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头类草药:处处带毒,防不胜防!

 繁星1 2021-05-19

乌头碱是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有习惯将上述中药泡酒后外用,故时常有进食该类中药后中毒的情况出现,需要市民注意。

该类中药中的乌头碱主要使迷走神经兴奋,对周围神经损害。

毒症状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舌及四肢麻木,全身紧束感等,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而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引起易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而引起各心律失常,损害心肌。

口服纯乌头碱 0.2mg 即可中毒,3—5mg 可致死。

中毒后处理:

(1)口服或外用含有草乌头或附子的中药或药酒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尽早送入医院诊治。

(2)早期应即刻催吐、洗胃和导泻。导泻剂可在洗胃后从胃管中注入甘露醇。也可用 2%盐水高位结肠灌洗,但如果是药酒,进食时间长了一般洗胃就意义不大。

(3)大量补液,以促进毒物的排泄。

(4)对心跳缓慢,心律失常者可皮下或肌肉注射阿托品 1~2mg,4~6 小时可重复注射,重者可用阿托品 0.5~1mg 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注。

(5)对症治疗经阿 托品治疗后心律失常仍不能纠正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出现严重心 律失常,如室速、室颤时电击治疗,血压下降者可给予升压药。(肾内科 左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