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越长大越发现过年没意思?

 郑立寒 2021-05-19

悄悄告诉你们

你好,老朋友

Best wishes for you

01.

常常听身边人说,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时间是个神偷,偷走了我的童真,偷走了我对未来憧憬的梦。

生活是把镰刀,割碎了我的青春,风干了为爱而执着的脸庞。

每次听《老男孩》时,都会潸然泪下。

不由想起一首诗,“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好个秋。”

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聪明得太晚。

从前的风俗习惯慢慢丢失;从前的人际关系都邻里互助;从前的时兴礼物被人遗忘;从前的回忆格外美好明媚。

02.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渐失童心,担负着责任,变得越来越功利。

复旦大学的老师陈果,在《开讲啦》谈论过一个话题:好奇心。

为什么很少见到成年人开怀大笑,反而小孩子总是乐呵呵的模样。

因为我们的欲望不断膨胀,挤压着我们好奇心的存在空间。

成人每天都关心着油盐酱醋茶,房子车子位子孩子,然而孩子却关心路边的流浪狗是否有家可归,哪个游戏好玩。

我们觉得泥潭脏兮兮的,他们却满怀好奇在里面打滚;

我们背负着工作职责和家庭压力,他们能愉快的玩耍;

我们盘算着收支开销,他们却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

世界对他们来说新奇又有趣,对我们大人来说是有用的。

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权衡利弊,计较得失,因此失去了童真的快乐,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新奇感。

如果现在问小朋友,你觉得过年好玩吗?

他们肯定也说,过年好玩,每年期待着收礼物和红包。

多少人内心原本是柔软娇嫩的果肉,因为成长的各种遭遇,生生地变成坚硬布满沟壑的果核啊。因为有了防御能力,不会再那么容易受到伤害。可是,你永远不知道,你铸成的围墙,究竟是抵御了伤害,还是防卫了美好。

03.

过年越来越缺少仪式感,失去了延迟满足的愉悦感。

以前过年有很多期待,那时候经济不够富裕,只有过年才能穿得起新衣服,只有过年才能吃得起好吃的零食。

那种焦灼等待的延迟满足,让快乐更有冲击性。

现在,我们不需要等到过年才能穿新衣服,不需要等过年才吃好吃的。

这种不需要等待就可以满足的快乐,快乐程度慢慢减弱,反而让我们需要更强烈的物质刺激来愉悦心灵。

曾经我们年前帮父母打扫卫生,贴窗花,挂灯笼,准备年货,只有吃完年饭才有压岁钱。简直满满的仪式感啊。

而现在这些传统越来越少,甚至春节旅游开始慢慢流行,或者直接订餐馆下馆子。

小王子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让这一天变得格外与众不同,让人格外期待。

白岩松在清华授课时探讨过一个话题《人类幸福需要快进步?现代人是失去者,还是获得者》,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做一些事,一首歌听不到一分钟,这辈子可能就不会相逢了,所以现在作词者作曲者,上来就要击中你。

深陷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类营销手段扑卷而来,号称“宇宙第一网红”的咪蒙更是坦言,“读者留给朋友圈文章标题的时间只有一秒钟,必须简单直白,态度鲜明,好让转发的读者站队,赞同或者反对。”

一切的高科技,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

时间就是金钱,只有攫取人们眼球,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王利芬为了10万+公号爆文,可以舔舐死者的馒头;周冲为了攫取名利,可以没有底线的洗稿;新闻媒体为了获取人们的关注度,可以扭曲事实的真相……

外界各种信息喧嚣繁杂,我们已经没有耐心去等待,去倾听,去辨别。

我们希望第一时间就能捕获热点,我们发送消息迫不及待的等待秒回,我们急匆匆的奔赴目的地……快乐必须及时兑现。

04.

我们的物质膨胀了,幸福阈值相应的提高了。

经济学有个理论,边际效用递减效应。

当我们第一次拥有时,会有强烈的快感。一旦逐渐使用,快感会逐渐弱化。

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攒了好几个月的钱,终于买了一个相机。

然而刚开始兴奋十足,用过几次之后,这种快乐就慢慢降低,最后趋近于0。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物质满足的东西越来越多。

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快乐,只能满足更大的需求。

小时候一个冰糖葫芦就让我们喜乐无穷,现在别说巧克力,就是一顿大餐,也刺激不了我们的味蕾。

我记得小时候每次吃冰淇淋的时候,都用舌尖细细的舔舐,咂摸咂摸奶油的味道,让它慢慢消融在嘴里。最后差不多冰淇淋化了,才赶紧大口大口的吃完。饱食餍足的感觉,如今都让我回味无穷。

而现在网络加速了我们的认知,突然惊讶的发现,很多人起步就是人生赢家。

被过度宣传的成功学,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我们的一部分快乐。

不管你是否想要跟别人计较,但幸福和快乐,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比较来的。

为什么总说过去幸福,那时候贫富差距不太大,大家都能苦中作乐,安贫乐道。

现在贫富差距很大,物欲反而越来越难以满足,而幸福与物质并不完全成正比

当物质条件达到一定基础后,幸福不再随着物质的增加而提高,反趋向于平衡。

05.

以前流行的东西,显然跟现在完全不同。

我们曾经吃的零食,现在也几乎看不见了。

我们童年时的伙伴,那可是掏心掏肺的真诚。

我们喜欢玩的游戏,慢慢被新的游戏取代。

进入社会后,大家都变得复杂,为了适应环境,我们也学会了伪装。

我们已经落后了这个时代,或者慢慢被这个时代抛弃。

永远有18岁热血沸腾的青年,永远有智能科技的新鲜产品。

而我们不再年轻,那些我们做过的梦,爱过的人,怀揣的希望,都慢慢被现实碾碎,我们只能用回忆来缅怀过去,用怀念祭奠童年。

06.

过去的东西,被记忆给美化了。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说过,你还年轻,还不懂得内心的记忆会把不好的东西抹掉,而把美好的东西更加美化。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对过去记忆犹新。

有时候我觉得,网络并没有让距离更近,反而让距离更远。

看过一个新闻,不知道是否真实,但让人很心酸。

一位老人给孙辈打电话说:“放假到奶奶家来玩好吗?我装了WiFi。”

有人调侃称:“以前有家人的地方叫做家,如今有WiFi的地方才是家。”甚至一种说法称,以前马斯洛底层需求是满足生理上的温饱,而现在人们的底层需求则变成了一定要有WiFi。

过年回家,每个人手里刷手机,只有Wi-Fi才能挽留人心啊。

手机是我们的小世界,但毕竟还需要情感来联结这个真实世界。

真幸运,我们还能遇见啊

end

作者 ✔  郑立寒

祝大家春节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