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种体质7种治法,云南省名中医李琦教你辨体论治泌尿系结石

 一葉一如来 2021-05-19

泌尿系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的总称,为很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归为“石淋”“血淋”“砂淋”等的范畴。其可无明显的症状,典型的临床表现可见发病突然,剧烈腰痛,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并可从小腹部向髂窝、会阴部及阴囊等部位放射;或有排尿涩痛及尿流中断,或有尿中带血甚至排除脓尿等。据其临床表现和腹部超声检查、腹部X片检查等手段可确诊并明确结石所在位置。

现将本人辨体为主,辨证为辅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经验介绍如下:

图片

泌尿系结石病的病因

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总结,本人认为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反复发作及家族聚集现象与患者体质相关,体质不同,成因不同。治疗结石病,不能只辨患者当时所存之证,更应仔细甄别患者体质,辨体与辨证相结合,才能达到根治泌尿系结石的目的。

图片

泌尿系结石的辨体治疗

辨体论治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进而制定治疗原则,选择相应的理、法、方、药,以达到“因人制宜”的治疗措施。本人认为泌尿系结石的发生与七种体质相关,它们分别是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及气郁体质。

气虚质、阴虚质患者,因气虚无力运化与推动,阳虚生寒,寒性收引及凝滞,故使体内物质循环不畅,其质沉重者,自然停聚于下焦形成结石。

阴虚质者,因易生内热加之阴液亏少,阴液被火煎熬,逐渐变黏变稠,形成结石。

痰湿质及湿热质患者,因脾胃素虚,或因外邪所伤,久居湿地等,生湿生痰,痰湿每易夹杂并行,湿停日久热化,胶着不去,滋生污秽,清浊不分,形成结石。

气郁质患者,因体内气机不畅,五脏六腑失其正常功能,致使各类物质齐聚体内,澄浑交结,混沌无序,亦能形成结石。人体阴阳失调(体质偏颇)长期得不到调节改善,结石会越来越大,或停于肾盏,或阻于输尿管,或滞于膀胱及尿道等关键部位,形于内诸于外,则表现出了各种临床表现,这也恰当地解释了有些结石患者并没有明显典型症状或体征的原因。

依据多年临床经验, 本人自拟基础方健脾三金汤,原方组成:海金沙30g(另包),金钱草30g,鸡内金15g,萹蓄15g,瞿麦10g,滑石粉15g(另包),焦山楂15g,炒神曲20g,甘草5g,各类患者据其自身体质所立之方药均在此基础方上加减化裁。

1.气虚质

此类患者临床表现为身体不实,平素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气短懒言,语声低微,神疲食少,易汗出,易感冒,时有大便不成形,腰痛绵绵冷痛,病程常迁延日久,舌质淡,苔薄白,脉缓细。

治法:健脾益气,通淋化石。

方药:调体排石1号方(基础方加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20g、石苇15g、冬葵子15g)。

2. 阳虚质

此类患者性格喜静、多形体白胖,肌肉松懈,畏寒怕冷,手足时凉,喜喝热而怕寒凉之物,精力不足,齿痕舌,苔润,脉沉迟。唇淡,时有大便溏,甚则五更泻,小便清长,饮一斗尿一斗,结石病发作时多伴肾积水,腰酸腿软,稍疼即汗出如雨。

治法:温阳散寒,利水排石。

方药:用调体排石2号方(基础方加桂枝10g,干姜12g,山药30g,牡丹皮12g,沙参、怀牛膝、炒杜仲、炒续断各15g).

3. 阴虚质

此类患者女性居多,多体形清瘦,平素怕热,皮肤干燥,性情急躁易怒,好动不好静,常手足心热,面色潮红,烘热汗出,夜寐多梦,口燥咽干,眼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或红,舌苔少质红,脉象或细或数。腹部输尿管走行处拘急不适,排尿痛,可有排尿忽然中断。

治法:滋阴补肾,理气排石。

方药:调体排石3号方(基础方加生地、枸杞各20g,麦冬30g,当归、白芍、厚林、牡丹皮、清栀子各15g)。

4. 痰湿质

此类患者性格冷静沉着,胸怀宽广,坚韧有毅力。多大腹便便,面油,脘腹痞闷,肩酸身重,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平日喜吃甘甜,食后善困,大便可正常或稀薄,小便量少。

治法:健脾化湿,利尿通淋。

方药:调体排石4号方(基础方加薏苡仁30g、蔻仁10g、法半夏10g、炒厚朴15g、车前草15g、荷梗15g、炒苍术15g、木香6g、炒白术15g、茯苓20g)。

5. 湿热质

此类患者肌肉壮实有力或干瘦,肥甘煎炸之品不离口,多好酒,面垢油光,周身或面部易生痤疮或疖疮,性情烦躁易怒,周身不爽,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脘胀满,大便臭秽,男性阴囊及会阴部时有潮湿,妇女带下色杂,质稠厚,小便色深,排尿灼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化石。

方药:调体排石5号方(黄檗15g、车前子15g、石苇15g、冬葵子15g、地龙15g、虎杖15g、连翘15g、苍术10g)。

6. 瘀血质

此类患者瘦人居多,性格心情急躁,善健忘。面色晦暗,口唇发绀,皮肤可见瘀斑瘀点,肌肤及耳轮部位皮肤干燥,甚为鱼鳞样,可伴痛经、闭经,经血夹杂血块、色暗、量少或崩漏,舌质暗,舌下静脉瘀青,脉象细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化石通淋。

方药:调体排石6号方(基础方加小蓟15g、白茅根30g、淡竹叶15g、桃仁15g、鸡血藤15g、丹参15g、冬葵子15g、地龙15g、当归15g)。

7.气郁质

此类患者形体多偏瘦,平素常闷闷不乐,喜沉默寡言,情绪易波动,感情脆弱敏感,遇事多猜疑,时太息,胸胁胀痛,或自觉胸中有气游走不定,女性乳房胀痛,月经紊乱,不思饮食,失眠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排石,调畅五脏。

方药:调体排石7号方(基础方加炒柴胡、川芎、制香附、山栀子、郁金、佛手、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各15g)。

责任编辑丨杨政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