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 |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合堂小伙计 2021-05-19
图片


苏轼



林语堂有一段评论苏轼的文字十分出名,他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不知勾起了多少人对苏轼的追慕与景仰。阅读苏轼的词作,直观地感受他的千古才情与多面情思。

图片
图片

《赠刘景文》

统编新教材

北宋/苏轼

图片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图片

图源统编新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

图片
图片

《饮湖上初晴后雨》

统编新教材

北宋/苏轼

图片

本诗巧用拟人手法,对西湖美景进行了全面描写,表现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尤其是第二首的后二句,陈衍点评道:“遂成为西湖定评。”

图片

图源统编新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

图片
图片

《惠崇春江晚景》

统编新教材

北宋/苏轼

图片

本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充满生趣。

图片

图源统编新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

图片
图片

《题西林壁》

统编新教材

北宋/苏轼

图片

该诗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作者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图片

图源统编新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

图片
图片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统编新教材

北宋/苏轼

图片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而最后两句把天气由骤雨快速转晴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境界大开。

图片

图源统编新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

图片
图片

《浣溪沙》

统编新教材

北宋/苏轼

图片

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

图片

图源统编新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

要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用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来形容再妥帖不过。在本期推送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对不同光景不同景色的赞美,而始终不变的,是他内心的旷达洒脱。

资料来源:统编新教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