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人》2021年3月6日刊精彩文章导读及资源下载

 公众号王不留 2021-05-19

拿到这期3月6号刊的《经济学人》时,我还在虹桥机场侯机,正值周五,临近傍晚,飞机延误了1个小时。

我购买的渠道一直都是每周五晚上11点多提供。有位朋友和我说最新一期已经更新了,随手转我一份。感谢!

这周有个趣事,有位朋友加我微信说,想要美国版,因为人在海外。

嗯……他可能对《经济学人》不太了解。其实。我在以前文章中提过关于《经济学人》版本问题:

Quora上,有位杂志员工做过解答。

《经济学人》不同地区的版本包含着相同的内容,仅仅是排版的区别,或者封面的不同。

每周的《经济学人》或者会用统一的封面,或者会用三个封面。而北美、欧洲、英国、非洲、中东、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发行版本可以有各自的封面。

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阅读习惯,杂志的排版会做一些调整,一般是把本地区有关的文章往前排,但是各地区的杂志内容数量是一样的。

当然,也有例外,这仅针对英国版(《经济学人》的诞生地就在英国),会有额外6页左右的英国报道。

所以看《经济学人》,不论哪个版本,美版也好,欧版也罢。同一期选一本即可。

当时在机场用MAC打开PDF版,先简单浏览了一遍。今早重新阅读此刊,完成此文。

杂志每期“一周要闻”的结尾会有一副漫画。恕我无知,我很想吐槽杂志的漫画。我看不出一丝美感,而且其中的含义还难以捉摸。

来,感受一下这期的漫画。

标题叫“Dark Web(暗网)”。描述的场景为一个人,将地球一样的脑袋凑到屏幕前,聚精会神地看着内容,全然不知四处爬动着的蜘蛛已经布满电脑和全身。

这些蜘蛛上有着各种标签:谎言(lies)、谣言(rumours)、敌意(spite)、怨恨(malice)、假消息(misinformation)、恐惧(fear)、憎恶(hate)。

这些蜘蛛正在干一件事:结网把人(的思想)束缚住……

这幅漫画的表面意思至少还能看明白。那么,寓意是什么?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自个儿琢磨吧。

本期封面,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由人组成的新冠模样。封面文章为《Bouncing back(反弹)》

转到正文,了解本期封面社论,如何为后疫情世界建立一个社会安全网?

在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的选民和政府重塑了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如今,这场疫情打破了旧的社会制度。

超过四分之三的美国人支持拜登提出的1.9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该方案将在参议院提交,其中包括为大多数成年人提供1400美元的支票。

另外,尽管英国公共债务已达到了194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是在3月3日的预算案中,英国仍计划将支付休假工人工资的计划延长至9月。

这种大胆带来了危险:政府可能会将公共财政拉到崩溃点,扭曲激励机制,造成社会僵化。

然而,政府也有机会制定新的社会福利政策,有助于工人在面临技术混乱的经济中活得更好。

政府必须抓住这个机会,破旧立新。

多年来,社会支出一直偏向老年人和过时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该围绕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来重建这些政策。

这些政策利用技术来帮助每个人,从面临下岗的企业工人到技能衰退或被机器取代工作的母亲。

政府不能消除风险,但他们可以确保,如果灾难来袭时,人们能重新振作起来!

与《Bouncing back(反弹)》相关的材料大致有3篇,可以配合阅读。

1、上文提到的英国财政政策“St Augustine’s economics”。

2、Briefing栏目的“The future of the welfare state(福利国家的未来)”

3、Finance & economics栏目下的“Cheques and balances”

这期一篇社论“It’s complicated(这很复杂)”,分析了美国和中东的关系。

对应着,过去的两位美国总统认为他们在中东事务上耗费太多的时间,但中东拒绝让他们离开。

为什么?看这篇“Exodus, chapter 41”

不知大家还记得2011年3月11号的日本大地震以及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吗?

一晃十年了,我当时跟风囤了很多盐,足足吃了大半年。

这次《经济学人》提供了两篇文章,通过福岛的事情介绍关于核电使用的问题。

一则是社论“The lessons of Fukushima(福岛的教训)”,核电必须良好地运转,而不是被抛弃。

另一则是文章“The Fukushima disaster Nuclear decay(福岛灾难:核衰变)”,十年过去了,这场灾难并没有证明许多人所期望的那样能够改变的力量。

本期还有不少关于我们国家的内容。特殊时期,批评类的文章较多。请自行选择性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