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戏+文旅 | 跨界思考文旅产品设计逻辑

 cts_wxd 2021-05-19

通过对游戏设计思维逻辑的思考,可以看出五大逻辑板块中始终以围绕主题为核心,通过故事剧情吸引关注、主题虚拟世界激发探索欲、特殊玩法体系激发游玩乐趣、反馈机制持续刺激获得正反馈,将这一逻辑与旅游产品设计的思考路径进行融合,可以得到对于强调主题的文旅产品中,如何实现“强主题故事”、“沉浸感”、“深度互动”的新型主题型文旅产品设计思维。新型产品设计思维经过融合整理分为三个维度:

(一) 项目主题构建

1.主题构建在地性体现

基于旅游项目资源利用的在地性要求,一般对于项目主题的构建,需要通过在地文化自然资源为资源本底,通过对于资源的特征梳理,寻找最具代表性的资源特征,构建文旅项目的基本世界观主题故事线,为项目奠定具有在地属性的主题内涵;

2.角色带入体系构建。

结合目标客群兴趣度与接受度展开相关创意联想,构建另一重要环节——角色设定体系,以引发游客共鸣,实现角色带入即“入戏”为主要目标也是为游客更好感知并融入项目主题世界观。角色带入体系构建需要理解对于一个主题故事的感知深入需要实现两个层次递进效果。首先对于游客来说,属于外在浅层面的被动感知,被动感知一般体现在主题场景氛围,为游客带来的在视觉、听觉等五感上的感官刺激,实现人与环境之间建立相互联系,也对主题场景氛围构建提出了紧密围绕主题故事的要求。其次在更深一级的层面,是需要通过项目未来场景中,通过参与主题场景的深入互动化身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员,让游客通过自我参与获得主观感受,实现所谓身临其境这个幻想世界的最佳效果,这里也将影响到在体验方式、反馈机制等维度上如何激发游客对于主题感知加强。

(二) 主题空间构建

主题故事与项目基地多维度结合是主题空间构建的基本准则,也是主题故事“落地”后,游客对于主题最直观感知的最重要部分。在主题空间构建中需要强调“主题氛围对于沉浸感的营造”,通过“面、点、线”多个维度讲述主题故事的不同优势,充分利用项目基地空间,将主题沉浸场景体验空间尽可能放大。

1.故事背景的说明:面

基于项目功能分区,结合不同功能片区资源特点与故事背景融合,划分几大故事分区,以此奠定片区内如广场、景观带等公共空间主题基调与故事表现。

2.重点体现关键故事环节:点

项目内部的主力业态,通过建筑外立面以雕塑、建筑材质等外部包装突出主题故事特点,突出关键故事环节内容。在建筑内部,结合灯光、主题内饰、体验产品等强调业态故事氛围。

3.特别的故事情节体验:线

打造以特色游乐项目或特色旅游交通体验项目为核心的主题故事线将项目内“点”、“面”串联,将特色旅游交通方式与跌宕起伏的主题故事情节设计相融合。

(三) 功能玩法构建

一个极致的主题体验空间是游客被动感知的重要基础,但若是以“深度沉浸式体验”为目标,还需通过玩法机制的设计辅助游客的参与体验以及刺激产生对主题故事的主观感知,从游客行为而构成的主题的 “参与——体验——反馈”特殊游玩机制设计覆盖整个项目的游览过程。 

1.参与:角色扮演换装系统

围绕“入戏”的目标,对于旅游项目中,角色换装系统是最为便捷与易于管理的方式。通过基于世界观设计的不同角色身份以及背后不同的角色故事,将为换装后的游客,提供快速转换身份认知,了解角色故事,引导旅游行为的功能,为运营人员识别“参与”特色玩法的游客,并提供相应专有特色玩法服务提供便利。

2.互动:主题体验道具系统

针对项目内不同类型的业态,通过不同角色身份相应的专属主题体验道具设计,可以根据不同身份游客设计专属体验内容,增强“入戏”体验感的同时,提供一个加强身份认同的媒介与重复游玩的可能性。

3.反馈:体验反馈奖励系统

基于主题故事剧情对于每个主题体验节点的目标设计,需要通过构建贯穿游客在项目中体验全过程反馈的奖励系统

设计身份任务:设计身份时根据项目几大核心客群的喜好与消费特征设计,锁定不同身份客群未来代表游客群体的消费特征与喜好。

引导游客不同业态串联线路:根据不同角色的消费特征,设计任务完成线路上分布的对应体验业态线路,激发消费可能性。

获得及时短期刺激与长期刺激积累:设定不同难度、不同级别的任务体系,每个小任务完成后获得相应小奖励,给予参与特殊角色任务体验游客的正向反馈。同时以积分换物、会员优惠等不同长期刺激积累机制,激发游客重复参与游玩的动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