一抔土是断肠墓穴”;《长生殿·改葬》:“当时花貌与香躯,化虚无,一抔空墓。”至于“风流”一词,几乎就是《长生殿》中杨贵妃的特指。从这个意义上说,《长生殿》作品本身就是一曲悲歌《葬花吟》!

《红楼梦》之《葬花吟》,明写黛玉葬大观园落花,暗寓《长生殿》埋葬“羞花”之杨贵妃,其意甚明。“花谢花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葬花吟》开篇即云“红消香断”,说到底就是指杨贵妃香消玉殒,叹有谁怜惜;“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也是借花喻人,马嵬墓空,香魂难觅;“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吟》结句感叹“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就是人亡,就是“羞花”美人杨贵妃“红消香断”!

大观园“葬花”者何人?明是《红楼梦》书中林黛玉,实为《长生殿》作者洪昇。红学家们知道,《葬花吟》的撰写因袭了唐伯虎的《花下酌酒歌》、《一年歌》,却不知《长生殿》作者洪昇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专程前往苏州桃花坞拜谒唐寅墓,在墓前自叹道:“颇学吴趋年少狂,逃禅垂老悔词场。不知他日西陵路,谁吊春风柳七郎?”洪昇效法屈子李白“泪尽而逝”后,友人悼诗也说:“失足久无人济溺,招魂剩有鬼还乡。江南儿女应传语,分取钗钿吊七郎。”洪昇自己和友人都把洪昇比附为“奉敕填词”的柳七郎,这就是《葬花吟》中“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出处吧?

《红楼梦》中黛玉那首凄楚感人的《秋窗风雨夕》,以“秋夜、秋灯、秋风、秋雨”之境界,述说自己那挥之不去的“离情”。这个意境很感人,但确有过分之嫌,以黛玉之年龄和经历,似不应凄苦至此。当你知道这首《秋窗风雨夕》,乃是仿照《长生殿》剑阁闻铃意境创作的,本来描写的就是唐玄宗在“秋夜、秋灯、秋风、秋雨”中,思念自己与杨贵妃之离情。下面让我们对比着读一读这两首“秋窗风雨夕”吧——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秋窗风雨夕》

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

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

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

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

白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

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

语娉婷,相将早晚伴幽冥。

一恸空山寂,铃声相应,阁道棱赠,似我回肠恨怎平!

——《武陵花》

 

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大家都知道明诔晴雯,暗诔黛玉,其实在更深层次上,诔的是《长生殿》,诔的是杨贵妃。杨贵妃的形象“芙蓉如面柳如眉”,民间传说是芙蓉花神,故《红楼梦》中要让晴雯死后成为芙蓉花神,作“芙蓉诔”诔之。晴雯者,“情文”也,《长生殿》也。诔词中“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本身就是杨贵妃马嵬埋玉时以“金钗钿合”殉葬的描写;“闺帏恨比长沙,巾帼惨于羽野”,丫头晴雯当不起,贵妃杨玉环当得起。

从以上对《红楼梦》书中《葬花吟》以及《芙蓉诔》、《秋窗风雨夕》等诗句的解析看,《红楼梦》书中故事意境基本上都出自《长生殿》,《红楼梦》是《长生殿》旧瓶装新酒,旧谱填新词,两部作品是同一作者孕育的孪生姊妹花。倘认定其他任何人为《红楼梦》作者,都无法解释两部作品间故事意境的呼吸相通,因为文学意境只是作者自己的感悟,是别人模仿不出也抄袭不到的。关于《红楼梦》诗词意境与《长生殿》关系的研究,网友姬健康和聂桥有系列好文章,现选择两篇黏贴于后,供红学友人一并欣赏。朋友们已经研究过的内容,笔者就不再重复了。

                              2015年12月

 

附一:

《还原〈葬花吟〉 更爱〈红楼梦〉》

姬健康

笔者又要用铁的事实来证明《红楼梦》只能是南人所写,是纯粹的温柔水乡杭州人洪升的泣血之作。《红楼梦》的诗词歌赋几十首,不分形式,在所有红学爱好者心里印象最深、首推第一的应该是《葬花吟》吧?好吧,我们就从这首长诗说起,笔者今天要将这首诗抽丝剥茧,层层推进,让我们广大红迷看看它到底是为谁埋葬的花瓣、唱出的歌吟?

