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热待查诊治流程,指南教你这么做!

 压下影响力基本 2021-05-20

发热待查,笼统指代「开始症状或物证不典型以致诊断不明确」的发热,一直是临床疾病诊疗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中华传染病杂志》编委会发布的《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以期帮助临床医师在发热待查的诊断和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

发热待查,定义是什么?


建议规范用语,统一将「fever of unknown origin」命名为发热待查。

结合国内外文献和临床实践,可将发热待查分为 4 类:经典型发热待查、住院患者的发热待查、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发热待查和 HIV 感染者的发热待查,后三者统称为特殊人群的发热待查。

经典型发热待查,病因考虑?


引起经典型发热待查的病因可归纳为 4 类: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和其他疾病。

不同时期、地区、年龄的患者以及不同医疗资源造成发热待查的病因谱构成比例不同。

图片

(表 1 经典型发热待查与特殊人群发热待查的比较)

经典型发热待查,怎么查?


遇到发热待查,不要头疼,做到「一掌握四步骤」,见招拆招,才不会束手无策。

01

掌握病因


引起经典型发热待查的病因超过 200 种,但是可以归纳为以下 4 类:

(1)感染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引起发热待查的最主要的病因,以细菌感染占多数,病毒次之。

(2)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所占的比例近年来有所上升。成人 still 病、SLE 是年轻患者常见病因,老年患者中风湿性多肌炎/颞动脉炎等发病率上升。

(3)肿瘤性疾病:随影像学技术普及,易被早期发现,在发热待查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4)其他疾病:约占 10%,包括药物热、肉芽肿性疾病、栓塞性静脉炎、溶血发作、隐匿性血肿、周期热、伪装热等。

02

诊疗流程四步骤


(1)判断是否属于经典型发热待查

 发热病程:持续超过 3 周;

● 体温:口腔测体温至少 3 次>38.3℃ 或至少 3 次体温 1d 内波动>1.2℃;

 既往病史:无免疫缺陷相关疾病史,无免疫抑制药物应用史;

● 检查:经过至少 1 周在门诊或住院的系统全面检查后仍不能确认。其中系统全面的检查应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 隐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培养、胸片和腹部 B 超。

经典型发热待查的诊断需结合病程、体温、既往疾病史,应特别注意的是,患者应为完善系统全面检查后仍不能确诊的患者。

(2)病因初筛(第一阶段)

① 病史采集:按疾病发展顺序询问病史,再追踪重点线索,需重视患者是否为持续发热、记录热程、判断热型、按系统顺序询问伴随症状、获取所有外院相关检查结果、了解相关的病史。

② 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至少 4 次/天,考虑中枢性发热时多部位测量)、细致有重点的入院体检和每日常规观察。部分体检线索对应可能疾病见下表:

图片

(表 2  发热患者的伴随症状和个人史提示的诊断线索)

图片

图片

(表 3 发热待查不同病因的针对性检查项目)

图片

图片

(图 1 经典型发热待查诊疗的建议流程)

文章来源:呼吸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