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勤丰 | 老欧其人

 聚力阅读 2021-05-20

总第1374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四月,春光明媚,景色宜人。一个周六晚上,在省城一所名校教初中英语我的一个学生邀请我去合肥一聚,当晚来了好几位当年乡中念书现在立足省城的学生。聊到乡中时期的生活,一个在合肥五中教高中英语的王老师提到令人敬佩的欧老师。初二时她对物理是一窍不通,可到了初三,欧老师教他们物理,一切都那么通俗易懂,她的物理成绩也是噌噌地往上蹿。那年中考,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中等师范学校。

是啊,一个有水平且负责任的好老师的确能改变许多学生的命运,欧老师就是这样的好老师。

欧老师是我在乡中时同过事的一个资深教师,当年四十多岁,个头不高,头上浅浅的一层黑发,目光犀利而有神,脸庞廋削而黝黑。他说话语速较快,行走快步如风。长年驻守初三,教初中物理,毕业的学生钦佩他,即将上初三的学生向往他。他是一个自带光芒的传奇而和蔼的人物,领导同事都尊称他为老欧。

初中时,欧老师就读于巢湖之滨的一个县内名校,不光学习文化知识,还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因而个性得到很好地培养,喜爱读书,兴趣广泛,对生活有着永不褪色的热情。

初中毕业后,欧老师顺利考取合肥一中高中部,未来似乎在他的脚下铺上了一条布满繁花的锦绣通途。

高三那年,历史进入六十年代,国家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安徽许多农村愁云惨淡,很多人家为一日三餐吃饭而忧愁。年少的欧老师一次周末回老家,看到周围乡亲中有人因饥饿而全身浮肿,如发酵的大馍,没有力气走出门坎。村庄和田野,能吃的树皮,树叶,野菜象遭遇洗劫一般。春天已经来临,可乡村的春意似乎遭到饥饿的扼杀,满目萧条凄凉,万物无精打采。母亲告诉他,村庄里已有七八户因饥饿死了人,失去亲人的哀哭让乡村活着的人更觉得一种令人窒息的绝望。

此情此景让老欧深感震惊与痛心,他在日记中真实地描述了这些悲惨的场景。他不敢将日记本带到学校,只是每个星期天都要匆匆地从学校赶回来,把他在学校省下的大馍、米饭带回来,让挣扎在辘辘饥肠中的一家人能吃点东西,同时丰富他日记的内容,他要做一个忠实的历史记录者。

可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姐夫一次来他家,发现了他的日记本的内容,为了不让小舅子在歧途上越走越远,尽早悬崖勒马,他的姐夫特意赶到合肥一中,将他的日记本交给了学校。

学校领导看了他的日记本里的内容,无比惊讶,不是为农村农民的境遇而惊讶,而是为一个中学生思想深处的反动而惊讶。学校立刻将情况汇报给公安机关,在铁证面前,年轻的欧老师被判为现行反革命而投入监牢。

漫漫的铁窗生涯耗尽了欧老师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一开始他是不理解,这个社会怎么了?他只是讲了真话,反映了农村的现状,怎么成了现行反革命?

他更为自己的命运哀叹。原来期望高中毕业考到一所心仪的大学,读物理学,将来做个物理学家。现在这个梦想只能化作泡沫,随风飘逝。

寂寞与枯燥的劳改生活会磨平一个人身上的棱角,他调整心态,努力劳动,积极表现,一次次获得减刑,终于在生命步入而立之年时,他走出了牢房。外面阳光灿烂,可对未来他是无限迷惘。

回到老家,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切农活从头学起,犁田,打耙,栽秧,割稻,挑把,打场。挺不住时咬咬牙,虽备尝艰辛,但至少能呼吸到外面自由的空气。

同村的一个善良姑娘见他精明灵巧,踏实能干,爱上了他,与他结了婚,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如果不是那次过年走亲戚遇到乡中校长,他也许还要在农村多呆几年。虽然他满腹才学,可对一个坐过牢的人们在心理上还是有所防范。乡中王校长慧眼识珠,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乡间能人,诚邀他到乡中教书。乡中那时物理老师奇缺,便让他教初中物理,从当民办教师开始。

站到讲台上,拿起教材,老欧的生命似乎立刻焕发出无限的神采。他虽个头不高,课堂上总有巨大的磁场。他的课深入浅出,生动易解,不时爆出的冷幽默让全班学生捧腹。学生对他教的物理产生浓厚兴趣,学生的成绩也是出类拔萃。

