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格兰南部的索尔斯巴利白垩质的平原上,离离荒草一望无际,巨大石柱圆阵,英格兰型石柱群就矗立在那里。如果看过影片《苔丝》,可能还记得结尾时苔丝被警察带走的场景,那就是在这个石阵中拍摄的。 这些插天巨石,兀立在那里已经4千多年了,经放射性碳14同位素测定,它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750年左右:虽经风剥雨蚀霉苔斑斑,而雕凿的痕迹依然可辨,它们静静地排列着,好像向现代人们诉说着史前的故事。然而它究竟是殿堂?是庙宇?是观象台?还是祭坛?许多世纪以来困惑着企图寻求答案的人们。 许多高达4米(若将埋入土中的一段计算在内,有的5米有余)、重约数十吨的巨石,对于还处在石器时代的人们来说,建造起如此庞大的石阵将是多么的艰巨。据统计,其中75块砂岩要从北面20英里以外的艾夫贝利运来,另外至少还有82块巨大青石,要从240英里以外、远隔海峡的威尔斯西南部皮利斯里山运来;这不仅要动用成千的人力,而且也许只能趁天寒地冻时利用滚木拖运。至于将这些巨石竖立起来,并在顶端安放巨大的楣石,两者间还要榫接,这就更要付出高度智慧和艰巨劳动了。有人测算,石阵的水平高低差不超过18厘米,可见当时的技术已是相当精湛了。 石阵的整体结构是颇具匠心的,首先,外围挖筑了直径106米的圆形沟堤,堤高两米,沿堤内侧又挖掘了56个坑穴(现称“奥布里洞”),还安置了4块标志日月视向线相交点的“岗石”,入口处有两块“门石”,“门”外稍远处还立了一块“踵石”。从“踵石”通过圆心的轴线,其一端正指夏至日太阳上升处,另端又正好指向冬至日太阳在南回归线落下的位置。另外还有许多柱迹,含有观测月亮在主要节令时升降的准线。近圆心处,就是一圈上端用楣石连接起来的巨大石柱,最内圈安置了5组“三石塔”(两块并排竖立的巨石上安放一块横石),以马蹄形排列,缺口处对正门石;这双层石阵的西部始终没有用要求。 一些考古家对此浮想联翩,有人说是古罗马人所建,有人认为只有埃及人或腓尼基人才具有这样高度的文明;而圆光法师、招魂术士又给它涂上一层层神秘的色彩;至于近代科学家,有人企图把它解释为结构精密的天文观测台;还有人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想把它解释为储存了许多天体运行数据的巨大计算器,但也终于未能弄清其究竟。但是,有一点已日渐为人们所公认:这样巨大又历时千年的工程绝非入侵者所能为,而年限也不符合,只有世代居住在当地,并且生活较为稳定的人们才有可能实施。 虽然从它有些观测日月的效用看来,似乎是个天文台,但从其后期屡经改建的情况看来,天文观测作用反而减退,成为徒有象征意义的结构了。司马迁说·“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在远古时代,星象与占ト是不可分的,这就是ト巫,原始社会尤其如此。那时的巫术是服务于权力的,他们被认为是神人互通信息的特殊人物,甚至许多部落首领本身就兼有“通神”的职能。如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石阵很可能是殿堂、庙、观象台、祭坛的统一体,最终还是权力的象征,在那里可以假借神灵的旨意决定征伐、安排农事。在那个时代,这种建筑的艰巨程度与神秘性是成正比的,这就是为什么可以集中千百人持续千余年以建筑这个巨大石阵的原因。 如果在捍卫天地崇拜图腾的石器时代遗址中,企图寻找出一个单纯用于科研观测的天象台,恐怕终究是会失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