《葬花吟》出现在书中第二十七回,严格来说,故事还没真正展开,林黛玉也没见遇到什么真正的艰难或迫害,在上一回还春困发幽情来着,只碰到拌一拌小嘴、叫门门不开等一些琐碎小事,见到桃花飘零,就连想起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了?红学家们都指这是黛玉命运的预言,是谶语。但小说在读者毫无心理准备、也无任何受迫害苗头的情况下这么写,无论如何看不出有什么高明之处。这是一首与故事内容完全脱节的长诗,因为我们没有看到黛玉、宝玉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不知是谁破坏、摧毁了这已筑好的巢?各位朋友,你们读到二十七回处,已经看出了诗中描写的这些场景了吗?如果你们说看到了,笔者只能由衷地敬佩你们,因为你们也是天才。

首先我们知道,《葬花吟》的撰写诗意是因袭了唐伯虎的《落花诗》、《花下酌酒歌》、《一年歌》等诗的,通过对比,这也是可以认定了的。那么在众多的《红楼梦》作者著作权人中谁与唐伯虎渊源最深呢?只能是洪升,有事实为证:洪升《长生殿》案发、彻底失去补天之机后,曾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专程前往苏州拜祭唐寅墓,并有一番感慨:予落拓浮名,虽不及六如万一,然后先境地,亦颇相似。遂作诗自叹:不知他日西陵路,谁吊春风柳七郎?

我们知道,在四大美人中,只有杨贵妃是以羞花为代表的。所以,在《葬花吟》的开首,作者就吟道: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红与香,外表看是指花,实际上是指杨贵妃,因为杨贵妃有红与香的特征,杨有红玉红汗红泪红云的记载,翻阅一下《开元天宝遗事十种》及《长生殿》就知道了;明朝时,有人在华清池石阶上看到一块红斑,就传说这是杨贵妃飞天时留下的印记呢!此事请见《坚瓠集》;香更是杨贵妃的专利了,其有香玉香肩香喉香纱香车香尘等记载,还是翻一翻《开元天宝遗事十种》和《长生殿》,一目了然。接着我们来看一看《葬花吟》主要诗句与《长生殿》戏词的对比:

闺中女儿惜春暮。《长生殿-弹词》有:闲步寻芳惜好春。

三月香巢已垒成。《长生殿-惊变》有:恋香巢秋燕依人。

洪升有将李杨之情形容为筑巢的癖好,请看《长生殿-冥追》:便是娉婷袅娜,落来的好巢窝;《长生殿-弹词》:可正是玉楼中巢翡翠(笔者注:翡翠是鸟名,戏中比喻李杨的恩爱)。

梁间燕子太无情。这里的梁间燕显然代指恶势力了。请看《长生殿-疑谶》:笑他每似堂间处燕,有谁曾屋上瞻乌!这是郭子仪嘲笑安禄山的话,把安比喻成堂间燕太无情的不就是恩将仇报的安禄山吗?

阶前闷杀葬花人。《长生殿-私祭》有:叹夜来风雨催花葬(笔者注:押韵倒置)。

洒上空枝见血痕。《长生殿-弹词》有:俺一似惊乌绕树向空枝外。这里的空枝见血痕是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蔡义江解释道:蜀帝魂化杜鹃鸟,啼血染花枝,花即杜鹃花。所以下句是:杜鹃无语正黄昏。洪升在《长生殿》中多处用杜鹃啼血的传说来比喻杨贵妃的冤死,请看《长生殿-闻铃》:只见阴云黯淡天昏暝,哀猿断肠,子规叫血;《长生殿-哭像》:悲风荡,肠断杀数声杜宇,半壁斜阳;《长生殿-弹词》:只伴着呜咽咽的望帝悲声啼夜月(笔者注:望帝,即古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禅位于人后,自己变成了杜鹃);《长生殿-见月》:离南京不听鹃啼(笔者注:此南京指当时的成都);《长生殿-觅魂》:致使得娇怯怯游魂逐杜鹃;《长生殿-重圆》:梨花玉殒,断魂随杜鹃。从贵妃屈死,到月宫重圆,杜鹃啼血的故事一直伴随着读者。假如林黛玉是一个民间女子,她有什么背景可以与杜鹃啼血的传说联系起来呢?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长生殿-雨梦》有:今夜对着这一庭苦雨、半壁愁灯,好不凄凉人也!......你听窗外雨声越发大了。疏还密,低复高。才合眼,又几阵窗前把人梦搅。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长生殿-窥浴》有:则那些无情花鸟也情痴。从《新唐书》、《唐语林》等书记载中我们知道,在唐玄宗时期,花鸟使代表着妃嫔,杨贵妃自然是妃子,更何况花自羞已直接点出了羞花的主人了。

