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大金石不朽展观展记录(附高清大图)

 攸州刀郎 2021-05-19
图片

图片

图片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入口处。

如果开车前往,可以直接在百度地图上搜索地名,头一天注意先预约。因为校内的停车场不对外开放,所以我建议大家把车停在附近的商场的停车场然后步行前往,记得戴口罩。

图片
我们是五月二号去的,当时馆内展厅只开了这一个。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下边我直接把展览的前言发到这里。(展览所用文字均为繁体,这对喜欢书法的朋友来说应该识别难度不大,据说当下只有两种人认识繁体字,一种是在KTV唱歌的人,因为很多歌词都是配的繁体字,再有就是练书法的人,说笑了~ 下边开始看展)。

——————————

  前言

  文字的起源,是古代文明的開端。在紙本出現以前,中國漢字大多書於竹帛,或是鏤於金石。在先人的意識中,只有吉金貞石不會腐壞,它所承載的信息也因此傳之不朽。這些文字大多經書丹之後加以鐫刻,垂於後世,成為見證古代文明及其交流的重要資料。

  然而,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金石難以真的不朽。陵谷遷變沉埋了無數金石,各種自然的風化剝蝕使得金石的表面不斷泐,地震與火災則很可能徹底壞它們。一些人為的損害與破壞也不在少數,有些碑刻即使仍然存世,也早已成了無字碑。

  至遲出現於唐代的椎拓工藝,將金石文字以拓本的形式進行複製與傳播,韓愈筆下的“張生手持《石鼓文》”說的自然就是拓本。宋代以後的金石學家如歐陽脩、趙明誠、洪适等人都熱衷於搜集金石拓片,並進行編目與考證。明清之交,出於證經補史的目的,大批學者參與尋訪與椎拓活動,金石拓本迅速成為文人圈的時尚。

  拓本不僅複製文本,也複製書寫,由於每一次椎拓都獲得與以往有所差別的拓本,每一件拓本也獨一無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也變得“古香可愛”。

  乾嘉以來,學者們習慣於將金石的標題、釋文、考證與鑒賞文字題惠於拓本之上,題跋的加入使得拓本突破了複製的意義,而實現了對傳統的發明與文化的再生產。題跋多出名家之手,它們不僅増強了拓本的學術性,篇章、字體、大小、風格與色彩的變化,也增強了拓本的觀賞趣味,“一經題品,頓覺紙貴”成為普遍的社會共識。

  晚清民國之後,攝影與石印、珂羅版技術傳入中國,被認為是為金石“續命”,但椎拓活動並未就此消失,拓本作為一種承載古代文明的獨特形式,已經深植於中國人的文化與心靈世界,成為真正的不朽之物。

图片
吴王诸樊剑全形拓本,剑通长42厘米,柄长9厘米。今藏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点击图片放大可以看到展品介绍标签),看展的过程中不断感叹这些金属文物的拓工真的是极为细致的。

图片

图片
阳文秦权全形拓本。秦权是秦始皇为统一全国衡制而由官府颁发的标准衡器。

话说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真是极大的,不亚于当下很多科技公司统一了安卓手机的充电口,就借充电器一事来说真的方便极了。哈哈哈哈哈~

图片
浙江大学图书馆藏汉代瓦当珍藏册。旁边介绍文字提到了邓石如篆书与篆刻均受到瓦当文字的影响,嗣后徐三庚、赵之谦、黄士陵等人也有参考瓦当文字的内容、字形结构与章法布局。

下边是魏碑里久负盛名的一些碑。

图片
北魏张猛龙碑。

图片
北魏郑长猷造像题记。点击查看大图,很有意思。

图片
北魏始平公造像记,龙门四品之一。

这有个知识点,古代刻碑一般都是阴刻为主,此碑以阳刻法刻于界格内,极为少见。

图片
晋代的一块砖,名曰“万岁不败砖”。冲着这个名字,我给他拍了个照。

图片
东晋刘媚子墓志。点击图片放大,文字介绍了学术界对这块碑的争议。

隋唐部分是听了讲解员讲解的,所以拍的图多一点。

图片
隋唐部分的前言,提到“与六朝碑刻相比,总体面貌趋于雅致”。

图片
图片
图片
隋萧妙瑜墓志并盖拓本。其实看隋代的墓志,再对比欧阳询早期的作品,你会发现欧阳询早期的字,还有很多隋人的风格,尤其是起笔和转折处。

图片
唐上官婉儿墓志铭并盖拓本,上官婉儿这个名字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唐代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后因才学出众,被武则天重用。

