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口中的“厚颜无耻之人”王朗,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昵称55301288 2021-05-20

两军对垒,诸葛亮口吐莲花,大骂王朗吃着大汉食禄,却卖身曹贼,指责他是“狼心狗行、奴颜婢膝的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谄谀之臣”。

可怜白胡子老头王朗浑身哆嗦,张嘴吐血,一口气没喘上来,重重摔落马下报销了!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阵前骂死王朗的精彩好戏。

可惜是假的!历史上的王朗,跟《三国演义》完全是颠覆性的。

首先王朗绝不是“谄谀之臣”,相反他是个有情有义的硬骨头,功名利禄根本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王朗的老师叫杨赐,即杨修的爷爷,曾官居太尉。杨赐去世后,王朗立刻辞去县令职务,回乡替老师服丧守孝,期间获得举孝廉机会也不肯就任。

王朗为人俭朴,最反对铺张奢华,更反感权贵之间相互送礼的俗气。王朗还做过一件令今天的人都汗颜的事,他结婚时,拒绝接受宾客们送来的礼物。

他还讽刺社会上某些打着慈善旗号邀名之徒,抨击他们虚伪的布施,却不救济地位低下的穷人,他自己则身体力行,花费大量钱财周济最底层民众。即便在他流放的日子里,他也没有忘记救济身边人。

王朗也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他曾经藏匿“反曹名士”刘阳数年,还说服曹操放过了刘阳和他的家人。为了提携杨赐的儿子杨彪,他向曹丕请辞并举荐杨彪代替自己。

曹丕称赞王朗是:“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其次王朗对汉室已经竭尽忠诚,为此差点丢了性命。

在给杨赐守孝期满后,王朗接受徐州刺史陶谦的举荐,出任治中从事,后被汉献帝任命为会稽太守。正是在会稽郡任职期间,让他毁誉参半。

批评他的人说他不思进取,将会稽郡丢失。这个观点以诸葛亮为代表,他说: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在诸葛亮眼中,王朗就是个张口圣人,闭口经术,却没有任何实际能力的人,结果坐视孙策坐大,最终丢了江东。

还有人批评他,面对孙策进攻时,毫无招架之力,甚至举手投降了,没有丝毫朝廷臣子的忠诚可言。

其实这么说有点冤枉王朗,孙策大兵压境的时候,王朗根本没有退缩,而是组织了多次反击,一度搞得孙策束手无策。后来孙策采用孙静的计策,从数十里外过江,采取合围夹击才打败了王朗。

兵败后的王朗也没有立刻投降,而是逃往交州,又从交州从海上逃往福建,孙策则一路追击。实在搞不懂孙策怎么那么执着,足足追了王朗数千公里。终于王朗跑不动了,被迫投降。

其实这个“投降”应该加引号,因为王朗虽然束手就擒了,却始终不答应为孙策效力,还坚持自己效忠于汉献帝的立场,气得孙策流放了王朗。

流放数年后,王朗接到了曹操的征辟令,他辗转几年,才从流放地赶到许都,先后出任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请注意,那时候的曹操,他代表着东汉朝廷,而不是曹氏家族。

曹操被封为魏公,建立魏国后,王朗出任魏郡太守,又历任少府、奉常、大理、御史大夫,曹丕代汉后,他又出任司徒,封乐平乡侯。直到此时,王朗才算是脱下汉服,穿上了“曹装”。

客观讲,曹魏代汉是大势所趋,王朗受惠于曹操,随大流承认了曹魏代汉的事实,应该说也无可厚非,况且他数年间遭受孙策的死亡威胁,也不曾屈服,我们不该苛责他。

其三,王朗军事能力虽不突出,但政绩还是相当出色的。

会稽郡丢失,王朗作为郡守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可见,王朗在军事战略决策方面,存在着一定短板。不过作为文官,军事本来就不是他的职责,混乱年代他的治才必然受到时代的局限。

吴蜀夷陵之战时,曹魏就“援吴”还“援蜀”的决策上有过争议。王朗主张坐山观虎斗,等双方精疲力竭时趁火打劫,出兵猛攻蜀地战略要地,这个计谋得到了广泛认可。在任会稽太守期间,他“居郡四年,惠爱在民。”

由此可见,王朗作为文官其政绩还是可圈可点的,并非诸葛亮所形容的酒囊饭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要如此折辱王朗呢?

立场不一样而已!诸葛亮的老板是刘备,人家身上有一层“汉服”,所以可以冠冕堂皇地代表天下正统,这就是攻击曹魏的天然武器。

因此诸葛亮痛骂王朗的话,几乎是一个模板,可以用在曹魏阵营任何一个人身上。这种说辞恐怕只有蜀汉阵营听了很自嗨,连东吴都不认可。所以,王朗怎么可能被骂死?我要是王朗就会反问诸葛亮:山阳公刘协还活着呢,刘备怎么就称帝了?要不要把他给你们送去?

其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件事!

王朗确实死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可双方的战事集中在陇右地区,最著名的一场战斗就在街亭,那时候诸葛亮本人不在那里,而曹魏的指挥部在长安,前线主要由曹真、张郃指挥。诸葛亮还没到陇右,马谡就丢了街亭,他根本不可能见到魏军主力人马。

王郎当时年事已高,他到前线干什么?可能吗?很可能他在此之间就病了,当年就去世了,所以别把演义当历史。

总之,正史上的王朗,形象很正面,他以学术闻名,他与他的儿子王肃,还形成了当世有名的“王学”。作为自然人,王朗的品行道德无可挑剔,作为地方官员,他为百姓尽心尽责,这样的人值得我们赞许。

补充一句,王朗有个孙女叫王元姬,嫁给了司马昭,生下司马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