未若锦囊收艳骨。《长生殿-尸解》有:我胸前有锦香囊一个......不免解来留下便了......他日君王见收,索强似人难重觏。

净土掩风流。《长生殿-弹词》有:一土是断肠墓穴;《长生殿-改葬》有:当时花貌与香躯,化虚无,一空墓。至于风流一词,《长生殿》里形容杨贵妃俯拾皆是,不举了。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长生殿-密誓》有:瞬息间,怕花老春无剩......断肠枉泣红颜命!

事实上,洪升有一首《杨花篇》长诗,其中有许多意境、词语与《葬花吟》相同或相近,这里录最后四句:

君不见花开花落几时频,垂柳垂杨几度春。一朝飞作燕山雪,卷地漫天愁杀人。(《葬花吟》有:一朝飘泊难寻觅。阶前闷杀葬花人。)

还原至此,肯定是有人不服气的,他们可以找出十条八条的破绽之处反诘笔者的对比考评,是牵强,是附会。好吧,如果有人将下面的文字驳倒,笔者一定服从这位朋友的意见,作出深刻的反思。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我们知道,红楼故事是完全发生在家族内部的,即使是以后触犯了朝廷戒律,被抄家下狱,也不可能说是庭外发生了什么悲剧,林黛玉的命运更不可能与外部有什么联系。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说庭外呢?当笔者用铁的证据揭开谜底时,我们就知道,这前面短短七个字,其实是包含了时间、地点、内容的。我们还是离不开《长生殿》及其天宝遗事的注释。

先说昨宵,就是昨天夜里。《长生殿》第二十五出戏《埋玉》是讲杨贵妃命绝马嵬坡的,紧接着是第二十六出戏《献饭》,开场就是唐明皇唱道:

懊恨蛾眉轻丧,一宵千种悲伤。早来慵把金鞭,午余玉粒谁尝。寡人匆匆西幸,昨在马嵬驿中,六军不发,无计可施,只得把妃子赐死。

这里的都是时间定位,已将昨宵这一时间点交代得清清楚楚了。

再说庭外,庭外可以解释成院外宫庭外,如果说是林黛玉家里发生什么事,说庭外、院外都不着边际,说杨贵妃之死发生在宫庭外也扯得太远;但这个庭外指的是驿庭外就合情合理了,因为马嵬是个驿站,所以《长生殿》和《开元天宝遗事》等书中都记载称马嵬驿,又称驿庭,请看《长生殿-神诉》:

当日个闹镬铎激变羽林徒,把驿庭四面来围住。

《长生殿-雨梦》:

为陛下朝想暮想,恨萦愁绕,因此把驿庭静扫。

宋乐史所撰《杨太真外传》也是同样记载:

力士遂缢(杨贵妃)于佛堂前之梨树下。......祭后,六军尚未解围。以绣衾覆床,置驿庭中。

杨贵妃缢死于马嵬驿庭外的佛堂梨树下,这是实实在在的史料记载。至于悲歌发就是一宵千种悲伤了。

所以,这两句诗的真实诠释是:昨晚上马嵬驿庭外发出的悲声,(你们)知不知道是花鸟使灵魂的哀号吗?

