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脱不花、李叫兽等十三个互联网大牛有趣有料的人生 |《朋友圈的尖子生》PDF高清版免费下载

 公众号王不留 2021-05-19

看完了与《绝非偶然—撬动星球的头部效应》类似的一位书籍 — 小马宋2017年写的《朋友圈的尖子生》。

书中记录了13位成功人士的经历。作者通过观察和采访他们,记录他们的言行,剖析他们的成长经历,转述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希望给大家呈现几种不同的人生路径和成功法门。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听过一句话:“人的价值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某个角度讲,解决简单的问题价值就低一些,解决复杂有难度的问题价值就高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公司前台比部门经理的工资低。社会是在为我们的价值买单,而不是为我们的年龄。所以我们第一要敢于去解决问题,养成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第二要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方面,书中“百度副总裁,公众号李叫兽创始人李靖”章节写得很精彩。

比如,李叫兽发现,获取人脉,意味着你要对别人施加影响,但施加影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关系施加影响,朋友之间往往更容易办成事情;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某些知识来施加影响,让别人见识到你的知识,别人可能会主动想联系你。

通过关系对人施加影响,是叫兽的劣势,通过知识施加影响,则是叫兽的优势。这两种施加影响的方式适用的情景不一样。

关系式影响的优势是它建立的连接非常紧密,但缺点是可复制性比较低,你只能同时影响几个人,而且维持关系的成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很高。你每多见一个人,它的成本是固定的。

通过知识施加的影响,它的劣势是连接比较松散,因为人很少会因为看了某个知识,就对知识传播者产生非常强的影响或者帮助你。它的优势是可复制性强,能够快速、大量地影响很多人。

所以,叫兽面临的战略决策要点,是要扬长避短,要想办法提高自己优势的可复制性,而规避掉社交能力的劣势。然后在所有知识传播的方式中,叫兽最后发现做自媒体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有了策略,就要有持续地实现影响力的方法。于是叫兽开始写作,并不断用自己的方法去优化文章、做商业分析,通过这种方式积累越来越多的粉丝。通过这种方法,李叫兽渐渐打开了一条人生的光明大道。

叫兽还分享了他整理信息并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的三个方法

1.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 看到知识后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有呢?还有呢......

2. 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 — 问自己:这个知识可以用于做哪些事?还有呢?还有呢......

3. 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 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除了解决问题,我们还想学好一项技能。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提出了学好某项技能必须具备三个关键要素

第一是数量。量是基础,无论是幽默能力的训练量,还是运动的训练量都是如此,其他的技能也是一样,比如英语学习。

第二是多样性,一定要非常杂。我们小时候学的语文教材,其实是极端错误的,它只教你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那是一种最傻的学习方法,学习写作最好的方法就是韩寒的那种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特别杂,这时候你自然就学会了。

第三是极致。极致是什么呢?就是你要学就学最顶级的材料。比如传统的相声是讲三翻四抖,一个笑点有大量的铺垫,但脱口秀就更极致,脱口秀讲宄一分钟有六个笑点。当然你听脱口秀,也要听最高水平的。包括训练方式和环境也是一样的,你要追求极致,比如急诊科就比医院普通科的训练环境极致。

乐纯酸奶创始人刘丹尼谈MVP的观点,也让我眼前一亮。

刘丹尼曾认为开发出一个原型产品是做这个项目最首要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这最终导致整个项目的进度极大地受限于程序员开发原型产品的速度。 

而时间恰恰是创业最大的成本。听说过“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人们都知道最小化可行性产品( Minimal Viable Product, MVP)的理念,一即通过一个最小化,却可以满足核心需求的产品来测试市场的反应。MVP背后的核心原则就是减少时间成本。

尽管如此,他仍错误地以为做 MVP依然需要自主开发一个原型产品。事实是,为了将一个项目推向市场,自己开发一个产品并不是首要条件,甚至不是必要条件。产品仅仅是将一个创意变成结构化、自动化服务的工具。

在你将创意变成自动化服务之前,你应该做的是首先通过人工的方式来确定你的创意是否可行,即寻找 Product-Market Fit。然后再通过开发产品将这个创意转化成可以通用的自动化服务。 

换句话说,在你决定开发一个自动贩售机在地铁里卖饮料前,请先站在地铁里卖一个星期的饮料看看是否有人买单。可是,如何在开发产品之前测试产品的可行性呢?

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事情之一就是有太多的开放资源可供我们普通老百姓利用。建一个微博、建一个微信群、建一个论坛(豆瓣小组/百度贴吧)、开一个淘宝店、建一个基于模板的网站—在这五个最大众的工具上可以实现80%产品的创意。

书中还介绍了其他尖子生的故事,大家可以细细品尝,找到自己可以借鉴的地方。

翻完书本,可以发现这些尖子生大致有以下特点:

1.喜欢学习,尤爱读书;

2.喜欢和牛人相处,敢于见牛人;

3.做喜欢做的事情;

4.都在厉害的公司锤炼过;

5.喜欢待在一线城市。

参考之,有这几个习惯值得推荐:

1.多读多写多分享;

2.多见大牛,聊天要记录;

3.如有能力和时机,建议到一线城市发展;

4.打造自己的圈子,打造个人IP。

是不是很想看这本书了?明白大家的想法,我找到了一份《朋友圈的尖子生》的PDF高清电子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