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塔前桃花沐佛恩—万佛塔之二十四

 新用户5188qQWy 2021-05-20

佛塔,又名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藏语称“曲登”。 佛塔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

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

另外,还在释迦牟尼一生中有纪念意义的八个地点,如诞生处的兰毗尼花园、成道处的尼连禅河、首次说法处的鹿野苑、安居处的祗陀园,从忉利天下处的桑迦尸国曲女城,化度分别僧处的王舍城、将入涅盘处的毗耶离城,涅盘处的拘尸那城,建造了八大灵塔,依次称作聚莲塔、菩提塔、吉祥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平塔、胜利塔、涅槃塔,这些塔都是有纪念意义的。

在青海塔尔寺建有善逝八宝塔,西藏布达拉宫建有如来八塔也都是为纪念释迦佛八大事迹而建造的。

印度在阿育王统治时期,佛教被列为国教,塔的建立达到了空前的高潮,在孔雀王朝所统领的小邦国内分建了八万四千座佛塔,这时期始造覆钵式的塔。

塔分两种,有舍利者称塔,无舍利者称支提(caitya),现存时间最早的塔始建于阿育王时期.

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始入中国,历汉化而形成汉传佛教,佛塔样式也由覆钵式塔汉化为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中国的佛塔按建材可分为木塔、石塔、砖塔,许多佛塔会刻有建塔碑记﹑佛像﹑佛经等。

佛教自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历经汉化而形成汉传佛教。

佛塔由原本的覆钵式塔汉化为楼阁式塔、亭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

中国佛塔的种类非常多,在材质方面有石塔,木塔,砖塔,玻璃塔等,塔的高度从数寸之小到数十丈都有,如吴越王所制之宝箧印塔高不过数寸,而魏献文帝时所造之永宁寺塔则号称百丈,为中国之第一高之塔。

一般来说,不论佛塔的形态、大小如何,它的基本造型是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的。

塔基有四方形、圆形、多角形,塔身以阶梯层层向上垒筑,逐渐收拢。

在中国,若论塔的数量和它们形式的多样,风格的丰富,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各种极富有建筑装饰美感的塔,与山川、河流、村落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

2020年4月4日-11日,桃花盛开的季节,拍于盘锦市兴隆台区吴屯法藏寺,现予分享,敬请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