这就是《葬花吟》真正的内含。当然了,洪升在这里让林黛玉吟唱这首长诗,自然要与现有的故事脉络相连接,才会有一些与黛玉本身命运相符的元素在诗中,这也是必然的,但再怎么变化,洪升借助黛玉的形象、吟唱抒发自己对李杨故事的热爱、专注以及对《长生殿》斥革案的控诉,也是在诗中打上深深的烙印的,是无法洗蜕干净的。

从专程拜祭唐寅墓到《杨花篇》诗意,从香巢、空枝到羞花、葬花,从杜鹃啼血到昨宵庭外,从掩风流、红颜老到一代红颜为君尽(《长生殿-埋玉》语),步步紧连,环环相扣,这不是证据链是什么?是文字游戏吗?是秦学、霍氏的无稽探佚吗?红学考证讲证据,谁能否定笔者的这些合情合理的对照不是证据?前人的零碎记载是证据,文字对应、文学梳理、文化解析得出的结论就不是证据?如是,那还要历史学家干什么?不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认真探究吗?那就只设个档案保管员就万事大吉了!

《葬花吟》的真正谜底已经揭开,静下心来,反复品味诗意,不但没有消减它的艺术魅力,反而更增添了它的厚重感,对洪升无与伦比的艺术创造力更加的钦佩。对土默热教授开创的红学之路更是看到了光明的前景,不是以谁的不屑、抵触甚至辱骂而发生丝毫的减色。笔者今天还原了《葬花吟》的深层意味,使我们更加热爱《红楼梦》,热爱我们这块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华精英的江南土地。

 

附二:

《秋窗风雨夕》与《雨梦》文学比较

(原名:两个“四十五”之文学比较)

聂桥

在文章的开头,我想给大家出一道语文选择题:

你听窗外雨声越发大了。

你听雨越发紧了。

对于这两句,我给出三个答案,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

A:同一部作品中的句子;B:同一作者两部文学作品中的两个句子;C:相隔百年的两部文学作品中的句子,是后者刻意模仿前者。

如果这让高考考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大部分会选择A。因为两个句子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如果是在不了解两书的背景的的情况下的话,我宁愿选择AB。因为相同句子一个作者可以在同一部作品中反复使用,也可能在另一部作品中再次使用,完全是创作习惯的自然流露。

但是如果我告诉大家第一句出自洪昇的《长生殿》第四十五出【雨梦】,第二句出自古典名著的《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那情形可就大不一样了,一定就会有些鼎鼎大名的专家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了,因为《红楼梦》必须是曹雪写的,和《长生殿》怎么像也是曹雪芹从洪昇那里学来的,哪怕是捧着《长生殿》去创作《红楼梦》,那也不叫抄袭。

不过,这曹雪芹抄的也有点忒多了点,难道中国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就是抄出来的吗?

笔者这样说是因为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闷制《秋窗风雨夕》的一段里与《长生殿》第四十五出【雨梦】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不是相象),正如博友姬健康所说的那样:“《雨梦》就是《闷制风雨词》的素材源头; ”下面我就稍微展开一点对两个四十五回(出)的相关对应点作一比较。

一、一样风雨夜(宵)

   【雨梦】的故事发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秋夜,正所谓“冷战长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写《秋窗风雨夕》也同样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有《秋窗风雨夕》中的句子为证“罗衾不奈秋力,残漏声催秋急。连脉脉复飕飕”。

关键词:“风”;“雨”; “宵”

二、一样的离愁情节

【雨梦】一出的离愁情节来自于唐明皇对马嵬坡上香消玉殒的爱妃杨玉环的思念:“凄凉万种新旧绕,把人禁虐得十分恼。天荒地老,这种谁人知道。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的心情是同样的凄凉,“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份凄凉里同样带着浓浓的离愁情结:“泪烛摇摇爇短檠,牵动离情。”

关键词:“凄凉”;“”;“”。

三、一样的愁(秋)灯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再伴上昏暗的灯光同样会让人愈感悲凉。

【雨梦】中有“对着这一庭苦雨、半壁愁灯,好不凄凉人也!

