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仁宗朱高炽之死,做了九个月皇帝,正值壮年为何突然驾崩?

 昵称55301288 2021-05-20

明仁宗朱高炽被父亲朱棣,和两个弟弟朱高煦、朱高燧折磨了半辈子,好不容易熬上了龙椅,不料才九个月就撒手人寰。

明仁宗从发病到驾崩只有一天时间,所以可以用“暴病”来形容。可奇怪的是,史书关于明仁宗朱高炽之死的原因只字未提,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

于是后人产生了五种说法:雷劈致死;宫人下毒致死;金石之药损伤;被朱瞻基弑杀;纵欲过度。

“雷劈和下毒”说

这两种说法都来自于一个叫《病逸漫记》的个人史作,作者叫陆釴,嘉靖年间的翰林编修,原文如下:

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

陆釴用了两个“疑”字,已经对明仁宗死于雷劈,以及死于“宫人下毒张皇后却误杀皇帝”,这两种说法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后来陆釴又向“雷太监”咨询,得出了否定的答案。

想想这两种说法也太过于劲爆了,假如是真的,一定不可能仅流传于民间,尤其是宫人下毒,肯定会牵扯一批人,也一定会有后续处置。所以这两种说法,基本上可以排除。

“朱瞻基弑父”说

这个说法的“始作俑者”应该是畅销书作家“当年明月”,他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提出,明仁宗驾崩后,朱瞻基和朱高煦的密探,同时从北京给他们送信。得到报信后,身在山东的朱高煦布下伏兵,准备截杀从南京回北京的朱瞻基。可朱瞻基居然抢在朱高煦布防之前,通过了山东地界。

从地理位置上讲,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除非朱瞻基在朱高煦之前得到报信,并在朱高煦之前行动。那就表明,朱瞻基提前预知了明仁宗的死亡时间。谁能提前预知别人的死亡?细思极恐啊!

因此“当年明月”提出,朱瞻基在父亲身边有同伙,是他操控了父亲的死亡时间。

不过这个说法没有任何证据,朱瞻基的太子之位并未受到威胁,他没有理由弑杀父亲。至于朱高煦为何被朱瞻基打了个时间差,可能有多种原因。

比如朱高煦的密探获得信息时间较晚、朱瞻基完成视察南京任务后已经提前回京、明仁宗在病重之前就诏朱瞻基回朝了,等等。总之存在多种可能性可以解释,“当年明月”的说法仅是推测,不能当作结论。

“纵欲过度”说

这是一个大家都“喜闻乐见”的说法,也最容易被大家接受。皇帝嘛,呵呵,何况朱高炽远比他爹高产,生了十子七女,放在大明一朝,这个数字都可以算是名列前茅了。

时任刑部主事、翰林侍读的李时勉,还曾经放出一枚“大雷”,他给明仁宗上了一道奏疏,指责皇帝大肆选美,有伤风化,惹得龙颜大怒,被当堂打断三根肋骨,差点因此丧命。李时勉的奏疏是这么说的:

“侧闻内宫远自建宁选取侍女,使百姓为之惊疑,众人为之惶惑。若曰;天子之宫,古有常制,则大孝尚未终;左右侍御,不可无人,则正宫尚未册。恐乖风化之原,有阻维新之望。”

有人说这是李时勉在明仁宗驾崩前两天的奏疏,记载于《明史》。因为那些只会从别人文章里摘抄的家伙,害得我花了好几个小时查找原文,结果一无所获。这段话根本不在《明史李时勉传》里,如果谁能查到,拜谢告诉我一声。

从这段话的内容看,此奏疏不可能发生在明仁宗驾崩前两天。请注意“大孝尚未终”、“正宫尚未册”这两句,这一年已经是洪熙元年,早已经过了成祖朱棣的丧期,张皇后也早已册立,这话与事实明显不符!

