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史:刘光世“退休”,宋朝第二次削减武将兵权的开始

 昵称55301288 2021-05-20

关键词赵张之争、淮西兵变

前因

赵张之争:1135年,宋高宗任命赵鼎为左相,后又任命张浚为右相。赵鼎、张浚二人在朝中明争暗斗,党同伐异,最后高宗罢免了赵鼎的宰相职务。赵张之争以张浚的胜利而告终,这为张浚替高宗削减武将兵权,恢复宋朝以文制武的祖制奠定了基础。

▲赵鼎(1085年-1147年)

后果

淮西兵变:1137年,刘光世兵权被解除后,他的部将郦琼不满朝廷的安排,率部众、百姓约二十万人,渡过淮河,投降了伪齐,史称“淮西兵变”。

▲刘光世(1089年—1142年)

过程始末

一、张浚作为宰相主持战事

1137年,在宋高宗的授意下,宰相张浚解除了将领刘光世的兵权。之后,高宗由于未能找到合适的人选顶替刘光世统领淮西军,南宋在淮河流域的防务出现了一个重大缺口,于是南宋朝廷的抗金政策趋向保守,避免主动出击。宋高宗为了躲避金军,选择定都在离淮河流域更远的临安(今杭州)。

张浚对刘光世的不满由来已久。之前伪齐南下侵宋时,张浚作为宰相主持战事,刘光世经常躲在后方,方便自己逃跑。而且他平时一贯沉迷酒色、虚报兵额,还纵容士兵欺压百姓。

▲张浚画像

二、宋高宗想收回武将手中的兵权

宋高宗当时想收回武将手中的兵权,宰相张浚领会了高宗的意思,就从实力较弱的刘光世开刀。为了防止刘光世的淮西军出现动乱,也为了让其他武将安心,高宗和张浚向将领岳飞许诺,会把刘光世部下的兵马都交给他。

高宗对岳飞表示,兵马交给他后,北伐收复中原也都由他来主持。岳飞听了非常高兴。但没想到的是,刘光世被解除兵权后,他的十万淮西军并没有拨给岳飞,以援助他抗击金军。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岳飞后来直接找上了高宗,表示希望高宗允许他统领淮西军,去收复关陕的失地。高宗问他多长时间能收复,岳飞回答说三年。高宗反问,自己的安危都由淮西军保护,如果淮西军都让岳飞调走,淮甸(淮河流域)失守,自己将身处何处呢?岳飞无言以对。

刘光世被召到建康后,高宗给他安排了一个万寿观使的闲职。刘光世的淮西军直接归张浚的都督府管辖。张浚派兵部尚书吕祉前往淮西军中节制,刘光世的部将王德和郦琼仍在军中任职,王德被任命为都统制,郦琼被任命为副都统制。

▲宋高宗画像

三、张浚被迫辞职

朝廷的这一安排存在两个致命的疏漏:

一是王德和郦琼关系不好。刘光世统领淮西军的时候,他们慑于刘光世的权威,没有闹出乱子。但现在刘光世走了,王德的官阶还在郦琼之上,郦琼不服气。有人就提醒过张浚,这种安排会加速丽琼的叛乱,但张浚没听进去。

二是吕祉是文官出身,对军队的事情不擅长。岳飞就曾警告过张浚,说吕祉去到淮西军中肯定要出乱子,但张浚认为这只不过是岳飞想要统领淮西军的借口。

▲丽琼剧照

吕祉到淮西军后,见到郦琼和王德相处不来,便刻意挑拨他们二人的关系。吕祉还整肃了郦琼的军中纪律,更换了军中的一些将领。郦琼对王德本来就不满,经过吕祉挑拨后,双方关系更加紧张。

此外,吕祉还向张浚密奏,罢免郦琼的兵权。张浚接到奏报后,让郦琼赴行在(建康),准备处死他,没想到传递奏报的书吏走漏了消息。

▲刘光世画像

郦琼得知后,抢先发动了兵变,他杀死了吕祉等官员,挟持淮西军四万多人渡过淮河,随行的还有官员、家眷和百姓,约二十万人,投奔了伪齐的刘豫。

朝中大臣们纷纷弹劾张浚,张浚无奈,被迫辞职。但他并不认为淮西兵变是自己的错,反倒认为他丢掉相位是因为仇家太多。继任宰相赵鼎为张浚说了一些好话,高宗才对他从轻发落。

▲秦桧(1090—1155年11月18日)

结论

刘光世的兵权被解除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宋朝第二次削减武将兵权的开始。尽管发生了淮西兵变,但这并没有改变高宗以文驭武的既定方针,之后高宗和宰相赵鼎、秦桧通过更缜密的计划,剥夺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

参考文献丨

《宋史》

《宋史·卷三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正说宋朝十八帝》

文丨耀青史

图丨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