《秋窗风雨夕》中有“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长。”

“秋灯”实际上就“愁灯”,愁者,秋之心也。

关键词:“”;“秋”;“”;“”。

四、一样的雨滴树梢

两个四十五回(出)讲的都是发生在一个风雨夜的故事,故事中的两个主人不约而同的为滴在树梢上的雨声所烦扰。只不过唐明皇的窗外是梧桐,而黛玉的窗外是竹子。

冷风掠雨战长宵,听点点都向那梧桐也。

我只道谁惊残梦飘,原来是乱雨萧萧,恨杀他枕边不肯相饶,声声点点到寒梢,只待把泼梧桐锯倒。”唐明皇生起气来真像个孩子。

再看看《红楼梦》的第四十五回:

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记得黛玉还曾经说过,我就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是喜欢还是烦脑呢,全看人当时的心境了。

大家是否注意到,两个四十五回(出)所描绘的雨点都只滴到了“寒梢”上,这边是“梧桐哨”,那边是“竹梢”,难道雨会只滴到树梢上吗,一般作家一定会写滴到树叶上,但洪昇就是这样一个不同凡响的作家,总要向顶峰迈进,连雨滴都得滴向最高点(梢)。

关键词:“”;“”。

五、一样的挑灯难眠泪痕交

    【雨梦】:“挑尽不得,凄凉南内更何人。”...“猛想着旧欢娱,止不住痕交。
    《秋窗风雨夕》:“抱得秋情不忍,自向秋屏移泪烛。”

表达都是灯下难眠,独自流泪的状态。

关键词:“灯(烛)”;“”;“”。

六、与《长生殿》其它出戏共同的词汇

此外,《秋窗风雨夕》的几个特殊词句在《长生殿》的另外几出戏里均有对应。

《秋窗风雨夕》: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长生殿》二十九出【闻铃】,唐明皇在剑阁遇到了风雨,“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

《秋窗风雨夕》:“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黛玉的《菊梦诗》也有“衰草寒烟无限情”之句。

《长生殿》第二十七出【冥追】杨玉环之魂来到自己的坟前“度寒烟蔓草坡,行一步一延俄。”

 

怎么样,高度一致的天气,高度一致的环境,高度一致的道具,高度一致的心绪和高度一致的词汇,不知曹雪芹们还好不好意思说他不是在抄袭,吴伟业和方以智们还敢不敢再编出什么洪昇改手稿的鬼话。

    

