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槽女儿学渣,一位北大老父亲的无奈,是对孩子好奇心的扼杀!

 兰陵笑侠 2021-05-19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对出身和遗传,中国人向来奉若神明。

比如,爸爸是说相声的名家,儿子就算再不济,也敢自诩老艺术家指手画脚。

比如,爸爸是演戏的大明星,儿子只要不吸毒嗑药,也能上镜混个脸熟。

再比如,爸爸是写文章的作家,女儿就算再浅薄,也敢凑几句屎尿屁出版。

这叫啥?

这叫自信,天生的自信。

好比《三国演义》中的袁绍,一出场就顶着“四世三公”的光环,想低调都难。

按照这个逻辑推理,北大丁延庆副教授的女儿一定是个霸中霸。

丁副教授号称6岁就能背新华字典,正儿八经的北大本科生,现在是从事教育工作研究的博导,他夫人也是北大高材生。

强强联合,二人生出来的娃照理应是神童学霸才对。

偏偏不争气的孩子把丁副教授搞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他操着铁岭普通话,摇头叹气吐槽自己女儿的视频,能让人笑出腹肌。

“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北大教授的女儿,自然上的是北大附小,海淀区一所非常牛掰的学校。

可是,再牛掰的学校也有渣渣。

女儿没有丁延庆的神童天赋,又没上过补习班,在大海淀这种遍地鸡娃的地方,不受虐待才怪。

所以,当孩子数学考试垫底后,丁教授焦虑了,着急了。

他每天骑着自行车接送女儿上学,边骑自行车边讲数学题。

尽管有自己加持护佑,丁延庆也无可奈何地说,女儿大概率考不上北大,95%上不了。

北大教授的孩子考不上北大,也并不稀罕。

如果北大教授孩子都能上北大,清华教授孩子都去上清华,这让其他人咋活?


丁延庆之前,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早就发出感慨:

“我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的成为一个普通人。”

孩子尚在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就已断定他们将终生平凡。

并且,这还出自精英层的北大、清华教授之口。

表面看无比豁达开明,实则充满着鸡娃父母的辛酸悲楚。

这也能反过来解释,为何一些孩子会抑郁、会轻生。

现在最流行的一个新词是“内卷”。

可是在教育领域,早就卷得天昏地暗,人仰马翻。

教育的初衷是给人智慧教人快乐,却变成压抑个性碾压灵性的屠场。

教育的功能是促进阶层流通,却沦为固化阶层利益的工具。

教育的本意是良好习惯支配下的人生长跑,却变成不计成本和后果的短跑冲刺。

以至于,连研究教育的北大教授也只能无奈地选择躺平。

与其说是对上小学的女儿放弃希望,倒不如说对这种教育模式放弃希望。

       以色列人认为:没好奇心的孩子,连上帝也救不了。


一个早早被判定终生平凡的孩子,他们的好奇心又从何而来呢?

有人问我,你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朋友吗?

我回答,当然能够接受。

不过要看对普通如何定义,如何考不上北大就算普通,那么绝不接受。

好的教育不是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