1982年,他想报名参加成人高考,读原合肥教育学院的数学专业。可没有高中毕业证,教育局不给报名。王校长前去教育局求情,谎称他的毕业证弄丢了,补办来不及了,教育局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才同意他报名。

虽高中教材丢了许多年,他仅复习了两三个月,在成人高考中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读函授大专期间,他一方面要教毕业班物理,一方面要帮妻子种几亩责任田,白天总很忙。可每天晚上看完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后,他就坐到书桌前全神贯注地读大学数学课程,寒暑假参加集中面授。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苦读终于顺利拿到专科学历。

好运接踵而至,似乎在补偿命运对他的不公。八十年代初,县教育局出台政策:中小学民办教师,只要拿到大专学历,就可以直接转为公办教师。

身份的转变,工资的增加,让欧老师一家四口人的日子过得宽松了许多。

老欧除了课堂上把课上得精彩外,课后鼓励学生多问问题。乡中那时学生素质很好,学习风气浓厚,每年中考成绩全县闻名。学生们总爱缠着老师问问题。欧老师不光解答学生物理学科的问题,数学题也可问他,只是不要声张,免得数学老师知道了不开心。

老欧对学生的付出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每年春节,那些在外面上大学、上中专的学生总有许多人赶到老欧家,看望他,与他作开心的交流。学生到来之时,也是老欧最高兴的日子,他总让妻子做了满满一桌子农家菜去招待这些可爱而充满希望的孩子们。

我上到初三,与老欧共教一个班,对他有了近距离地观察与了解。

老欧对他的儿子真是无微不至。父子一日三餐他亲自烧,平常省吃俭用,可儿子上初中三年,他经常上街称肉买鱼,他说儿子正在长身体,要吃好。他也许回忆起农村饿饭年代人们吃不饱饭的悲惨生活,吃饱吃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呀。

儿子还算聪明好学,有一段时间英语成绩不稳定,要我与他儿子谈谈,重点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后来他儿子上了高中,进了大学,读了硕士,现在在合肥一家科研机构上班。儿子的成功,也许能弥补老欧未上大学当个科研人员的遗憾。

有一年放寒假,老欧让我从我的老家镇上批发部替他买点瓜子,我问,“本地街上不也有瓜子吗?”他说,“这里是零售价,比你老家的批发价贵多了,过日子能省就省点。”

老欧家离乡中有四五里路,上下班他总是步行抄近路,从未见过他骑自行车,是不会骑车,还是不愿买车?

五年前,我千方百计找到老欧的手机号,约他到县城与一些老同事聚聚。老欧退体已有十多年了。七十多岁的他,头发花白,可依然精神矍铄,语速依然很快。他告诉我,他的儿子与女儿都已成家,住在合肥,日子过得不错。他自己与老伴住在老家农村,种点菜,种点粮食。有周围乡邻孩子要辅导初中数学、物理,他还愿意帮点忙,全部义务辅导,不会收费,顶多接受一点推辞不了的礼物。闻之,我心中不禁肃然起敬。

那天晚宴,喝了许多酒,说了许多话。饭后,我让一学生家长开车送老欧到乡下老家,我一路陪着,带着送他的两盒好茶。在一个与公路紧连的一条乡村马路旁,老欧下了车,与我挥手道别。当看到老欧消失在乡村夜色中,我突然有一种感动,真想亲自告诉他,“老欧,作为沉淀在民间的高人,您的人生不幸成就了乡村孩子们的幸运。愿您身体健康,晚景美好!"

作者简介


张勤丰,安徽肥东一中英语高级教师,文学学士,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教学之余,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在报刊及微信文学平台上发表几十篇(首)散文及诗歌作品。

张勤丰 | 小姨的命运

张勤丰 | 情殇

张勤丰 | 青春的魅力

张勤丰 | 那一年我走上讲台

张勤丰 | 怀念你,家乡的完中

张勤丰 | 乡中七年

张勤丰 | 一个自行车摊位的守护者

张勤丰 | 希望不灭

张勤丰 | 四个自考好友的沉浮人生

张勤丰 | 灰色人生

张勤丰 | 领悟自然之道

张勤丰 | 贵客来访

张勤丰 | 悠悠岁月里的一支动听的歌

张勤丰 | 命若浮萍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