附录1《长生殿》第四十五出【雨梦】

                
  【越调引子·霜天晓角】(生上)愁深梦杳,白发添多少。最苦佳人逝早,伤独夜,恨闲宵。
  不堪闲夜雨声频,一念重泉一怆神。挑尽灯花眠不得,凄凉南内更何人。朕自幸蜀还京,退居南内,每日只是思想妃子。前在马嵬改葬,指望一睹遗容,不想变为空穴,只剩香囊一个。不知果然尸解,还是玉化香消?徒然展转寻思,怎得见他一面?今夜对着这一庭苦雨、半壁愁灯,好不凄凉人也!
  【越调过曲·小桃红】冷风掠雨战长宵,听点点都向那梧桐哨也。萧萧飒飒,一齐暗把乱愁敲,才住了又还飘。那堪是凤帏空,串烟销,人独坐,厮凑着孤灯照也,恨同听没个娇娆。(泪介)猛想着旧欢娱,止不住泪痕交。
  (内打初更介)(小生内唱、生作听介)呀,何处歌声,凄凄入耳,得非梨园旧人乎?不免到帘前,凭阑一听。(作起立凭阑介)此张野狐之声也,且听他唱的是甚曲儿?(作一面听、一面欷歔掩泪介)(小生在场内立高处唱介)
  【下山虎】万山蜀道,古栈岧峣。急雨催林杪,铎铃乱敲。似怨如愁,碎聒不了,响应空山魂暗消。一声儿忽慢袅,一声儿忽紧摇。无限伤心事,被他逗挑,写入清商传恨遥。
  (内二鼓介)(生悲介)呀,原来是朕所制雨淋铃之曲。记昔朕在栈道,雨中闻铃声相应,痛念妃子,因采其声,制成此曲。今夜闻之,想起蜀道悲凄,愈加肠断也。
  【五韵美】听淋铃,伤怀抱。凄凉万种新旧绕,把愁人禁虐得十分恼。天荒地老,这种恨谁人知道。你听窗外雨声越发大了。疏还密,低复高,才合眼,又几阵窗前把人梦搅。
  (丑上)西宫南内多秋草,夜雨梧桐落叶时。(见介)夜已深了,请万岁爷安寝罢。(内三鼓介)(生)呀,漏鼓三交,且自隐几而卧。哎,今夜啊,知甚梦儿得到俺眼里来也!(仰哭介)
  【哭相思】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睡介)(丑)万岁爷睡了,咱家也去歇息儿咱。(虚下)(小生、副净扮二内侍带剑上)幽情消未得,入梦感君王。(向上跪介)万岁爷请醒来。(生作醒看介)你二人是那里来的?(小生、副净)奴婢奉杨娘娘之命,来请万岁爷。
  【五般宜】只为当日个乱军中祸殃惨遭,悄地向人丛里换妆隐逃,因此上流落久蓬飘。(生惊喜介)呀,原来杨娘娘不曾死,如今却在那里!(小生、副净)为陛下朝想暮想,恨萦愁绕,因此把驿庭静扫,(叩头介)望銮舆幸早。说要把牛女会深盟,和君王续未了。
  (生泪介)朕为妃子百般思想,那晓得却在驿中。你二人快随朕前去,连夜迎回便了。(小生、副净)领旨。(引生行介)
  【山麻稭】(换头)喜听说如花貌,犹兀自现在人间,当面堪邀。忙教、潜出了御苑内夹城复道,顾不得夜深人静,露凉风冷,月黑途遥。
  (末上拦介)陛下久已安居南内,因何深夜微行,到那里去?(生惊介)
  【蛮牌令】何处泼官僚,拦驾语哓哓?(末)臣乃陈元礼,陛下快请回宫。(生怒介)唗,陈元礼,你当日在马嵬驿中,暗激军士逼死贵妃,罪不容诛。今日又待来犯驾么?君臣全不顾,辄敢肆狂骁。(末)陛下若不回宫,只怕六军又将生变。(生)唗,陈元礼,你欺朕无权柄,闲居退朝。只逞你有威风,卒悍兵骄。法难恕,罪怎饶。叫内侍,快把这乱臣贼子首级悬枭。
  (小生、副净)领旨。(作拿末杀下,转介)启万岁爷已到驿前了。请万岁爷进去。(暗下)(生进介)
  【黑麻令】只见没多半空寮、废寮,冷清清临着这荒郊、远郊。内侍,娘娘在那里?(回顾介)呀,怎一个也不见了。单则听飒剌剌风摇、树摇,啾唧唧四壁寒蛩絮,一片愁苗、怨苗。(哭介)哎哟,我那妃子啊,叫不出花娇、月娇,料多应形消、影消。(内鸣锣,生惊介)呀,好奇怪,一霎时连驿亭也都不见,倒来到曲江池上了。好一片大水也。不堤防断砌、颓垣,翻做了惊涛、沸涛。
  (望介)你看大水中间,又涌出一个怪物。猪首龙身,舞爪张牙,奔突而来。好怕人也!(内鸣锣,扮猪龙、项带铁索、跳上扑生;生惊奔,赶至原处睡介)(二金甲神执锤上,击猪龙喝介)唗,孽畜,好无礼!怎又逃出,到此惊犯圣驾,还不快去。(作牵猪龙、打下)(生作惊叫介)哎哟,唬杀我也。(丑急上、扶介)万岁爷,为何梦中大叫?(生作呆坐、定神介)高力士,外边什么响?(丑)是梧桐上的雨声?(内打四更介)(生)
  【江神子】(别体)我只道谁惊残梦飘,原来是乱雨萧萧,恨杀他枕边不肯相饶,声声点点到寒梢,只待把泼梧桐锯倒。
  高力士,朕方才梦见两个内侍,说杨娘娘在马嵬驿中来请朕去。多应芳魂未散。朕想昔时汉武帝思念李夫人,有李少君为之召魂相见,今日岂无其人!你待天明,可即传旨,遍觅方士来与杨娘娘召魂。(丑)领旨。
  (内五鼓介)(生)
  【尾声】纷纷泪点如珠掉,梧桐上雨声厮闹。只隔着一个窗儿直滴到晓。
  半壁残灯闪闪明,吴融 雨中因想雨淋铃。罗隐
  伤心一觉兴亡梦,方壶居士 直欲裁书问杳冥。魏朴

 

附录2:《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节选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其词曰: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