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十八届叶圣陶杯决赛佳作)

 尚雅轩 2021-05-19

图片

B卷第一题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李大钊的散文《新的!旧的!》。文中所描写的北京道路,既是写实,也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一种隐喻。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同样也体现在“路”上。请你围绕这一话题,结合自己所熟悉的事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 

图片

我常走在前门一带通衢,觉得那样狭隘的一条道路,其间竟能容纳数多时代的器物:也有骆驼轿,也有上贴“借光二哥”的一轮车,也有骡车、马车、人力车、自转车、汽车等,把廿世纪的东西同十五世纪以前的汇在一处。轮蹄轧轧,汽笛鸣呜,车声马声,人力车夫互相唾骂声,纷纭错综,复杂万状,稍不加意,即遭冲轧,一般走路的人,精神很觉不安。推一轮车的讨厌人力车、马车、汽车,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反说回来,也是一样。新的嫌旧的妨阻,旧的嫌新的危险。……若能在北京创造一条四通八达的电车轨路,我想那时乘坐驼轿、骡车、人力车等等的人,必都舍却这些笨拙迂腐的器具,来坐迅速捷便的电车,马路上自然绰有馀裕,不像那样拥挤了。即有寥寥的汽车、马车、自转车等依旧通行,因为与电车纵的距离不甚相远,横的距离又不像从前那样逼近,也就都有容头过身的道路了,也就没有互相嫌恶的感情了,也就没有那样容易冲突的机会了。

(原载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5号)

李芷琪(广东实验中学高二)

时间:2021年3月

地点:广东某繁华的高铁站

人物:高中生、女教师、老大爷

[幕起]

[第一幕]

[候车大厅熙熙攘攘,交谈声、人声、脚步声纷繁杂乱,高中生却静静地坐在候车座位上,沉浸于一本书中,书封上写着:《共产党宣言》]

女教师:(微笑)现在这么爱看书的孩子可不多了。(凑近)你在看什么书呀?

高中生:(没回应)(将书封给女教师看了看)

女教师:(略显讶异)哇,你对这本书感兴趣呀……真是个有想法的孩子。你要坐车去哪?现在可不是长假。

高中生:扬州,去参加比赛。(隐隐笑了笑,有些骄傲了)

女教师:(感叹)真好。希望我的学生以后也能去全国各地参赛。怎么不坐飞机?

高中生:没买到合适的票,其实还是飞机更快。

[第二幕]

[坐在旁边的一位老大爷忽然开口加入了谈话,他身形佝偻,但一双眼却显得极为精干,全无老态,炯炯有神]

老大爷:(严厉)话不能这么说,年轻人。飞机是好,但有高铁坐,也已经很好了。你可知道这里以前是什么样的?我是一路看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过来的啊。(激动)从前,这儿就是条土路,只有一个公交车站,一到下雨,那泥水哎,全灌进布鞋里,裤脚也被泥水浸透,整条腿跟绑了石头似的!上了公交车,那车又慢,路又不好,哐哧哐哧,晃上两天!等好不容易下车了啊,那裤脚上还结着泥块呢,又一脚踩进那泥路里!拖着泥,走好远!唉……改革开放后,条件才越来越好啰!可那时候啊,还好多人反对,觉得新政策不好,哪能不好呢?你看现在这城里城外,哪还见到一条土路!全是车子开的大柏油马路,又新又亮。这高铁啊,坐上去,还没看清外边啥样儿呢,就到了!年轻人,生在好时代,要珍惜。(起身,拿行李)不说了,我也该上车了。

高中生:(放下书起身)大爷,我帮您。

[第三幕]

[高中生帮大爷把行李拎到检票口,回来时看见女教师正抱着一个孩子,给她唱摇篮曲]

女教师:月光光,照地床,虾仔你乘乘睡落床……(温柔)

[孩子睡了以后,女教师将她还给旁边一位妇人,妇人感激地不断道谢。]

高中生:(讶异)您不是老师吗?怎么还……(一时语塞)

女教师:(笑)怎么这么会哄孩子?因为我常常帮学生们哄他们的弟弟妹妹。你知道张桂梅女士吗?

高中生:(肃然起敬)您是她的同事?

女教师:(又笑了笑)不是的。但我也在那样一座山里的学校工作。其实刚刚那大爷说得不对(打趣的语气),这城里城外还是有土路的。像我上山那条路,就是那样泥泞……也五六年啦,孩子们上学、回家,就踩着那样一条泥路呢。

高中生:(点点头)我知道。

女教师:(哑然失笑)你怎么知道?

高中生:我以前时常跟着爸爸做志愿者,也走过许多的泥路。(认真)但那时的泥路啊,已经有好多都变成柏油马路了。老师,我相信不久后,你那儿的路也会修成柏油路的。

女教师:(神色温柔)果然是个好孩子。我也这样相信。

[终幕]

[不久后,女教师和高中生也各自上了高铁]

旁白:高中生坐在高铁上,静静地望了一会儿窗外快速后退的景,如大爷所说,高铁速度快到让人看不清路,但他心中的路却分外明晰。他想起女教师、老大爷的话语,从包中拿出日记本,写下这样的几行文字:有些路变了,有些路正在变,前人凿石开道,后人继往开来。我们看那路的变化,各不相同。四通八达的路将不同的人送往不同的方向,但殊途同归。此刻我尚年少轻狂,还有很长的路走,还会看见很多路的变化。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从心而动,无问西东。不知不觉,他伏在日记本上睡着了。在梦中,他也成了一位老大爷,正向一个有朝气的高中生讲述路的变化。

高中生:(梦呓)明天,路将有怎样的变化呢?不管怎样,一定会变得更好……

[幕落]

(指导老师:沙晶)



DIANPING

点评


这篇文章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戏剧场景:高中生、女教师、老大爷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齐聚高铁站,通过他们的讲述,立体地展示了中国的路——老大爷见证了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快速变化的车行之路,女教师代表了当今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振兴之路,而高中生的参赛之路则一方面昭示着拥抱明天的希望之路,另一方面暗示着不能忘却的革命之路。

文章在整体设计上很精巧,在细节安排上也十分用心。人物语言既与身份相合,又有丰富的意蕴。本文获决赛一等奖。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