因此我高度怀疑,这句话很可能出自那个笔记小说,而不是《明史》,甚至跟李时勉没一毛钱关系,有人张冠李戴,东拉西扯,蒙骗了一群混子。

不过,李时勉确实在明仁宗驾崩前上了一道奏疏,也因此惹得皇帝勃然大怒,后来明仁宗还对杨士奇念念不忘地说,“时勉廷辱我”。

那么李时勉究竟说了啥,让明仁宗觉得遭到了当庭折辱呢?《明仁宗实录》记载:

“己卯,云南金齿军民指挥司及鹤庆军民府,等处土官贡马赐钞币,表里有差 。行在翰林院侍读李时勉、罗汝敬俱以言事,改都察院掌道监察御史。”

原来李时勉和罗汝敬二人,就土官的贡马和赐币数字偏差问题,提出“改都察院掌道监察御史”的建议。

这个话题一点也不火爆啊?怎么就惹得一向温和的明仁宗暴跳如雷了呢?朱瞻基登基一年后听说了这件事,他把李时勉从监狱提出来亲自审讯:

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i?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

原来李时勉跟明仁宗谈了六个问题,一个是“皇帝在居丧期间不宜跟嫔妃做游戏”,二是“皇太子不宜远离左右”,至于其它四件事,挨顿打,恐吓过度,忘了。

朱瞻基一听第二件,满心舒坦,为我着想,忠臣啊,脸上立刻阴转晴。又问,草稿在哪里?李时勉回复:烧掉了。朱瞻基转怒为喜,夸赞李时勉是忠臣,官复原职。

不知道你们读后什么感觉,我总觉得李时勉说的不是真话。就算是真话吧,所谓“居丧期间”近嫔妃,纯粹就是胡说八道嘛。前面说过,那时候都已经是洪熙元年了,距离皇帝的27天守丧期早就过了。

估计就是李时勉“找茬”似的话题,惹怒了明仁宗。可是李时勉的奏疏,涉及了“纵欲过度”吗?没有吧,亲近嫔妃不是这个意思吧?

我查来找去,始终没找到明仁宗玩爆缸的证据。

“金石伤害”说

倒是罗汝敬,在给杨士奇的一份上书中,说了一句很有价值的话:

“先皇帝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

皇帝继位不到一年就驾崩,全怪那些奸佞小人,给皇帝献金石之方。至于谁是“憸壬小夫”,罗汝敬没说。

相对于植物药方而言,金石之方是一种含有大量重金属的毒性药物。这类药方“以毒攻毒”,很凶险,道家最喜欢用,医家对之很谨慎。

那么,明仁宗得了什么病,需要用这么凶险的药方?据“雷太监”的说法,明仁宗得的是“阴症”。

我大概查了一下,所谓阴症是指寒性凝滞,阴寒之邪侵入人体,损伤阳气,寒邪留滞不去,外现寒证的病机。

虽然我不懂医学,但很显然,这种病跟纵欲肯定不划等号,应该是身体机能下降,导致的寒湿之症。因此有人拿金石之方这种极阳药方来对冲阴症,也不算太意外。

明仁宗年轻的时候体质就不好,他不喜欢运动,长得过于肥胖,连走路都需要两个人左右搀扶,因此有人认为,他很可能还有严重的心血管病。

明仁宗一生过得其实一点都不舒心,22岁参加靖难之役,好容易熬过刀头舔血的日子,又迎来兄弟相煎和父亲的猜忌,期间差点被废掉储位。能活到48岁,明仁宗已经赚大发啦!

李时勉奏对发生在“己卯”日,“洪熙元年己卯”,即1425年五月初十。第二天,五月十一(庚辰)明仁宗病重,五月十二(辛巳)驾崩:

“庚辰,帝不豫,遣使召皇太子于南京。辛巳,大渐,遗诏传位皇太子。是日,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

由此可见,已经接近油尽灯枯的明仁宗,在不当用药的摧毁下,又因李时勉的激怒,导致急火攻心,第二天就不行了。

所以,明仁宗之死没有阴谋,跟纵欲也没多大关系,主要是体质太弱,用药不当,李时勉的激怒成了最终的诱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