图片
图片
武周九品宫人墓志拓本,这里边出现了很多武则天时代她自创的文字。

图片
唐周翼墓志并盖拓本,古代的墓志都是有盖的,而且盖子上的文字清一色用的都是更具有装饰性和更远古的篆书。

展方对颜真卿厚爱有加,单独开辟了一小块展厅用于展出其作品。

图片
图片
颜勤礼碑。这里上一段百科的介绍:

  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为颜真卿晚年楷书的代表作。此碑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立,民国十一年(1922年)10月在陕西西安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颜勤礼碑》四面刻字,现存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38字,碑侧有5行,每行37字,碑文追述颜氏祖辈功德,叙述后世子孙在唐王朝的业绩。其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圆并用;结体端庄大方,宽绰舒展,拙中见巧;气息浑厚雄强,生机郁勃,代表盛唐审美风尚。

图片
柳恽西亭记,说明文字介绍这块碑应该是刚立不久,就“倒覆苕溪之中,因受冲刷程度不一,不同位置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我在网上查了下资料,这里做个补充:

2019年秋天,一块新发现的颜真卿楷书《西亭记》亮相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开馆大展这是浙大校友林霄捐赠,颜真卿从未露过面的一件书法原作。颜真卿写的“西亭”,位于湖州苕溪之上,乌城县南六十步,是湖州最早的古亭之一。

图片
连窗帘都是颜体字,这窗帘真是漂亮极了。

图片
大名鼎鼎的柳公权《玄秘塔碑》,百科介绍此碑共28行,每行54字。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图片
图片
唐五品亡宫墓志并盖拓本。

这里有个知识点,唐宫人,墓志一般只标明品级而无具体官职。只有死时年纪较大,才会记录官职与品级。宫人墓志铭的形式,北魏,隋朝以来总体上渐趋简化与程式化。刻工对于字体、风格的使用也存在杂糅。

图片
图片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北海的墓志铭了。书史上有“羲之如龙、北海如象”一说。《宣和书谱》“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王右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图片
这个碑学过行书的书友应该都熟悉——《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我先上一段百科的介绍:

《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集王圣教序碑刻立于唐咸亨三年(六七二),碑通高三五零、宽一零八、厚二十八厘米。碑文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

我深刻的记得,讲解员在讲解的时候,把怀仁和尚说成是唐怀仁,我估计她是把怀仁误以为姓唐名怀仁了。后来才知道讲解员不是正式员工,是来博物馆义务讲解的志愿者。

再上一段百度里的介绍,希望大家理解怀仁和尚为这件事付出了多少心血: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耗时长,不求速度,注重质量,集字殚精竭虑,刻工精良。全文共全碑共1 900余字。字由长安弘福寺和尚怀仁费时二十四年,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遗墨中集出,碑文最后也为我们注明了“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计算工程进度,大概每4.6天一个字。按现在的观点,怀仁也太不拿皇家工程当一回事了,即使是一个人做这件事也不应当这样慢,何况干这件是的还真不是怀仁一个人,这唐朝皇帝还真有耐心等待工程竣工。正是怀仁的认真和唐王朝的对工程进度的尊重和宽容,才产生了千古书法名碑《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书或其它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出现,如僧大雅集《兴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译金刚经》等均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圣教序》最为成功。

讲解员称也是从这块碑开始,后人书碑,也开始用行书了,或者说因为这块碑,行书开始在书碑中流行开来。

比如下边这块高力士的墓志。

图片
图片
书丹者就是善取“晋人行书法”的唐代书碑名手张少悌,值得注意的是,这块墓志在格式上严格遵循平阙书仪。

在“皇”字,“圣”字,“帝”字, “君”字等带权威性意义的字词前都有留空。(大家不妨可以点击图片放大看,还有哪些字词前有空格)

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展品我没有拍,也希望喜欢书法的朋友,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下边都是清代的一些文本资料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看到纸张很漂亮,所以拍了一张。

最后附上本次展览的尾声。

——————————

  尾聲

  晚清民國之際,攝影與石印、珂羅版、銅版等新技術傳入中國,在一些大都市,古碑拓本的印刷品層出不窮。葉昌熾認為:“近時歐洲電光攝影之法,可大可小,雖剝泐皴染筆墨所不到之,亦無不傳神阿堵。此為古人續命第一妙方。垂燼之燈,火傳不绝,真翰林中無量功德也。”這一說法,反映出學者們將新興的攝影、石印與珂羅版技術視為古碑存亡之際的救命稻草。

  時至今日,我們可以軽易獲得善本碑帖的印刷物,打開電腦,在搜尋引整中鍵入關鍵字,品質不錯的電子圖片也隨時可以獲取。但金石傳拓活動與拓本並未就此消失,對拓本的追逐,仍方興未艾。

     谢谢你看到这里,觉得我这几个小时的整理看了有用,就把“赞”和“在看”都点起来,也欢迎大家留言赐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